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2011-08-15 00:44赵向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

赵向文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西 大同 037010)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

赵向文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西 大同 037010)

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观点,才能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反思的基础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更多的蕴意,让我们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同时,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有效的应对和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与风险。

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公有制;资本论

一、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都在反思和思考爆发的原因,由于立场和方法论的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少人往往都是从表面和直观的层面去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然而,无论是“贪婪说”还是“监管不力说”,其立足点都在市场经济体制外论,着眼点都在于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进行辩护,西方经济学一贯内在的逻辑就是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它之所以存在缺陷,是因为外部原因。因此,1929年“大萧条”,西方经济学认为是因为政府管的太少了,所以,才有了凯恩斯主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西方经济学又认为是政府管的太多了,需要进一步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由此我们可见,无论爆发怎么样的金融危机,西方经济学都始终是站在市场经济体系之外去寻找原因,始终认为市场经济是最完美的,不完美的只是人和政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辩解的目的一目了然。

从表面现象上看,导致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金融领域中的危机,但其实质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次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由房地产企业不断扩张房产供给而现实的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积累造成的,其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信贷消费不过是把生产过剩和工人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掩盖起来罢了,“寅吃卯粮”的做法,只是暂时的延缓了矛盾和危机的爆发,但是,一旦泡沫破裂,则极大地加剧和放大了危机。实体经济的生产越过剩,就越需要更大的虚拟经济的泡沫来掩盖。尽管由于各种现代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的运用,使得经济危机更多的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首先表现出来,但作为经济危机先兆的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的原因,相反,它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论述了货币的各种形态和职能。他在分析货币的支付手段时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在支付手段的链条中会把隐藏着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虚拟资本总是试图超越现实资本对它的束缚,虚拟经济的财富不管扩大多少倍,它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财富,作为纸制的复本,这些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现实资本价值的变动无关。“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①一旦这种大规模虚拟的财富需要兑换成现实的货币时,支付的链条就无法承受如此重大的压力,对现金支付的要求就会加大,现金流就会断裂,从而形成经济危机。因此,对此场金融危机及危机后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看待并指导应对。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痛定思痛,在全球金融危机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之时,对金融危机的反思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并非仅仅地纠缠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放,而是只有正确的理解了产生的原因,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和应对金融危机,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和明晰,在实践上才能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对策。中国的成功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反差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显然,在金融危机面前,求助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是我们正确观察、分析和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破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经济社会难题的法宝。可以这样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对我们进行的一次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课。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诞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直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它仍然是观察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以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灵丹;资本主义并不是“历史的终结”;不管承认与否,它同时也宣告了一些人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鼓吹为“人类普世价值”论调的破产;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1、金融危机验证了《资本论》的魅力和科学性。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浇铸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文献。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深刻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矛盾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从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当人们面对金融危机深感困惑之时,我们会发现《资本论》中所说的话、所描述的事实就如同当代的情景。《资本论》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历经百余年,但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光芒和穿越历史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观察与应对当前西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如果说《资本论》是一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百科全书和经典教材,那么,此次金融危机就是它最精彩的一个当代范例。

这是因为,不管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任何的新现象、新技术、新工具,其内在的规律和根本依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经济危机的本质规律就依然逃不出《资本论》的论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资本论》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也就无怪乎在经济危机如同瘟疫一样四处蔓延、散布恐慌之际,《资本论》在西方就成为畅销书了,甚至被各国政要都奉为圭高。如今,最剧烈的经济下滑已经过去了,但是,全球经济何时走出低谷、走向复苏,目前尚看不到明确的时间表。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成为一种规律性的常态现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依然面临着下一个更大的经济危机,所以,我们依然任重道远,依然需要《资本论》的指引。

2、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表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总结社会实践、发现真理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我们在实践中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就必须用这种方法总结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真理性的认识。否则,就只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能得出与真理相距甚远,甚至完全相反的认识。一切所谓根据实践得出的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认识,其根源都在这里。特别是那些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实践者,只能是盲人骑瞎马,这种实践者更不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总结实践,更不会有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有不尽的困惑和失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对这一规律的科学阐述。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片泥潭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就在于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方向。在经济上,我们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力和支配力,极大的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决定了商品二重性矛盾的危机是可以规避和防范的,金融风险是可控可防的。在政治上,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坚决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在意识形态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今天,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一要坚持,二要创新。坚持和创新是紧密联系的:坚持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解决了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坚持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取得胜利和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对和防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与风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对未来盲目乐观。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但是,世界经济离复苏的距离还很远:虽然美国经济也受到了重挫,然而,美国对全球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发生较大变化,美元的霸权地位还没有动摇;欧盟的债权债务危机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势头;新兴经济体出现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并不排除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债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北非和中东变局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持续;热钱和宽松货币在世界各国寻找机会;日本大地震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高粮价的时代或将到来,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隐约浮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注意世界经济变化的新动向,早一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冷战之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但是,不久之后,新自由主义无限制的市场化、私有化、资本化,就给拉美和东南亚就带来了沉痛的教训。而这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也就说明了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无论是在拉美这样的外围地带,还是北美、西欧这样的核心地区,都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这就以无情的方式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有鉴于此,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坚决的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这支“看不见的手”、以及政府调控这支“看得见的手”的双重作用,而不能过度的单纯依靠任何一只手的作用。不重视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是错误和有害的;认为“市场万能”,同样是错误和有害的。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不能搞市场崇拜、不能搞市场原教旨主义。

2、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下大力气解决分配不公的现象,着力发展内需。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偏低的,而一定的消费能力是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制约的。市场经济内在的逻辑决定了市场经济无法实现公平,如果任由其发展,势必出现两极分化。美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社会公众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我们一定要汲取美国的教训,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把公平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分配不公的现象,调节行业、城乡、资本所得与工人所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制度的调节作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切实改善民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从《资本论》中对资本的分析、批判和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都可以看到,无论是从资本的本性还是从资本的扩张来说,私人资本的逐利性都必将导致“社会财产为少数人所占有;而信用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②,而且,“进行投机的批发商人是拿社会的财产,而不是拿自己的财产来进行冒险的。”③而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是我们抗击金融危机强有力的武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避免单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可以有效的抵御金融风险,解决就业问题,可以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和条件,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避免两极分化。发展一批在全世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企业,不但可以极大的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也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

4、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由对外依存度过高导致的一系列消极效应开始凸显,同时,由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自己解决。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对外开放中确立整体国家利益观,注重经济安全和外贸结构的调整,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要走独立自主的内源型发展道路,立足于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国家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驾驭能力,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都要发挥政府积极有效的作用。

注释:

①②③马克思《资本论》,第 3卷,2004年版,第 499、498、498页。

D641

A

1671-2994(2011)03-0030-03

2011-04-06

赵向文(1978- ),男,山西应县人,中共大同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转型经济学。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资本论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