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蒲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余作明
创新工作机制 狠抓教育管理 服务流动党员
■中共蒲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余作明
蒲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西麓,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辖4镇5乡、93个行政村,有19个党总支、299个党支部、6707名党员。
全县长期流动或季节性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12000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党员650名,占流动人口的5.4%。面对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形势,蒲县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一二三四五”动态管理工作机制,让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家,作用不丧失,永葆先进性。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网络。一是县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对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统一指导协调;加强同党员流出(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利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帮助,做好服务。二是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全县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收集整理辖区内流动党员信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及时更新流动党员电子信息库,并定期上报;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定期查验活动内容;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分区域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党小组,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总结。三是农村(社区)党组织配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联络员。全县每个行政村(社区)选定一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联络员,收集和掌握本村(社区)内流动党员的务工地、从事工作等信息,登记造册后上报;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定期了解流动党员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到哪里”的原则,坚持标准,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一是外设。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党支部、党总支乃至党委。于2009年10月建立了蒲县驻并流动党员党支部。二是内设。在外来党员较集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或居民小区建立外来务工党员党支部,条件具备的成立党总支,乃至党委。2005年6月,成立了宏源煤业集团公司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内活动。坚持外设党组织与内设党组织结对共促、交流共赢,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一是外出登记制度。党员外出必须向所在党支部请假,说明事由。党支部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将党员外出时间、拟返时间等有关情况登记造册,并报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组织)备案。二是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对外出6个月以上、从业地点不固定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返回后,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活动证使用情况,对党员作出考核鉴定。三是思想汇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思想工作汇报会,流动党员向流入地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临时党小组汇报个人思想工作情况,流入地党支部、临时党小组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交流汇报党员情况,使所在党组织及时准确地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动态。
一是“行前教育”。党员外出前,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组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利用发放党员活动证、转接组织关系等时机,专门对流动党员进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二是“补课教育”。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组织)集中时间对返乡外出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通报家乡党建工作,开展组织生活,增强党性观念。三是“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设专门栏目,提供学习园地,拓展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工作面。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向流动党员传递当前的学习、活动要求,了解党员的学习、活动情况。同时,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组织)定期将党课教材、党员电教片及文件规定等学习资料寄发给流出党员,督促党员自觉学习,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四是“示范教育”。村、乡、县三级党组织每年层层评选优秀外出务工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加大在返乡党员中推选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力度。在新闻媒体上积极宣传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先进典型,引导流动党员争做先锋,回报家乡。
一是流出地党组织“帮助”外出流动党员。流出地党支部定期走访慰问外出流动党员家属,帮助解决留守家人的生产生活困难,现场走访外出务工党员,让流动党员“放心”、“安心”。二是党员干部“帮联”流动党员。印发了党员外出期间权利义务和注意事项和《外出流动党员联系情况登记表》。外出流动党员联络员及时发布在流入地的本县党员名单、联络方式,详细收集整理流动党员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作为对流动党员培养、教育、管理、评议的重要依据。三是所在地党支部“帮教”流动党员。加强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向流入地党组织提供每个流动党员的个人情况,请流入地党组织加强针对性教育管理并定期反馈情况,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质量。四是流动党员互相“帮扶”。建立了流动党员“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由流出时间较长、有一定务工或经商经验的“老”流动党员做“师傅”,结对帮扶“新”流动党员,让他们尽快创业致富。五是流动党员“帮带”家乡建设。外出流动党员思想开放,思维开阔,见识宽广。我们因势利导,要求每个外出流动党员每年为家乡提供一条发展良策、带回一个致富项目、带出一批富余劳力、联系一个贫困农户、引进一批发展资金,使外出流动党员能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