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红 于凯旭
(1.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儿科,吉林通化 134001;2.吉林省集安市清河医院儿科,吉林集安 134200)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为Rirrer病,是一种全身广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以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皮肤病。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共收住院治疗31例患儿,报道如下。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入院31例患儿,其中,男14例,女17例;农村23例,城市8例,农村:城市约为3:1;年龄分布:0~1岁 1例,~2岁 4例,~3岁 4例,~4岁 9例,~5岁 11例,~6岁 2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6岁,平均年龄3.9岁。平均就诊时发病天数2.9d。
1.2.1 皮肤表现 全身弥漫性红斑31例(100%),烫伤样水疱21例(67.7%),大片脱皮23例(74.2%),口周放射性皲裂30例(96.8%),脱屑24例(77.4%),触痛24例(77.4%),瘙痒10例(32.3%),尼氏症23例(74.2%),31例患儿均无色素沉着。
1.2.2 皮肤以外症状 发热25例,其中高热2例,中度发热10例,低热13例,体温正常6例;咽痛5例,咳嗽2例,耳痛1例,尿痛1例,眼红3例。
1.2.3 合并症 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肺炎2例,化脓性中耳炎1例,泌尿系感染3例,败血症1例。
血WBC(4~9.9)×10917例,(10~14.9)×10911例,(15~19.9)×1092例,20×109以上1例;CRP<8mg/L 29例,CRP>8mg/L 2例 ;ESR<20mm/h 28例, ESR>20mm/h 3例;血培养阳性1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苯唑西林、替卡西林、青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复方磺胺耐药;尿常规:WBC增高8例,尿蛋白(+)2例。胸片:肺内纹理增多,见点片影2例。
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全身弥漫性潮红,以皱褶部位为重,表皮剥脱似烫伤及口周放射状皲裂这两个特征,再结合触痛明显的自觉症状,一般即可做出临床诊断。
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抗生素,其中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者14例,头孢呋辛者9例,头孢替唑者7例,氨苄西林舒巴坦者1例,1例患儿应用免疫球蛋白,皮损局部涂百多帮或红霉素软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减少搬动,所有患儿均未给糖皮质激素。
除2例患儿好转后要求出院外,其余29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8d。
SSSS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由Ⅱ组葡萄球菌,尤其71型和51型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全身型、顿挫型和局限型,整个病程分为初期、极期、脱屑期。发病前可有发热、乏力、皮肤触痛等症状,随之出现弥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和糜烂,并在口、眼、耳及肛门等腔口周围形成痂皮及放射状皲裂。患者可有咽炎、结膜炎,很少累及内脏,大部分以皮肤触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早期应与猩红热鉴别,后者有草莓舌;后期应与大疱剥脱性疾病鉴别,尤其与中毒性表皮松解症鉴别,后者虽尼氏征阳性,但无口周放射性皲裂及痂皮。本病由于皮损原因易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肺炎、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1],死亡率约4%,并随年龄增长。早期应用抗生素,预后良好。对于感染重、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差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注射,效果好。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国外认为,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加重病情并增加死亡率,应禁忌。国内意见尚未统一,有报道糖皮质激素能改善症状,但不能缩短病程。本组患儿农村发病数明显高于城市,且其中有两对患儿有接触史[2],所以预防重点是保持皮肤清洁。
本病在儿童不多见,因起病急,且有皮肤潮红等症状,在基层医院易与皮肤过敏相混淆,本组病例多数曾在当地按过敏治疗,延误病情。综上所述,因SSSS起病急,症状重,早期识别及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预后好。
[1] Richard E.Behrman 主编,沈晓明译. 尼尔森儿科学·下卷[M]. 第1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821-2822.
[2] 马琳.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