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E-mail:heshanming@126.com;2.广西中医学院骨伤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11;3.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椎间盘本身退行性病变,在外伤、慢性劳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引起。该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疗效长,我们采用的“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配合烫疗外敷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100例患者均为2009年 1月~2011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 65例,女35例;年龄30~60岁;病程半年~6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骨伤科临床检查法的诊断标准并参照《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1],经CT或M RI检查确诊椎间盘病变部位,其中腰3/4病变22例,腰4/5病变58例,腰 5骶1病变20例。排除标准:①并发脊椎肿瘤、结核、骨折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③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病例在病情、病程、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独活10g、桑寄生 30g、杜仲15g、牛膝 10g、细辛 5g、秦艽15g、茯苓 20g、肉桂5g、防风10g、川芎 10g、党参20g、甘草 6g、当归10g、白芍30g、熟地黄 15g。血瘀型:加桃仁 10g、红花8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寒湿型:去地黄,加细辛5g、防风10g、羌活10g、制川乌10g。肝肾亏虚型:加菟丝子20g、白术15g、女贞子20g。连服10日为 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分服。治疗组在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的同时,运用烫熨治疗仪将烫疗药热敷于腰骶部,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每天1~2次,每次30~40min,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5mg/次、每天2次,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3次。治疗期间卧硬板床、腰部垫薄枕。两组病人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腹、腰背部功能锻炼。
1.3 效果判断 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进行评定。临床治愈:腰腿疼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腰部活动正常。显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有效:腰腿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腿疼痛症状和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
1.4 数据采用SPSS 16.0版本分析。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中医古籍中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腰痛”、“腰腿痛”、“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本病与肾关系密切,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内因。然而其他致病因素也不能忽视,如《金匾翼》说:“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凝滞,令人疼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又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腰腿痛发病的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等邪则为致病的重要因素。笔者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特点,重在补肾,佐以疏风活血,散寒化湿,通络止痛;配合中药烫疗,标本同治,以收全功。独活寄生汤方中独活祛风除湿止痛,善祛腰腿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乃治腰腿痹痛之要药;桑寄生、杜仲、白芍、熟地黄、牛膝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活血,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党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又所谓祛邪先扶正,正胜则邪自除也;细辛归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温通经脉,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能祛风除湿。综合全方,具有辛温散之,甘温补之,气血足则风湿除,肝肾强则痹痛愈矣,有祛邪扶正、标本兼顾,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2]:独活寄生汤主要有消炎镇痛,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辅以局部烫疗药热敷,内外兼治、相辅相成,既可改善局部循环、又能促进新陈代谢,利于炎性物质吸收,改善和消除神经根组织的充血、水肿及粘连等情况,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改善或消失。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2]陈海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