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金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31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是儿童的重要致聋原因之一,对儿童的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有十分明显的影响[1]。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挽救儿童听力,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育以及遏制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本院门诊收治的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6岁,平均4.4岁。病程<1周13例,7~15d 8例,>15d 3例。
全组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24例患儿中有69.8%存在鼻咽或口咽部病变,另有继发于感冒占10.2%,伴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占4.2% ,另原因不明占总20%。部分患者表现对周围声音反应差。耳镜或鼓气耳镜检查:鼓膜色泽变黄,呈毛玻璃样,鼓膜内陷、充血、外凸。光锥弥散、消失,鼓室内可见液平线、气泡。声导抗呈B型[2]。
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局部用减充血剂及激素鼻喷剂。有腺样体肥大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鼻腔收缩后以鼻内镜直视下应用腺样体切割吸引器,经口腔向鼻咽部进入,切除肥大腺样体。尤其是咽鼓管咽口周围,切除靠近腺样体侧部分圆枕黏膜,保留近咽鼓管口侧圆枕黏膜完整。伴有扁桃体肥大者一并切除。中耳炎或胶耳反复迁延不愈者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在手术显微镜下,于鼓膜前下方切开鼓膜,吸出鼓室内分泌物。黏稠者以α糜蛋白酶5mg加地塞米松5mg冲洗,并浸泡中耳腔约10min。同时按压耳屏促其吸收,吸除分泌物后置人工硅胶通气管。
治愈标准是主诉症状消失,鼓室图呈“A”型,听力测试正常。
鼓膜穿刺并置管同时切除增殖体病变后,术后半年的随访显示,痊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0% ,听力显著提高。
SOM是指中耳腔内出现渗出性非化脓性积液,导致听力下降,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其基本原因,此外,中耳积液中细菌的存在也是其重要因素。中耳内外气压正常情况下基本相等,咽鼓管的间断开放,空气不断输人中耳内,中耳内的空气被中耳黏膜吸入,使中耳内外气体的压力基本维持平衡。儿童咽鼓管软骨弹性差,腺样体肥大,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时,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后得不到相应补充。低于外界气压,逐渐形成负压。此时中耳黏膜中的管壁通透性增加,静脉出现扩张,血清漏出,聚集于中耳,形成鼓室积液[3]。此外中耳积液中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或毒性物质损害耳蜗底回,造成黏膜肥厚、肉芽等病理改变,使内耳缺氧程度加重,圆窗膜振动减弱,患者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
儿童SOM发病的多因素性,决定了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但其治疗方案尤其是药物治疗的选择,各家观点不一。2004年美国儿童学会、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和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发表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处理指南”[4]提出的治疗推荐:严密观察,临床医师应以严密的观察处理尚无危险的患儿,从分泌物的发生或诊断之日起,一直观察3个月。药物治疗方面,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对SOM无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没有长/远期效果,也不推荐使用。一般SOM患儿在就诊时多有临床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血象增高,仍应适当使用抗生素和减充血剂,不给予药物治疗也未必合乎情理。
对SOM我们应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干预措施,使多数患儿的听力能够获得较好的恢复。但也有听力无改善者。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1)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病史中的病程往往短于真实的病程,而长期的SOM易形成胶耳或形成鼓室粘连,对这类患者鼓膜置管后听力很难提高;(2)鼓膜置管后对中耳的创伤或者术中过度的使用吸引器对患者可能造成轻度的听力下降。
[1]闫承先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 [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
[2]张亚梅.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62-964.
[3]Ke1es E,Bu1ut Y,Kaygusuz I,et a1.Identification of ch1amydia trachomatis with po1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midd1e ear f1uid in otitis media with efusion[J].Indian Pediatr,2005,42(7):686 -691.
[4]Neff MJ,AAP,AAFP,et a1.INS re1ease guide1ine∞ 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ofitis11'1ediawith efusion [J].Am Fam Physician,2004,69: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