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王静媛
中国药企“走出去”发展迅速瓶颈仍存
国际商报/王静媛
如今,国际医药市场格局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开拓发展空间,既充满机遇又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日前联合浙江省台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椒江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在台州举办“医药企业"走出去"战略工作交流会”,为医药企业解读“走出去”政策,剖析企业国际化案例,探寻医药企业国际化路径。
当前,大多数中国医药企业主要采取贸易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2000年以来年均递增20%以上。2010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达到601.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57%。今年前4个月,我国医药外贸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进出口额达223.4亿美元,增幅达43.1%,高出同期全国外贸总体增幅14.6个百分点。
近年来,已有深圳迈瑞等20多家企业以IPO方式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英国伦敦AIM以及新加坡等地上市。医药行业已位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前五大行业之一。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地区越来越广阔。除了对传统市场的投资外,医药企业也在发达国家寻求贴近市场的投资,同时开展对发展中国家输出产业、技术和产能以及市场互补的投资。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医药企业的全球化整合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真正“走出去”的企业尚属凤毛麟角,行业并未形成跨国经营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医药格局发生巨变、国内医药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医药企业“走出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与发展瓶颈。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从五个方面将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遭遇的瓶颈作结: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医药企业低成本、低价格、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仍较普遍;近年来,由于各类成本不断攀升,国家汇率政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使得总体上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大多数中国医药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越来越小;对医药产品而言,技术越来越分散化、复杂化,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风潮迭起,中国医药产品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重点目标,仅今年一季度就遭遇4起国外贸易摩擦案件;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相对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理念和思维,加大了应对国际竞争的难度。
面对压力和挑战,医药企业更应知难而上,积极应对。在这个全球整合的时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于处于国内白热化竞争状态下、急需转型升级的中国医药产业来说,形势尤为紧迫。世界医药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孟冬平建议,医药企业寻求突围的最佳选择应是主动改善国际竞争方式,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产业分工重组的机遇,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实现全面升级,由低端逐步走向高端。她同时指出,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通过各种方式的国际合作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成本,还可以克服产业壁垒,进入新市场,获得新技术。
商务部合作司有关负责人在此次工作交流会上作了题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医药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报告,对我国“走出去”基本情况、面临的形势及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及权威解读,并结合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的现状,阐述了对推动我国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2001年,“走出去”战略被写入“十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业务规模发展迅速,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速达50%;截至2010年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分布在17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对外投资超过7.7亿美元。
该负责人指出,由于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经历深刻变革,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处在调整之中,各方与我国扩大投资合作的意愿增强,全球投资并购活跃,我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战略机遇期。但各种风险和挑战也在考验着企业,其中包括“中国因素”引发的独特的政治风险,经济复苏基础脆弱潜藏的投资回报风险,与当地融合过程中导致的社会风险,以及政局动荡、地区冲突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
为有效防范“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这位负责人建议医药企业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国家在“走出去”方面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同时要健全企业决策机制、加强对境外企业的业务管理、注重文化融合、着力塑造品牌形象、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对外宣传、高度重视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安全工作、树立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并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支持政策。
而作为中国医药进出口行业唯一的贸易促进中介机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医药的国际化事业。商会积极参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主动牵头设立行业规范,为指导企业出口、提升外贸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深入海外市场推介中国医药;积极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并通过政府间双多边谈判渠道,为企业赢得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我国医药企业的“走出去”之路尽管任重道远,但是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