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民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人生如棋,是句老话了。笔者从百度网上看到,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了书,文章更是不少,有的富含哲理,有的妙趣横生,阅后受益匪浅。然而,棋类分为中国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国际象棋和跳棋等种种,各有特点和不同。这里,笔者从中国象棋的棋艺特点出发,结合人生的感悟,谈谈“人生如棋”的感想。
开局,犹如人生之始。会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走好开头的十几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下棋一开始就占据主动,很可能保持全局领先,一顺到底,直至胜利。反之,如果开局不好,有车出不去,有马跳不起来,好像手脚被人捆住,难受至极,失败的概率极大。从中国象棋的开局,我们可以感受到,抓好幼儿和青少年教育,打好人生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谆谆教诲人们“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们广为流传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得也是这个道理。人生如棋,世事也如棋,万事没有好的开始,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不然,歪瓜裂枣又是怎么长出来的,“败家子”又怎么不会从小被娇生惯养呢?正所谓失之丝毫,差之千里!棋有百局,人各有异。中国象棋的开局,要视对方走法而变化,采取不同的办法。早期教育也婴因人施教,视性格和爱好而教,俗话“三岁看大,从小看老”,讲究科学性,有方向,有目标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中盘,是中国象棋的博杀阶段,要全力进取,把车马炮用好用活,抓住各种机遇进攻,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不断取得战果,争取在这个阶段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和胜利。中盘的象棋,犹如人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的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开始了事业上的拼搏。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机会多多,情况极富变化。体现在棋局上,时而主动,时而被动,时而得子,时而丢子,局势变化莫测。体现在人生上,也是多变,“士别三日,刮目相见”,是对这个时期人生的绝妙写照。有的成功者变成了失败者,有的从失败走向成功;有的官场得意,青云直上;有的败走麦城,从座上宾变成了阶下囚。我有一个老朋友,十几年来在事业和经济上的变化很大,好的时候,几百万资产,出手也大方,送给亲戚小孩的礼物是钢琴;不好过的时候,手头拮拘,举债度日,经常四处混饭吃;最近听说又买了辆好车,翻过身来了,真是“三穷三富过到老”。棋到中盘,还有一个特点,由于双方攻防激烈,经常顾此失彼,容易出现失误。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是这样,经验少,面对复杂和激烈竞争的社会,容易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以教育人和锻炼人,不断总结教训和经验,提高自己,避免今后跌大跟头。特别是年轻人,在错误和挫折面前,更不要灰心丧气,年轻就是资本,就是优势,有时间改正错误和恢复过来,扭转局面,转败为胜。国内很多优秀著名的创业和成功者,象牛根生、马云、史玉柱等等,都是历经磨难拼打过来的。
残棋,好像是人到老年的写照,表示成败和世事已成定局,再努力也是于事无补了。由此而来,古人有老不学艺的说法。然而,棋手残棋走的好,实力不如对方,少个马或车,能够保持不输,落个和棋的结局。如一车和二车、马炮和双车等等。个别抓住机会的,还可以利用对方的失误,以少胜多,转败为胜。其实,人在老年也是这样,各方面的事情安排好,可以收到“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效果,安渡余生。人生的晚年,应该说是一个薄弱阶段,除了身体方面的自然衰老以外,精神方面值得重视。人们常说的“老糊涂”就是指脑子容易出问题了,搞不好,晚节不保者有之,老年痴呆症者有之,心垮意衰者有之,办傻事,讲错话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古人讲:“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坚持学习,可以不糊涂,保持清醒,在晚年不出笑话和大的失误。既使“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由此可见,古先圣贤特别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问题,孔子还讲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当然,还有个别的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晚年大放异彩,创造了辉煌。这方面,在中国古有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今有水稻专家袁隆平,老当益壮,不断取得科研上的新成果,造福于人类。
中国的象棋,讲究“正招”,就是指每一步的正确走法。一步棋的走法有很多选择,但正确的走法只有一步,需要谨慎和判断无误。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必需三思而行,防止快行无好步,大意失荆洲!下象棋急于取胜,只看一步是不行的,要看到三步以上才能避免失误,走出“正招”。看人生旅途,一失足成千古恨!走好每一步更是重要,尤其是人生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上大学、毕业后择业、部队复员和转业、中年工作改行和重新创业等时机,甚是重要。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人生紧要关头,周详审度,全力以赴去争取,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简单提醒的是,从事不熟悉和不了解的行业和事情,风险是极大的。有的人弃官从商屡屡上当受骗,丢了“铁饭碗”生活无着落;有的人在企业扩张中败北,改行时破落;有的炒股“门外汉”把多年拼搏的积蓄在股市高位时投入,到头来只能落个财空人惨的下场!
中国象棋的博奕中,还有很多“杀招”,如人们熟悉的“马后炮”、“高挑马”、“铁门拴”和“大刀剜心”等招法,既形象又实用,凶恶无比,一旦走成,对方必死无疑。细心想来,这些“杀招”,是前人苦思冥想的经验总结,是智慧的结晶,象棋的精华,棋艺的“亮点”。联想人生,也应该掌握象棋的“杀招”,不管干什么,做什么事情,,做到知其要、得其道,抓住规律和要害,犹如苞丁解牛、太极二十四式、治病神针和中药良方,功高技精,做一个遇事有办法的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决非易事,需要长期的刻苦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比常人付出百倍的心血;不然,昏昏度日,不学无术,成为无能之辈,遇到难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愁煞人也!
应该指出的是,象棋很需要高人指教,寻找好的老师。俗话“名人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很多象棋的招法,靠自己去摸索和总结,犹如深奥的数学定律,一辈子都搞不明白。只有学习前人的经验,如科学家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捷径掌握。古人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更是这样,世事万般皆学问,方方面面都有专家,有了高人指点,就会学有所成,事半功倍;而且老师水平越高,学生越成功。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是大学者苏格拉底。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是美国号称“超音速之父”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金融大师巴菲特、索罗斯和世界首富比尔·盖次,都是师从证卷大师格雷厄姆的。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
人生如棋,只是简单形象的比喻,实际上人生远比棋复杂的多,奥妙的多。中国象棋的棋艺也包含着丰富的智慧,此文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读者如果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也就达到本文的写作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