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鉴湖的自然与人文价值——兼谈绍兴城市发展的新定位

2011-08-15 00:44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鉴湖王羲之绍兴

徐 斌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杭州 310018)

论鉴湖的自然与人文价值
——兼谈绍兴城市发展的新定位

徐 斌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杭州 310018)

鉴湖历经近两千年的延续与变迁,不仅以自然的形态鲜活地存在,更以其历史文化的价值沉淀于国人心中,堪称自然与历史留给绍兴的最佳城市名片。鉴湖的文学光彩辉映古今,对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更为深远。王羲之主政会稽之际聚合而成的当时国内次文化中心,是为中国历史上儒、释、道倾心沟通的起点和第一块平台。充分认识这份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保护鉴湖不再被毁坏,进而恢复鉴湖之原有风貌,是绍兴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绍兴在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需要大思路、大手笔,按照“中国山水州,东方威尼斯”的思路来构想未来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从这个意义说,时代在呼唤“当代马臻”。

鉴湖;自然与人文价值;环境保护;绍兴城市定位

鉴湖作为一个地理实体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延续与变迁。它不仅以自然的形态鲜活地存在于浙东大地上,更以其历史文化的价值沉淀于国人的心中。如此有份量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遗产,在我们如此古老的国度里诚为可贵,与闻至稀。充分认识这份遗产的价值,保护鉴湖不再被毁坏,进而恢复鉴湖之原有风貌,关乎绍兴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的大思路。

一、鉴湖:自然与历史留给绍兴的最佳城市名片

世界上历史文化名城大多有着自己的名胜景观,提起巴黎不能不想到风情万种的塞纳河,谈到杭州首先跳出脑海的印象便是西湖。塞纳河对于巴黎,西湖对于杭州,无疑是自然与历史留下的最佳城市名片。而绍兴,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影响最为深远、堪称最佳城市名片的景观名胜莫过于鉴湖了。

东汉时期,会稽太守马臻主持开发、改造天然水系,成就了一块面积达172.7平方公里的湖泊,是为我国江南地区最早最大的人工水体。万顷碧波如镜,与峰峦叠翠的会稽山相互映照,会稽郡由此赢得“山水国”、“山水郡”、“山水州”之美誉。自东汉至唐宋,鉴湖一带成为文人骚客心向往之的天堂,吟唱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三国之际,江南名士虞翻赞美家乡:“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①参见《三国志·吴书》卷五十七《虞翻传》注引,中华书局 1959年版。书圣王羲之乃鉴湖文化的开山祖,“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①参见《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在那如醉如痴中,他吟出对鉴湖的爱:“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献之对鉴湖的挚爱不输乃父,“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②参见《世说新语·言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为友人描绘会稽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③参见《世说新语·言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唐诗之路”始自鉴湖沿曹娥江南行入剡溪,杜甫是位严肃的文学大师,一睹佳景便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的浪漫。诗圣在前,诗仙岂甘寂寞,妙言添彩:“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李、杜为一风景奉献如此近似的佳句,说明他们对此间美景的认同相当一致,海内无二。陆游一生相伴鉴湖,留下相应其景物、生活百态的诗篇千余首,鉴湖在当时文化人中的影响臻于至美。宋代以后,鉴湖的水面由于自然淤塞,人为侵占、分割亦剧,万顷碧波的风采不再,但还保留着她独具一格的江南水乡风光,更因为历代文士的歌咏,其文化价值历久未衰。明代袁宏道感此,诗云:“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鉴湖自然、田园的景色与品味在文士心中何等高妙,其名声在有着脂粉气的西湖之上。鉴湖,可谓中国最佳湖光山色的代表,是可遇不可求的无形资产,文化价值无可限量。

遗憾的是,鉴湖的美丽在今天却已大大地褪色。近百年的沧桑巨变,鉴湖被支解成诸多小水塘及河港沟叉,标志性的水面不复存在,丧失了展示历史风貌的自然载体,影响力日趋式微。伤害更大者还在于,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与建设中没有形成维护和开发鉴湖的科学观念,更缺乏主动保护其自然环境,发扬其人文传统的意识和行动:鉴湖的地理形态恶化到目不忍睹的地步,文化积淀更被忽略以至破坏。至于今,慕名来绍兴寻鉴湖者,不知湖在何处,“梦”在何方;绍兴人自已也不重视曾经环城而存的绚丽湖泊,说不清她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自然与历史留给绍兴的最佳城市名片——鉴湖,正在人们头脑里消失、成为一种越来越遥远的记忆。

二、鉴湖: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

鉴湖,除了为历代文人雅士尽情歌咏外,还承载着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对中国文学和思想发生过深远影响的文化内涵。东晋之时,鉴湖的自然风光蜚声天下,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④参见《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以名士领袖的身份竖起一杆文化旗帜,招引全国文化名流聚集鉴湖之滨,成为当时国内的第二文化中心。兰亭诗会的成功举办,《兰亭集序》的巨大影响即是明证。如此规模与规格的文人盛会,六朝之际仅此一届。文人雅士在鉴湖之滨的聚集、感怀、放歌、酬唱,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璀璨篇章——六朝玄言诗和六朝山水诗,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品种,注入了新的血液。六朝诗直接启发了盛唐诗歌的诞生,杜甫、李白道其渊源:“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双双认祖寻根来到鉴湖山水间,留下陶醉风光与仰幕前辈的诗篇。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可以说,鉴湖山水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创作灵感之源。

鉴湖的文学光彩辉映古今,而此间对中国思想史的贡献则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实际上,鉴湖山水这方面的内涵更为深厚。事情亦发轫于王羲之主政会稽。他的长史孙绰系当朝文章圣手,与道教与佛门的两位代表人物许询、支遁有旧交。早在永和元年 (345)许询与支遁就在会稽打破壁垒,尽心交流,许询把自己的宅子舍给支遁为寺,让支遁在山阴开讲《维摩诘经》。许询与之往返辩难,探求经中义理。“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①参见《世说新语·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王羲之素闻支遁的大名,但他当时对佛学还不熟识,经孙绰穿针引线,一晤而刮目相看。“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②参见《世说新语·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一位大和尚,把《逍遥游》讲得新意迭出,让王羲之为之叹服。王羲之对许询也是一见如故,许询更是倾心以待,二人从此相伴终生。王羲之、许询、支遁三人,一个儒家领袖,一个道家宗师,一个佛家高僧,成为形影不离的挚友,以致相约待王羲之辞官后一起归隐剡县金庭山间,筑庐比邻而居。三种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此亲密无间,水乳交融地探讨学理,前所未有。

文化名流汇聚东土,行政首脑王右军的家,便是他们集中交流、面对面论道的大平台。史料记载了有谢安参加的在王羲之家规模空前的雅集兴会。“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③参见《世说新语·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名士们聚在一起,有主持、有主讲、有问难、有答辩、有评论,剖微析理,启迪相长,风流雅趣与精神享受交融一体。

在王羲之等人儒道佛互通互论的影响下,名士玄谈中普遍引入佛理,由于佛家善辩名理的谈风以及追求精神安宁、人生解脱的旨趣,与东晋玄谈的价值取向和功能颇有契合之处,可以相互交流启迪,为玄谈“清虚”理念注入新的活力,而佛学则借玄谈之载体,广为传播,渐入人心。玄佛互释成为清谈的一大特色,双方互渗、互补,相异之处日减,共同之点日增,汤用彤先生因说:“于是六家七宗,爰延十二,其所立论枢纽,均不出本末有无之辨,而且亦即真俗二谛之论也。六家者,均在谈无说空。……贵无贱有,返本归真,则晋代佛学与玄学之根本义,殊无区别。由是而僧人行事之风格,研读之书卷,所用之名辞,所采之理论,无往而不可与清谈家一致。”④参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191页。演化的结果,许多一流玄学家的理论兴趣逐渐转向道理更为精妙的佛学,如殷浩、孙绰、郗超等,不知不觉间成了佛法的弘扬者。到东晋玄学集大成者张湛那里,玄学已与佛学难分彼此了。

王羲之主政会稽之际所聚合而成的国内第二文化中心,为打通玄佛进而会通儒、释、道提供了一个于善意和友情中碰撞、交流的大熔炉。从此之后,中国思想领域儒、释、道渐渐并行,儒、释、道杂糅也就成为国人基本的精神结构。可以说,会稽是中国历史上儒、释、道倾心沟通的起点和第一块平台。绍兴在近现代的思想活跃及丰富成果,与之宽松、多元的思想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绍兴鉴湖这方面的文化地位和文化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尽可能恢复鉴湖旧貌,是绍兴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及2010年坎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类对待生存与发展认识上的一个转变:保护环境重于工业增长。从长远看,谁能找到一条干预环境最小的发展道路,维持好一方少被污染的净土,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从这样的视角反思,中国以巨大的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 GDP的快速增长,未必是值得肯定的发展模式。最新研究表明,中国 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是日本的8倍左右。①参见高远至:《土地利用如何摆脱中国式悖论》,载《半月谈》2010年第20期。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 PM 2.5数值图 (2001年—2006年)。PM 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 2.5超过50接近80。②参见朱敏:《中国空气质量全世界最差》,载《青年时报》2010年11月10日 A 5版。这东部就包括绍兴在内,只是人们生活于高污染中而不自觉罢了。据专家测算,目前浙江省可利用水量为310亿立方米,2010年的实际用水将达到320亿立方米,供不应求。水资源的硬约束阶段已经到来。

绍兴山水曾经是中国生态环境绝佳处。千百年的沧海桑田,鉴湖已缩变为或宽或窄的带状河道。绍兴近30年的发展,属于工业化初期、中期阶段的粗放化模式,成就了今天的经济繁荣。但不能不正视的是,此过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鉴湖水系遭到进一步的侵占、切割、毒化,一度成了闻名远近的“酒缸、染缸、酱缸”,不仅清澈的鉴湖风貌难觅,还出现过水乡绍兴没水吃,向萧山调水的新闻。如今整个国家已跨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轨道,绍兴有理由也有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在新一轮经济持续发展中,真正在观念上将环境保护与优化视为第一价值。这是绍兴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鉴湖的保护与恢复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对现存水域 (包括河道、湖面、水塘、港汊等)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占用,也就是侵占水体的“零容忍”。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目前以兴建公路、铁路项目而大规模填湖的事情仍在继续,如绍兴陶堰的白塔洋已被毁掉一半。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发达国家,这种事态是不容许发生的,即使是修公共设施,也不能理所当然地破坏环境。在别无选择不得不动的情况下,也必须提出影响最小的方案以及补救措施。在保护鉴湖的问题上,一定要有“钢性”原则与措施。其二,尽最大努力恢复鉴湖旧貌。虽然欲再现马臻的“八百里”秀湖已不现实,但尽可能恢复水乡旧貌仍是绍兴人的神圣使命,决不能面对糟糕的现状无所作为。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疏浚、开挖受到沉淤、填埋的湖面;清理、清除被淘汰产业及企业的工业用地,退地还湖;清理、整顿因垦田和养殖业而侵占、分割的水面,退田还湖等等。

尽最大努力恢复鉴湖旧貌,呼唤着大思路、大手笔、大决心,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不足以成就千秋之业。从这点来说,时代在呼唤“当代马臻”:以马臻营造鉴湖的眼光、气魄和胆略来推动恢复鉴湖旧貌这件事,为后世留下良好生态和美丽家园。自然,“当代马臻”在今天也不仅仅是某一位政府首脑或部门领导,而是绍兴人整体环保意识的自觉,认同与支持持续发展理念,把长远利益置于眼前利益之上,期望后人如同今天我们看待马臻那样看待我们。

四、绍兴城市发展定位应该是:中国山水州,东方威尼斯

在鉴湖水网地带继续开展工业生产显然是不合时宜了。欧洲诸多城市的现代化经验值得绍兴借鉴:第二产业大多淘汰或转移,留得古城和优良生态,开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教育业,建设总部经济、国内国际会议中心等。绍兴正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堪与欧洲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条件相媲美的城市之一。实现这样的转变,同样需要大思路、大手笔,按照“中国山水州,东方威尼斯”的定位来构想、设计。

比之意大利的威尼斯,绍兴又有自己的特色,它不光有一座水城,还包含城外的鉴湖以及整个会稽山脉大区域的山山水水,宛委山、石帆山、香炉山、秦望山、刻石山、兰诸山、若耶山、金庭山、天姥峰,曹娥江、浦阳江、澄潭江、若耶溪、剡溪、浣纱溪……当年文人雅士所喜爱并留下故事的地方,均属题中之义,此范围内的一些古镇,如绍兴安昌镇、上虞丰惠镇、嵊州金庭镇、诸暨斯宅镇等都应同步规划。“山水州”的各主要地点,多有水路相通,“河湖棋布,田陌纵横”,共居于四通八达的水网体系之间。其中的核心内容:以绍兴城及周边鉴湖为中心,沿杭甬运河至上虞转入曹娥江、剡溪,延伸到嵊州、新昌一线。这条山水之旅,集风光优美与文脉丰厚于一身,曾是王羲之、谢安、孙绰、王献之、谢灵运、李白、杜甫等文豪的醉心之处,雪夜访戴、东山再起等掌故,均诞生于此间。

实现“中国山水州,东方威尼斯”的构想,除了文化底蕴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提升外,在硬件环境方面有五项基础工作有待推进:

1.水城恢复。绍兴水城源远流长,春秋时越国作为都城兴建,呈“陆门三,水门三”格局,当属“构想”落实的龙头所在。如今绍兴城内虽水城旧貌大变,然基础尚存,还有恢复的空间。在不再兴造现代高层建筑的前提下,学习“苏州经验”,逐步淘汰劣质的新式楼房,代之以古典风格建筑。最重要的事情乃废解放路还原府河。府河不独是过去“城内二县”的界河,更系水城的主脉,属于水城的标志性地貌。没有府河水道,其他方面再做文章亦难唤回水城神韵。

2.湖面扩容。鉴湖历史上享有盛名,不单表现为山水州内的河湖网络,更有一泓烟波浩淼、碧浪万顷的主体水域为标识。杭州西湖、无锡太湖皆因其辽阔湖面为景观代表。鉴湖虽无法恢复当年水貌,但现在的城北和城东北一带仍存有多块较大水体,如上官渡、上硬塘、梅山江、大滩、大桶盘、上下盆底、迪荡、外湾、两头池、窑湾江、马山塘、薛家荡等,从北到东环绕着城区,并与环城河相通。对这些水体重新规划、设计,进而疏浚、贯通、退田还湖,是能够为鉴湖造就一泓标志性大水面的。

3.水质改善。鉴湖水系遭多年粗放型工业直接排放的污染,虽经近来努力部分水域的水质达到三级,就总体而言仍处于水质不良状态。改善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长期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沉淀成为数百年也难以自然消化的污染源;现有的大量工业企业以及农药的广泛使用仍在继续施放污染物。所以要在杜绝、消灭现有污染源的同时,花大气力挖除污染集中区水底的淤积,从而切实改善、提升鉴湖的水质标准。

4.水网整治。鉴湖水系由众多河塘港汊构成,从水路发达、畅通,沿岸整洁、优美的标准来要求,目前差距甚大。除了杭甬运河管理较为像样外,连曹娥江这样的水道也处于凌乱状态,许多小河汊沦为失控地带,甚至成了倾倒垃圾的场所。建设山水州,就要把整个鉴湖水网打造成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

5.古镇修葺。鉴湖流域的山山水水间,坐落着诸多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古镇,构成鉴湖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古镇,有的古风古貌犹在,有的古街古屋荡然无存,有的尚留残山剩水,无论哪种情况都面临着新一轮“旧村改造”的威胁。必须以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保护古镇的老建筑、旧遗存,进而规划、整理、修葺,将之纳入建设“山水州”的整体框架中。

“中国山水州,东方威尼斯”的蓝图是一个大构想,亦需要人们付出大的努力,若有望实现,则绍兴可重新确立它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地位——中国山水最佳处。

The Na tura land Hum an Va lues of Jianhu Lake—D iscussion of the Shaoxing city developm entorientation

XU B in
(Hum anities Institut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Fo rover nearly two thousand years,Jianhu Lake is no ton ly a natural landscape,but also a gre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m ains.It is seen as the sign of Shaoxing city.M any famous literatural recordsabout Jianhu Lake rem ind peop le of its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W henW angxizhi,the politician famousof his calligraphy achievement was in powerof Kuaiji(the acientname of Shaoxing),hemade ita Sub-culture center.This centerwas the beginning of longterm cu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Taoism and Confucianism.W ith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 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of the lake,p 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itsnearby environment is the rational choice of Shaoxing tomaintain a sustainable econom ic development.W hile Shaoxing isdevelop ing dramatically in econom ic grow th,we need ambitiion about the p rospect,making the city to be“Chinese landscape orienated,Venice of the East”.In otherwords,it isnow necessary to find“a new M azhen”.

Jianhu;natural and cu ltural values;environm entalp rotection;orientation of the Shaoxing city

G07

A

1009-1505(2011)03-0042-05

2011-03-15

徐斌,男,辽宁辽阳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文化产业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彭何芬)

猜你喜欢
鉴湖王羲之绍兴
绍兴
王羲之送字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找回鉴湖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人文绍兴
女侠与鉴湖
《王羲之 丧乱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