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理念的探讨和实践

2011-08-15 00:43应松成张林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免疫学抗原抗体

应松成,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理念的探讨和实践

应松成,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生物医学课程。其内容抽象,概念繁多,原理复杂而且知识更新快,这些特征要求医学免疫学教师需要将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不断地学习最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鼓励框架式自学、问题导向学习、概念的准确解释、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和理论课与实验课相联系等方面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理念

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1]。医学免疫学是该标准规定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生物医学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一些医学类专业比如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的必修课程。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免疫学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生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或第四个学期。虽然高中生物课程中已学过部分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仍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比较难学。医学免疫学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的院校这些课程仅列为选修课程甚至没有开设,这更增加了没有学过这些课程的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难度。如何上好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程成了许多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 鼓励框架式自学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到了第2学年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后,一个学期要学几门课,知识点繁多,而且一般在2-3个月内学完。一门课的课时有限,很显然仅仅靠课堂上听课学生是很难全面掌握所有知识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堂课结束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自学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个阶段。课前预习可以事先熟悉教材,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范围、疑点和难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具有针对性,加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后复习,就是把学过的内容重新复习,温故知新,加深印象。一般来说学生在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会做到狂看教材,但医学免疫学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加理解,光靠考前临时抱佛脚背一通很难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前面十章各章节相对独立、抽象,又是后面免疫应答那些章节的基础,尤其需要学生自学相关内容。

大学里的专业课一般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医学免疫学从微生物学分出来以后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框架体系(见示意图1)。主线是抗原刺激机体以后,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金伯泉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5版)教材第三章是抗原,第四章到第八章是免疫分子,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是免疫细胞。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是免疫应答的相关内容。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是临床免疫,最后两章是免疫学应用[2]。具体到某一章,某一章还分为几个小节,小节又有黑体字的提纲。这些就是医学免疫学的框架。一般来说,医学免疫学一些非常细枝末节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必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进行框架式的自学,掌握免疫学的框架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免疫学都学了些什么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就容易进行扩散记忆和理解。

2 问题导向学习

医学领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LBL(Lecturebased 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即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教学模式[3]。它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PBL适合小班授课,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些,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学校开展PBL,而且基本上是集中在八年制的医学生中。医学免疫学课程涉及较多的概念和原理,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开展PBL,所以这些高校也并不是完全采用PBL进行医学免疫学教学[4]。大部分的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但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并不意味着抛弃问题导向的学习。在课堂上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也能够改变单一的教师满堂授课模式,成为互动式的教学。问题可以是免疫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如TCR,BCR,CD等等。在课堂上反复提问相关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加深印象。问题也可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带有MHC-抗原肽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如何与抗原特异性T细胞相遇的?骨髓和胸腺里的自身抗原包括全身组织的抗原吗?这些抗原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每天吃下去这么多动植物的异物,但机体免疫系统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每节课开始之前还可以就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回忆起上次课的内容,也方便教师对两堂课的内容进行衔接。

3 概念的准确解释

医学免疫学有很多相对抽象的概念。教师解释好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内容。以第三章学到的抗原这个概念为例,这个概念里含有后面才学到的内容:TCR和BCR。所以在解释这个概念的时候必须得提前讲述TCR、BCR的一些知识。第七章学到的CD概念中也有概念。CD被定义为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即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要解释这个概念必须得先知道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分化抗原。抗原,CD分子和免疫球蛋白等后面的章节几乎每章都涉及,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就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适当地进行反复提问,从而将重点内容在提问中传达给学生,也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中探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医学免疫学中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是英文缩写特别的多。第5版教材的第1页就出现了一些英文缩写如 TCR、BCR、MHC、CD、NK、NKT、T 细胞和 B 细胞。以后章节中还会出现 MALT、Ag、Ig、ADCC、C、MAC、DC、AICD、ITAM、APC、PRR、PAMP 等等。这些都是医学免疫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免疫学文献中常见的一些英文缩写。所以在解释这些概念的时候需要把英文缩写和来源介绍给学生。

还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科学,知识更新很快。医学免疫学的有些概念已经失去原有意义,但由于习惯仍沿用至今。比如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分子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原来意思即介导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后来发现MHC分子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提呈抗原肽供给T细胞上的TCR识别从而激活T细胞并启始适应性免疫应答。因为MHC这一章比较抽象,而且还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知识,所以解释好MHC的概念和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有补体(complement,C)的概念。医学免疫学第四版是这样描述补体的:在19世纪末Bordet即证实,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也就是说在19世纪末抗体被认为具有溶细菌的功能,补体的作用是补充抗体的溶细菌功能。其实现在已经知道真正起溶细菌作用的是补体,抗体相反是起辅助激活补体的作用(经典途径)。这个描述在第5版的教材中已经被删去了。免疫突触的概念教材第5版跟第4版相比也有一些变化,所有这些需要教师精练准确地介绍免疫学的相关概念。

4 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结合文字、图像和声音表达授课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目前已应用于绝大多数大学课程的教学。医学免疫学中许多内容枯燥、抽象,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其具体生动化从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是医学免疫学教学仍不能忽视板书。免疫学一堂课信息量大,一般来说1张幻灯片停留的时间较短,学生有时可能会顾此失彼,跟不上进度。另外免疫学许多重点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而且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有适当的板书。比如B-T细胞的协同作用,教材和幻灯片就一张图,但是整个过程中一些分子的表达是有先后顺序的,是个动态的过程。在黑板上依照分子事件先后顺序画出这个过程就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Th和CTL激活,B细胞和T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分化发育过程都有一些分子事件先后出现,这些过程边板书边讲述比对着幻灯片看图说话教学效果显著。

5 理论课和实验课相联系

免疫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说教材里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实验室里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在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课教学中适当提及,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比如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的阐明,MHC的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有力的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就可以在理论课上适当提及。本科生同时还要上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实验课可以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课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实验课内容国内医学院校一般都有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在上这些实验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复述理论课的一些知识,比如什么是抗原抗体?抗原的分类?抗原抗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还可以讲解抗体概念的来源,最早是抗毒素,然后是溶菌素、凝集素和沉淀素等等,后来就把血清中这些具有与相应细胞、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为抗体。理论课和实验课相互联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更好地理解医学免疫学的一些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征,免疫学教师需要将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且不断地学习最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激发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正教高[2008]9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S].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4/201010/109605.html

[2]金伯泉.医学免疫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Neufeld VR,Barrows HS.The/McMast 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74,49(11):1040 -1050.

[4]徐 霖,何军芳,黄俊琪,等.PBL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3):365-36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hilosophy in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

YING Song-cheng,ZHANG Lin-jie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China)

Medical immunolog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biomedical courses that are requisit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This course is full of abstract contents and numerous concepts.Its principle is complex and knowledge is updated quickly.All these require medical immunology teachers to digest all chapters of the textbook,learn the latest immunological information,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ake some teaching measures in combination in order to elevate the teaching qualit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hilosophy in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rameworkstyle self-study,problem-oriented learning,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ions,combination of chalkboard and multimedia-assisted teaching,and connecting the theoretical course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

undergraduate student;medical immunology;teaching philosophy

G642.0

A

1006-2769(2011)04-0768-04

2011-04-22

应松成(1977-),男(汉族),浙江浦江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的研究工作为抗感染免疫。

猜你喜欢
免疫学抗原抗体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