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牦牛乳脂肪酸组分受胎次的影响,并报道了不同海拔牦牛乳脂肪酸的变化,大部分脂肪酸组分是相似的,主要是共轭亚油酸含量在不同海拔间存在变化,如cis-9,cis-12-C18:2和cis-9,cis-12,cis-15-C18:2。他还报道了多胎次牦牛乳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分要比单胎次牦牛乳多。主要是cis-9,trans-11CLA的含量初胎要比多胎的含量高。
我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夏季牧场牦牛乳脂肪酸C9- C18∶1,C11- C18∶1,C9,t11- C18∶2 和C18∶3 n-3含量均高于冬季牧场。2~5胎牦牛乳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单胎牦牛。因此,建议对冬季牧场牦牛进行补饲,从而改善牦牛乳脂肪酸含量。
2008年,加拿大科学家对牦牛乳干酪和荷斯坦干酪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牦牛乳干酪中含有低组分的C14∶0和C16∶0,并且牦牛乳含有低组分的中链脂肪酸。另外,牦牛乳干酪中含有高组分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trans-C18∶1,牦牛乳干酪是荷斯坦牛乳干酪的2.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