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玲,孙 云
(1.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南京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关于“毛主席万岁”口号由来的补证
张学玲1,孙 云2
(1.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南京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有关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中“毛主席万岁”口号来源的讨论,一段时期内成为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对该口号最早起源问题的探究。张素华通过原始档案的查证和说明,有力地批驳了相关的不实之词,甚或谬论。但她在该口号最早来源的考证中,无论从时间上、抑或是资料出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错误。此外,反思该口号的论争过程,有助于加深对历史逻辑本身的理解,也有助于研究者引证口述、回忆类等资料时采取严谨审慎态度。
“毛主席万岁”口号;补证;再探讨
关于毛泽东在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有没有自己亲自加写“毛主席万岁”一条的讨论,是最近一个时段内党史界较为集中关注的话题,并因此也引发了对“毛主席万岁”该口号最早起源问题的探究。具体的讨论过程大致如下:
话题的缘起主要来自郭道晖所撰《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一文。该文讲到陈友群在中直机关第二组的发言时说:“1950年中宣部起初拟订的五一口号中,最后两条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在后面亲自加上‘毛主席万岁’。”[1]这一论述引起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张素华的怀疑,她在亲自查阅了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原始档案的基础上,以《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泽东万岁”》为题,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2]档案显示,毛泽东并未添加“毛主席万岁”口号,倒是刘少奇将原本第35条口号“毛主席万岁”修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作者在厘清该问题的同时,追根溯源,还专门说明了“毛主席万岁”这一口号产生的最初来源。她说,经她初步查证,“是在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当时来延安参加大会的劳动英雄们深感自己过去是被人看不起的穷苦人,现在翻了身,成为光荣的劳动英雄,非常感激毛泽东、朱德和共产党,于是他们纷纷给毛泽东发出献词。其中,延属分区劳动英雄吴满有、赵占魁、申长林、杨朝臣等45人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1943年12月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这个献词。中直、军直等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给毛泽东的献词中也有‘我们要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字句。”[2]紧接着,郭道晖撰文予以回应,他的立论基础主要有二:其一,认为“五一”节的说法并非他的杜撰“,而是转引当时中直机关讨论历史决议(草稿)简报第五组第三十二号(1980年11月17日)所载陈友群同志的发言”,并说,陈是朱德的秘书“,身处党中央机关,应是知情人,其对‘万岁’口号的史实的发言,想必言有所本”;其二,即便是张素华的查证属实“,也同时可证明‘,万岁’口号正式纳入党中央的‘五一口号’,是经毛泽东亲自审阅并默许的(档案上只有他对其他口号的仔细修改,未见他有只字对‘万岁’口号的修改或否弃),表明喊‘万岁’是经他批准同意的。”[3]李锐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立足点仍注重陈友群作为朱德秘书这一特殊身份,并说“:据我了解,陈友群绝不是一个说假话的人;这件事情如此重大,他也应当不会有记忆失误。”除此而外,他还做了种种猜想。比如,张素华看到的可能不是最原始稿;草稿之前有没有一个预备过程;在此期间,毛泽东和胡乔木有没有过文字交流等。[4]客观而言,这些猜想如无实证,几近遐想。此后,张素华又接受了《党的文献》专刊记者的采访,再次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与看法,并经她本人审定同意后公开发表,主标题就叫《“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由来》。[5]
通过梳理上述论争可以看出,以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为讨论中心,主要凸显了两个问题:第一,通过原始档案的查证,证据确凿的证明,毛泽东在1950年的《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并没有亲自添加“毛主席万岁”口号。当然,这并不表明他不需要此口号,甚或说他比以往更需要,但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以档案为据,没有就是没有。第二,张素华在论证和说明这一史实的过程中,进一步论及了“毛主席万岁”口号的原初由来,其目的是对于“认识和理解1950年的这件事会有所帮助”[5]。立意甚好,但略存缺憾。在其两次的论述中(因两文基本内容一致,为便于说明起见,以下简称“张文”),有两处表述不确,甚或有误,有鉴于此,以使该问题能得以进一步探讨,笔者现予以补证,不足之处,求教于大家。
其一,正如上述所引“,张文”认为“,毛主席万岁”最早源自于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如果单纯以这五个字而言,当没有任何异议。但考究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史实来说,尤其是像“张文”这样正本清源的历史考证文章而言,则显然没有穷究其源本。事实上,在此之前更早时间的1939年,在公开的场合就已经对毛泽东喊“万岁”了。《新中华报》刊载,1939年7月20日下午,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举行了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毛泽东第一个演讲,他着重论述了女子大学的成立,在政治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大批理论武装的女干部,而且还可以培养大批做妇运实际工作的骨干,以便能分赴各地,唤醒和动员占人口半数之多的妇女参加革命,积极支援抗战。演讲的最后,他以“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做结语。“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高呼‘女大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6]这是自1938年底六届六中全会之后,毛泽东个人政治地位急剧上升并已开始显现个人崇拜迹象的首次表露,也是有资料记载喊“万岁”的第一次。虽然,这一时期的“万岁”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神圣不可侵犯,但其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毛泽东也逐步成为可与马恩列斯并称的革命领袖。这也可从女子大学给中共中央的献词中读出一二,献词的开首即是“:我们最崇敬最信爱的中共领袖毛泽东同志及中共中央全体同志们”[7],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政治地位的突出,对其喊“万岁”,既是群众由衷拥戴革命领袖真实意愿的表达,更是毛泽东成为真正领导核心后的政治反应,而非群众一时随意之举。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的更早一些。1939年2月22日,《新中华报》在其头版右上角登载了毛泽东的木刻头像,右侧标注:“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并同时刊发了毛泽东《中国军队应当学习苏联红军》一文,作为“代论”。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出席在“抗大”操场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暨首届中国青年节庆祝大会,发表了关于青年运动政治方向的讲话。演讲完毕后,即举行向毛泽东献旗仪式。仪式极具象征意义,由几个青年高擎火炬,从黑暗中跑来,绕场三周,最后至主席台前向毛泽东献旗,并由一女同志朗诵献词,献词中说:“亲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延安市全体青年……谨向您——中国革命领袖致崇高的敬意,并献旗一面,写着新中国的火炬!您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毛泽东同志,我们向您宣誓:我们一定要用自己一切力量去实行您向我们青年所指示的任务”[8]。而同年6月举行的“抗大”成立3周年纪念大会上,“抗大”全体师生给毛泽东的献词开门见山地写的更直白:“你,人民的领袖,革命的导师。”[9]
此外,又据李雪峰回忆,在1966年的“五月政治局会议”上,彭真在受到别人攻击时,“大声说:‘谁是第一个喊叫万岁的!’证明历史上是他先喊主席万岁的。”[10]但彭真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喊的,并未予以准确说明,加之考虑到彼时当事人身处党内斗争的复杂历史背景,在没有确凿材料证实的情况下,仅录此事为一说,以备日后研究与考证。
其二,“张文”在资料的出处说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错误。承上所言,“张文”称,有关劳动英雄喊出“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献词,“1943年12月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但查遍该报此日所有内容,并无此献词。事实上,这一献词登载于《解放日报》1943年12月2日头版;而中直、军直、边直、留直等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给毛泽东的献词,则又刊发于该报同年12月3日的第2版。之所以如此强调资料的正确出处,就在于作为严谨的历史考证之文,且讨论主题事关重大,“张文”不应出现如此瑕疵,实为憾事。
反思1950年“五一”节有关“毛主席万岁”口号的论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毛主席万岁”口号最早起源问题的探讨,其实质都是指向一个共同问题,即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缘起。也就是说,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究竟是他本人有意为之,抑或是党内体制与中共发展的历史环境造成的。考究于历史事实可知,两者兼而有之,不过,后者的作用更显重要。简言之,遵义会议以后,尤其是1938年六届六中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为党内第一人的政治地位,后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和革命的发展,党内外快速地滋长起对革命领袖的颂扬与崇拜之风。实际上,毛泽东最初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谨慎态度。[11]但随着革命的成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和无比拥戴,加之党内民主体制的不够健全,才导致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逐步升级,以致走到极点,产生恶果。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1950年“五一”节口号之争,讨论双方都或多或少地欠缺对历史背景与历史逻辑的考察,郭道晖的论述表现尤甚。实际的情况是,建国前后大规模地呼喊“毛主席万岁”,已属较为普遍现象。譬如,仅以1949年为例。2月,解放军进入北平,欢迎解放军入城的不同人群和团体,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经久不息”[12]。3月25日,毛泽东到达北平,北平党政军民各界代表与160多位民主人士,以及上万名群众代表,在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到达后,人群中“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口号。[13]9月,毛泽东在观看华北大学等单位的演出活动时,场上“以毛主席巨像为中心”,并出现“毛主席万岁”巨幅。在演出结束后,毛泽东接见的过程中,全场“毛主席万岁口号响震屋宇”[14]。甚至外国的贺电、驻华大使的演说以及国外举行的各类集会等活动,也都出现呼喊“毛主席万岁”现象。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农民中央会议在10月3日发给新中国的贺电最后就高呼:“新人民中国的第一任主席与解放者、列宁与斯大林的忠实信徒毛泽东同志万岁。”[15]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在他演说的最后,也同样高呼:“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16]越南2万多人的大型集会,仍以“欢呼毛主席万岁胡主席万岁”口号为结尾。[17]即使在1950年年初,远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法联谊会上,2000余名与会者在大会结束时高呼的依旧是“毛主席万岁”、“新中国万岁”等口号。[18]列举这些事例,无非是说明1950年“五一”节对毛泽东喊“万岁”口号,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合理性,而并非某个政治人物的临时起意所致。
回溯此次争论的整个过程,有两大问题必须予以澄清和说明。其一,早期对毛泽东喊“万岁”,更多的是党内同志与人民群众出于对革命领袖的敬佩和追慕,发自于内心的真实意愿的表达,较少迎合心理,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神圣化和模式化。其二,反思和借鉴历史教训,不能一味情绪化地将所有的责任推到某个政治人物身上,应更多的从党内体制及其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去反思,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和评介历史。如果脱离历史的具体背景及其内在关联,切割抽取式地品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则必然会导致断章取义之结果,其得出的研究成果也会与历史的真实相差甚远,甚至谬以千里。□
[1]郭道晖.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草案)大讨论记略[J].炎黄春秋,2010(4).
[2]张素华.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毛主席万岁”[J].炎黄春秋,2010(7).
[3]郭道晖.“万岁”口号之我见[J].炎黄春秋,2010(8).
[4]李锐.关于“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J].炎黄春秋,2010(8).
[5]陈文君.“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由来——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张素华[J].党的文献,2010(5).
[6]万人庆祝中庄严热烈举行了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N].新中华报,1939-07-25.
[7]给中共中央的献词[N].新中华报,1939-07-25.
[8]延安各界青年万余人举行纪念五四廿周年庆祝首届青年节大会[N].新华日报,1939-05-07.
[9]给毛泽东同志的献词[N].新中华报,1939-06-06.
[10]李雪峰.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内情[J].百年潮,1998(4).
[11]李继华.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J].炎黄春秋,2010(3).
[12]我军雄伟行列进入古都北平,人民狂热欢迎全城响彻“毛主席万岁”等口号[N].人民日报,1949-02-03.
[13]“毛主席万岁”!欢迎毛主席朱总司令特写[N].人民日报,1949-03-26.
[14]华北大学文工团华北军区军乐队人民文工团昨联合晚会庆祝人民政协开幕,节目精彩水银灯交相辉映毛主席万岁口号震动屋宇[N].人民日报,1949-09-27.
[15]捷克农民中央会议电贺新中国成立,欢呼毛主席万岁[N].人民日报,1949-10-09日.
[16]罗申大使演说词[N].人民日报,1949-11-08.
[17]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越人民与华侨盛大集会[N].人民日报,1949-11-14.
[18]巴黎举行中法联谊晚会,二千余人欢呼毛主席万岁,旅法华侨联合会已成立[N].人民日报,1950-02-25.
责任编辑:张功杭
D261.5
A
1004-1605(2011)05-0018-03
张学玲(1977-),女,宁夏中卫人,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孙云(1976-),男,宁夏西吉人,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