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勤 杨建凤
(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云南大理 671000)
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其中以前牙缺损并慢性根尖周炎较为常见,常规根管治疗术,患者常需复诊3~4次,由于美观的需要,部份患者不愿接受。为缩短疗程,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94例此类患者行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及牙体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来源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口腔内科门诊笔者诊治的94例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男37例,女57例,年龄20~65岁。
术前摄牙片,观患牙根尖破坏程度。常规清洞,开髓,通畅根管,用H锉根管预备至40#,测量根管工作长度,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干燥根管,樟脑酚消毒根管,用根管糊剂加牙胶见充填根管,术后摄X线牙片,显示为恰充。视牙体缺损程度行支架纳米树脂修复,充分调牙合磨光,使修复体在正中牙合无接触,前伸牙合仅轻微接触即可,甚至无咬合关系。视X线片根尖破坏程度,局麻下行根尖搔刮,采用根尖部弧形切口,翻瓣后充分搔刮根尖病变组织,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后行对位缝合,5d后拆线。术后常规保持口腔清洁,口服一般剂量的抗生素加2d剂量的地塞米松即可。
痊愈:半个月后复诊,牙周创口愈合良好,牙体充填物完好,叩诊反应正常,1年后复诊,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患牙根尖牙龈无瘘管,摄X线牙片见根尖炎症明显缩小或消失,根尖区透亮度减小;好转:半个月后复诊,牙周创口愈合,牙体充填物完好,叩诊感轻微不适,1年后复诊,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较好,患牙根尖牙龈无瘘管,摄X线片见根尖区透亮度减低根尖炎症较治疗前缩小;失败:半个月后复诊,牙周创口愈合,牙体充填物完好,牙体叩诊疼痛。1年后复诊,有自觉症状,咀嚼功能差,患牙根尖牙龈有瘘管,摄X线片见根尖周透射区变化不大或根尖周透射区变大,根尖炎症范围扩大。
1年后观察患牙临床疗效,94例患者中,痊愈67例,占71.28%,好转24例,占25.53%,失败3例,占3.19%,总有效率为96.81%。
慢性根尖周炎因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及病源刺激物,导致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牙槽骨丧失,代之以炎症肉芽组织[1]。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重要方法,本组94例病例,经根管治疗及根尖搔刮术后,牙体修复效果好,总有效率为96.81%,而失败率仅为3.19%,
根管治疗能将感染根管的感染物质彻底清除,再经根管消毒,并将根管严密充填,仿止了根管感染的再发生[2]。同时根管糊剂中加入少量碘仿粉能更好地控制根管中感染的发生,因碘仿中含碘96.9%,在伤口内能缓释游离碘,有消毒防腐作用,能吸收根管内渗出物,对组织无刺激作用,故通过其与根管糊剂调匀,发挥其缓释,杀菌,收敛防腐及协同抗菌作用[3]。根尖搔刮能彻底清出根尖病变,因牙周组织有再生能力,根尖搔刮术后,根尖区的病变组织被清除,手术使骨腔中充满血液,术后形成血块,血块机化,便形成新的牙槽骨,将手术区的骨腔修复。一般在几天后即有新的毛细血管和新生的纤维母细胞长入血块,使血块变成新生的肉芽组织,最终可分化出造牙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别在根面沉积牙骨质,在骨腔壁上沉积牙槽骨。当骨腔为新生骨质修复后,根尖部牙周膜组织重建。一般在术后6个月~1年摄片检查,可见根尖区透明度减少或消失。即骨质逐渐修复。术后使用少量的地塞米松对炎症的控制有较好的作用,因地塞米松是一种强效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抗炎,刺激骨形成,促进PDL细胞有丝分裂,但不影响细胞蛋白和胶原合成。牙体缺损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修复时,若缺损范围较大,可将支架放入根管中,以增强固位力。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硬度及耐磨性均较好,且色泽较好,患者较满意,但在操作中要严格按规程,严密隔湿,大量研究显示[3],复合树脂充填体内的孔隙缺陷是影响充填体力学性能,疲劳强度,耐磨性能及色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本组病例中,失败的3例均为根尖破坏范围大,牙槽骨有一侧完全吸收,根尖破坏范围达根长的一半以上,因而要选好适应证,牙体缺损并慢性根尖周炎一次疗程修复术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满意。
[1]岳林.牙体牙髓病临床问题解析Ⅳ[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4):245~248
[2]樊明文.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3]赵信义,张武,Sean Lee,等.2种充填方式对不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体内孔隙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