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红
(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汉朝名臣窦婴
刘丽红
(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在西汉前期,英雄辈出。这些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用鲜血和才智造就了西汉初期的辉煌,辅佐了高、惠、文、景几代皇帝。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悲剧性人物---窦婴。作为忠臣,惨遭杀害,是历史的悲剧!窦婴忠于汉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任丞相,辅助皇帝实行建元新政。窦太后死后,因灌夫闹酒事件而被杀害。
窦婴;七国之乱;灌夫闹酒
窦婴,字王孙,西汉初时人。《史记》中的“魏其武安侯列传”这样记载窦婴:“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窦婴是今衡水武邑东人,是窦太后堂兄之子。孝文帝时,窦婴曾在吴国任丞相,后因病免官。孝景帝刚即位不久,任用窦婴为詹事。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显赫一时。汉武帝时被任命为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牵涉到"灌夫闹酒"事件中,导致最终弃市而死。
梁孝王,与兄长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出,汉文帝次子。梁孝王一开始为代王,后来改封淮阴王,最后才称为梁王。窦太后比较喜欢梁孝王,所以一直希望景帝千秋万岁之后能传位于梁王。在一次家宴中,酒酣耳热之际,汉景帝十分随意的脱口而出:“千秋之后传梁王。”意思要传位与梁王。窦太后自然十分喜欢,但窦婴用汉朝皇位自汉高祖起就实行父死子继的制度相阻拦:“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引起窦太后对他的憎恶。汉景帝只是“从容”一说,却使得窦婴从此得罪了自己的姑姑。窦太后就把窦婴的名字从出入宫门的登记薄上除去,不准他来见皇上。而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也看不上詹事这区区小官,就托病辞职了。
在窦婴的人生生涯中,平定七国之乱是他对西汉作出的最大贡献。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发生叛乱。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叛乱发生后,汉景帝“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认为刘姓的皇族和窦氏家族中没有人比窦婴更贤能,于是就下令征召窦婴。但窦婴入朝后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太后也很惭愧。汉景帝于是说道:“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就拜窦婴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命他平定叛乱。窦婴便推荐了赋闲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与贤士。窦婴不是爱惜钱财之人,皇上赐给他的黄金,都放置在两廊之下,属下的军吏来了,就让他们酌量着拿了去用,自己却从没往家里拿过一块金子。窦婴坐镇荥阳,负责统制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吴、楚七国的反叛全部平定之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从此,窦婴在西汉王朝位极人臣,无人能比,“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汉景帝四年,“立栗太子”。刘荣是栗姬的儿子,因其母为汉景帝所宠爱,故立为太子,派魏其侯做太子的老师。后来刘荣母亲栗姬失宠,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后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后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皇太子被废黜后,魏其侯几次劝谏争辩都没有效果,便声称有病,隐居于蓝田县南山之麓。“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后来梁人高遂去说服魏其侯:“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如今因为废太子的事情而不上朝,却“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后果很有可能是“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魏其侯觉得他的话说得对,便不再装病,又像过去一样地入朝去觐见皇上了。但自此以后,汉景帝认为他“沾沾自喜耳,多易。”不再重用。
田岎,原是一市井小民,因为其姐姐王太后的缘故而飞黄腾达。窦婴拜大将军时田岎只是一个郎官,侍奉窦婴如同子孙,一旦显贵,就想排挤窦婴。而窦婴自窦太后死后,也有意结交田岎。此时一个叫灌夫的人参与了进来。灌夫,一个地方豪强,意欲结交权贵,和窦婴走得很近,也想结交田岎。灌夫不顾自己有服在身,因田岎的一句“吾欲与仲儒过魏其侯”,毅然侍陪,而窦婴夫妇也连夜准备。虽然中间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田岎最终赴宴,但这次宴请,助长了田岎骄横的气焰。后来田岎向他索取城南田,窦婴拒绝了,引起田岎的怨恨。田岎要娶燕王的女儿为夫人,太后下诏令,要列侯与宗室都去贺喜,灌夫也被窦婴拉去。当田岎起身敬酒时,客人全都“避席伏”。避席是表示对敬酒人很尊敬的一种礼法。避席指的是被敬酒的人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那个席就是你的座位,避席就是离开你的座位,这就叫避席。而窦婴敬酒时,只有一些旧交避席,其他人只是欠欠身子“半膝席”。灌夫对此十分不满,就把心中怒火发泄在族中一个小辈身上,引起田岎不悦,扣留灌夫。窦婴“锐身为救灌夫”,不顾夫人劝阻,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自己大不了就是丢掉官职,“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最终田岎和窦婴走到了廷辩的地步,互相揭短。在廷辩失利引火烧身后,又错误的拿出先皇的遗诏,威胁天子。至此,勾结豪强和伪造遗诏,最终将窦婴送上了断头台。本是一件很小的闹酒事件,最终演化成了涉及国家安危的国事,触犯到了汉武帝无法容忍的君臣权威问题,窦婴的死也就成了必然。
汉武帝登位后任窦婴为相。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西汉统治推向鼎盛时期。在汉武帝实行的建元新政中,窦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窦婴尊崇儒家思想,这是汉武帝重用窦婴的原因之一。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而窦太后是推崇黄老的“无为”之学的,任窦婴为相,多少可以利用他来对抗窦太后,减少自己实施新政的阻力。在立储事件中,窦婴和窦太后只是发生了争执,他们之间更大的冲突却是在治国思想上。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的"淡泊无为"的学说,为了维护黄老之学的尊贵地位,让儒生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亏汉景帝递给辕固生一件兵器,才使得他免于一死。而窦婴尊崇儒教,与窦太后处在了对立面上。为了维护黄老学说,窦太后干预建元新政,同儒生和推崇儒家的窦婴、田蚡等人顽抗,最终使得新政破产,窦婴也被罢免。不管汉武帝任窦婴为相出于何种目的,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治国方略从道家向儒家的倾斜,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化,窦婴总是积极地推进者,这点可以佐证他对历史的贡献。
古为今用。窦婴的一生以悲剧结束,但在窦婴的身上,有一些闪光点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史学家评论窦婴是一个“不懂权术”的官员,但窦婴正直,有原则,有自己的信仰。窦婴有判断是非的标准,敢于仗义执言,敢于承担责任。“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为了维护封建祖制,他不惜得罪姑姑窦太后;为挽救废太子刘荣,几次劝谏争辩,不惜得罪皇帝。“工于某国,拙于谋身”,窦婴一生忠诚,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为人处世,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尽管窦婴作为一名封建官吏,所追求的是维护封建制度,但对于我们今天的为官为政依然有借鉴意义。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应该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装百姓疾苦,掌权为民,勇于奉献。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考虑个人得失,敢于承担责任,心无旁骛地为人民服务。
窦婴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不喜钱财,将汉景帝“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一生几次沉浮,皆能坦然处世,“屏居蓝田南山之下”,归隐乡下,睿智而能守拙。在封建社会,不管哪朝哪代,同流合污都是官场潜规则。窦婴作为一个位极人臣的外戚,能够轻利,轻视官职,能洁身所好,独善其身,已不容易。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充斥着人们的思想。“贪如火,不遇则自焚;欲如水,不遇则自溺”, 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作为领导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要以身为范,廉洁奉公,“心无贪欲,处事惟公;胸怀清廉,做人惟实。”
无论是黄老学说还是儒家思想,治国思想的选择都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西汉初年,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作为治国安民的指导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重建。随着西汉的国力逐步强大,汉武帝想有作为,不再安于“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正好给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一个理论的依据。自此,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的儒家学说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在这个过程中,窦婴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窦婴出身于窦氏家族,其姑姑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窦婴从小受到的思想熏陶就是黄老学说。可以说,黄老学说对他的影响很深。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问题黄老学说不能解决,而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窦婴的思想也渐渐的转变到儒家思想的领域,并不惜与姑姑窦太后作对。作为封建官吏,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封建统治,窦婴懂得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源自《易经》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说,给人民大众带来利益,就像高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万物,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如果抓关键,就是随时令前进,把握时机施行。我们党必须随时代变化而发展,才能永远葆有强大的生命力。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必须使党的理论、党的事业、党的建设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把握时机。要永远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刘丽红 ,女,33岁, 衡水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