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 艾昌淼 揭明强 罗兴武
广东佛冈县人民医院脑外科 清远 511600
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是严重的医院感染,由于很多抗菌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我科2006-01~2011-03对28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5岁。开放性颅脑外伤14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脑室外引流术6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6℃~40.8℃,高热出现时间在术后3~11 d,平均6.5 d,并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意识障碍加深,GCS评分下降。
1.3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增高为(16.4~29.6)×109个/L;脑脊液(CSF)外观浑浊,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蛋白定性(++)~(++++),糖及氯化物明显下降甚至几乎为零;CSF细菌学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无菌生长8例。
1.4 方法 腰穿确诊为颅内感染后,在更换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敏感抗生素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并经引流管缓慢注入万古霉素15~20 mg(稀释为10 mL),1~2次/d,夹闭2 h后开放引流;待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出报告后及时调整抗生素。应用调速器或调整腰大池引流管出口的高度控制引流量,引流量一般为10 mL/h左右,每日引流量150~350 mL。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定期行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颅内压正常,脑脊液常规化验正常3 d后拔除引流管。
腰大池置管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腰3-4或腰4-5椎间隙为穿刺点,术野消毒后局部麻醉,用腰穿针垂直穿入腰大池,见脑脊液流出即测压,若压力>270 mm H2O,先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再测压力<270 mm H2O时置入腰大池引流管至蛛网膜下腔间隙内10~12 cm,检查脑脊液流出通畅后,缝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上,引流管外部顺后背正中向上引至肩部并用长胶布全程固定,安置三通装置后连接好引流袋,引流管出口平腋中线10~15 cm为宜,检查各个连接处,组成密闭引流系统。
本组病例经上述治疗2~7 d(平均4.1 d)后,体温下降至<37℃,CSF白细胞数减少至正常3 d,于引流1~2周后(平均10.8 d)拨管。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糖及氯化物明显升高,颅内压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鞘内注药的不良反应。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2%~18%[1],病死率高达58%。开放性颅脑外伤、以及手术本身使得脑组织和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加上颅外一些并发症等,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2]:包括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脑脊液漏、放置各种引流管、后颅凹入路、合并糖尿病及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术后颅内感染死亡原因为颅内高压(占45%),因此及早引流炎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极为重要。腰大池引流直接对感染液进行引流,符合外科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对感染灶的积极性清除。缓慢引流脑脊液能使颅内压缓慢均匀下降,不致形成明显压力差。Munch等[3]在进行一组控制性腰大池引流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的研究后认为,在腰大池引流过程中,只要CT检查脑基底池可见时脑疝的危险极小,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顽固性颅内高压。同时鞘内注射将药物经腰大池引流管注入蛛网膜下腔,操作安全、疗效肯定,能及时控制炎症。过快的脑脊液引流会引发脑血管痉挛,故控制流速、缓慢引流非常重要,本组病人均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为10 mL/h左右,未出现脑疝情况。
颅内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身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但其缺点主要是普通抗生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及二重感染加重、对肝肾功能存在潜在危害等,笔者认为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有以下优点:(1)能够及时有效地引流出炎性脑脊液,防止其在腰骶部蛛网膜下腔滞留,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同时避免或减轻其逆流对脑室的刺激及压迫。(2)缓慢放出炎性脑脊液,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力,预防颅内压力增高,减少脱水剂的用量,避免了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3)鞘内注射既可使药物迅速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又可避免大剂量静脉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4)操作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对患者损伤轻,避免了反复腰穿引起的痛苦。
为提高治疗效果,除了选用敏感、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拔除颅内引流异物外,同时加强引流,使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细菌毒素等直接排出体外,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4]。腰大池置管引流并鞘内注入抗生素使之越过血脑屏障,增加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革兰性阴性菌的感染比例下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以MRSA[5]与MRSE占大多数。在确定颅内感染后我们主张首次选用万古霉素15~2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鞘内注射,1~2次/d,夹闭2 h后开放引流;待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出报告后及时调整抗生素;本组有1例更换鞘内用药后效果良好。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我们的经验是在体温正常,脑脊液常规化验正常后3 d停用抗生素,未出现1例感染复发者。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并发症及处理:(1)急性硬膜下血肿:由于过快过量的引流,颅内压波动大致脑组织塌陷桥静脉撕裂所致,可通过调速器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一般每天控制150~350 mL,可避免引流过度的发生。(2)引流管不畅:主要原因有位置不当、导管折断、脑脊液中破碎组织造成导管阻塞等,可用小剂量尿激酶或生理盐水冲洗或重新更换引流管。(3)引流管脱出:较常见,对此我们采取缝线固定引流管于皮肤上,引流管外部顺后背正中向上引至肩部并用长胶布全程固定,每日检查胶布固定情况,及时更换,明显减少引流管的脱出。(4)神经根刺激症状:部份病人可有腿部不适或轻度神经根痛,拔除导管后,症状可消失。本组无神经根刺激症状。(5)穿刺部位脑脊液外溢:引流时间过长,形成窦道。本组病例常规在拨管后于穿刺部位缝合1~2针,未出现脑脊液漏现象。(6)低颅压综合征或气颅:引流量过多、过快所致,可通过抬高引流管出口或调速器控制引流量。本组2例出现气颅,均自行吸收消失。(7)抽搐:因鞘内注药速度过快或药量过多所致。在鞘内注药时宜缓慢推注。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并鞘内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并发症少,减少反复腰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不便,能使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效果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因此,笔者认为该方法可作为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方法。
[1]Boque MC,Bodi M,Rello J.Trau ma,head injur y and neurosurgery infections[J].Se min Respir Infoct,2000,15(4):280-286.
[2]赵新亮,申长虹,甄自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77-279.
[3]Munch EC,Bauhuf C,Hor n P,et al.Therapy of malignant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by contr olled lu mbar cerebr ospinal fluid drainage[J].Crit Care Med,2001,29(5):976-981.
[4]邵林华,范越君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4):382-383.
[5]李有信,冯喆 .医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