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血凝酶治疗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

2011-08-15 00:45刘萍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6期
关键词:血凝肛管注射用

刘萍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肠道的急性或慢性出血,临床上主要来自结肠,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肠息肉、肠道炎症性病变、血管畸形、憩室等[1],常用治疗方法为静脉或肌肉途径应用止血药物。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本院消化内科应用注射用血凝酶保留灌肠与注射用血凝酶静脉注射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且日便血量在200 ml以上的患者69例,按住院顺序以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3~73岁,平均 (51±5)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9~67岁,平均 (49±6)岁。所有患者入院后72 h内接受肠镜检查,确诊为降结肠及以下部位出血。基础病因:治疗组结肠息肉14例,乙状结肠癌7例,糜烂性结肠炎7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直肠癌3例;对照组结肠息肉15例,乙状结肠癌5例,溃疡性结肠炎7例,糜烂性结肠炎5例,直肠癌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病因方面有均衡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均一致,若血红蛋白<6 g/L或经补液后收缩压仍<90 mm Hg(1 mm Hg=0.133 kPa),给予输血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注射用血凝酶 (巴曲亭,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 U/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419)2 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保留灌肠,2次/d。操作步骤:患者体位为左侧臀高卧位[2],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 (肛管用14号导尿管取代[3]),肛管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根据肠镜结果所示病变部位确定肛管插入深度,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下者插入深度为15~19 cm,病变在乙状结肠者插入深度为20~25 cm,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上者插入深度为25~30 cm[4],将药液缓慢注入,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注入适量空气,使肛管内存留的液体全部注入肠腔内,然后缓慢拔出肛管,体位改为仰卧位,臀下垫软枕,以防药液外流,灌肠后保留1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血凝酶2 U+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2次/d,疗程均为3 d。两组若经上述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且收缩压<90 mm Hg或脉搏>120次/min,需手术治疗者,予立即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用药72 h内临床出血停止,血压、脉搏平稳;无效:用药72 h后临床仍有出血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Excel,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有效3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09,P <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注射用血凝酶的作用机制 注射用血凝酶是从巴西矛头腹蛇的毒液中分离、提纯、精制而得到的一种高效、速效的蛇酶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类凝血酶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进而聚合成纤维蛋白Ⅰ多聚体,即可溶性纤维蛋白,促进血管破损处血小板聚集,使出血部位形成白色血栓而初步止血。类凝血激酶可将聚集于血小板磷脂表面的凝血因子Ⅹ激活为Ⅹa,并与钙离子、凝血因子Ⅴa及血小板磷脂形成复合物,即凝血酶原,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后者激活凝血因子XIII为XIIIa,在XIIIa和钙离子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形成不溶且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促进凝血止血过程[5]。此药具有快速止血作用,注射1 U的注射用血凝酶后20 min,健康正常成年人的出血时间会缩短至1/2或1/3,这种止血能力能保持2~3 d,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数量并不因此而增高,无血栓形成的危险。

3.2 两种给药途径对患者的影响

3.2.1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对患者的影响

注射用血凝酶的用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局部用药,临床上一般首选静脉注射途径给药。本研究中的两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日便血量在200 ml以上,入院后需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对血红蛋白<6 g/L或经补液后收缩压仍<90 mm Hg者给予输血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治疗中需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联合应用,但输液器与输液针头的分离破坏了静脉输液的密闭性,虽然在静脉注射操作后做到避免接头处气泡进入血管,但微量空气进入输液针头而难以排除现象偶然存在,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心理上的恐惧,易引起护患纠纷。另外,静脉注射是一种介入性治疗,需严格无菌操作,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6],且在推注药物过程中,受患者血管部位、血管弹性、护理人员技术等因素影响,易造成药物外渗,增加患者痛苦。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应用留置针输液,未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对照组有2例由于护理人员技术因素,造成微量空气进入输液针头而输入血管,患者随即感到恐慌,担心对身体有伤害,情绪激动,并指责护理人员,经医生解释后平息,住院期间加强观察,患者未出现相应症状。

3.2.2 保留灌肠给药途径对患者的影响治疗组应用注射用血凝酶保留灌肠,操作前向患者或家属讲解用药的目的、方法及要注意的事项,患者和家属都易于接受并配合,且无抵触情绪。操作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插肛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小心,以免造成肠道黏膜损伤。灌肠时推注液体时速度要慢,灌肠过程中,注意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发现患者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速、出冷汗或患者出现腹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给予必要的处理。本组患者在灌肠途径治疗中,未增加痛苦,也未出现灌肠操作并发症,对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给予的人文关怀表示满意。

3.3 两种给药途径药效的完整性 注射用血凝酶通过静脉注射注入血管,药物需通过肝脏代谢进入血液循环,且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因而不能较好地保证药效的完整性,发挥更大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大肠黏膜吸收药物在用药之后立即开始[7-8]。通过直肠给药有两个吸收途径:一是通过直肠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由肝脏进入体循环;二是通过中直肠和下直肠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通过灌肠途径给药,将药物灌入结肠,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其吸收途径是上直肠静脉和结肠静脉。应用注射用血凝酶保留灌肠,药物灌入直肠和结肠后,一方面血凝酶直接作用于局部出血部位,可加速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堵塞而达到止血目的[5];另一方面部分药物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减少了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因而能够较好地保证药效的完整性,发挥更大的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注射用血凝酶保留灌肠治疗下消化道出血,使药液保留于肠道内并吸收,与静脉注射途径相比能够较好地保证药效的完整性,发挥更大的疗效,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此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且止血效果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不破坏患者血管,不产生痛苦,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值得学习和推广。

1 陆星华,钱家鸣.消化系疾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

2 黄亦武.妇科患者应用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40-41.

3 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4 李天艳.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5(5):328.

5 姚利,丁晓兰.再次剖宫产术者局部应用注射用血凝酶止血效果观察[J].中国药房,2006,17(14):1096.

6 王国权,范静,瞿红岩,等.静脉输液与医院感染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6-1127.

7 周建平.药剂学进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7-205.

8 王明丽,蒋军,王莉英.直肠给药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物与临床研究,2007,10(5):344.

猜你喜欢
血凝肛管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