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

2011-08-15 00:43:49赵艳芳马修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研室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赵艳芳,吴 骋,马修强,王 睿,贺 佳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

赵艳芳,吴 骋,马修强,王 睿,贺 佳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应依托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创新授课模式、构建课程群、优化师资团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等,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

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所有的医学生培养的课程中,《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原理、方法和医学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基础课程。在我们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多年努力下,2009年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承担的本科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荣获“总后百门优质课程”及“上海市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教研室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依托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师资团队、创新授课模式、构建课程群等,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导向型授课模式,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教研室都在不懈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实例问题-方法选择-具体应用-结果解释-结论意义”的案例导向型授课模式,即:首先实例导入-了解所学章节的实际应用价值-科研设计及统计学分析方法-如何计算、如何利用软件计算-实例分析-结果及解释-结论。

该授课模式能为枯燥的统计学理论、方法联系实际找到结合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1]。该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对各种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促进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而且该授课模式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 以“统计思维和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医学统计学》课程群

为培养学生科学的统计思维模式及科研需具备的初步统计能力,教研室所有教员经过系统论证,并借鉴其他院校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注重“统计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教改思路,改变了原先单一设置的《医学统计学》课程模式。

科研设计是决定医学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将《科研设计》引入教学,指导学生如何从事医学科学研究,从宏观上把握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研究思路。我们教研室还针对我校军内医学院校特有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开设了《卫生管理统计学》,突出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另外,为了简化医学统计学中复杂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教研室将统计软件的应用充实到教学中,开设了《SPSS统计分析》、《SAS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统计软件教学课程。此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和自修课,例如《临床试验中的数据管理》、《循证医学》等。构建了以《医学统计学》为核心、《科研设计》为支撑、《卫生管理统计学》为延伸、《统计软件应用》为辅助、各类选修课教学为补充的课程群[3]。该课程群的形成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大特色。

3 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近几年,我们教研室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成员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The lancet,SCI期刊 Plos One,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等及国内核心期刊《中国卫生统计》、《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数量统计与管理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近30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主编、副主编的教材、著作11部,参编教材、著作40余部;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军队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分题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我们将科研中的研究成果不断融入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质量,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

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提升我校整体科研水平,尤其是研究生的科研质量,2006年教研室成立了“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科研设计与试验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开题审核、课题设计、数据处理、论文统计学审核等工作,并提供面向校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统计咨询服务。中心的成立不但帮助研究生解决了做课题时遇到的很多科研设计和统计上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全校科研工作的质量,而且借咨询的内容和问题将实际的医学科研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成了教学、科研并重,二者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水平。

4 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我们教研室始终将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以优秀教学团队为支撑,提高精品课程教学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交叉学科,它不但需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有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我们教研室的教师的本科第一学历背景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等,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多元、优化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外聘教师∶国内其他高校∶本校 =2∶8∶8;总体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 =10∶5∶3。配备有主讲教员、讲师及助教,并聘请了客座教授。年龄结构梯队较为合理,青年后备人才充足。

为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还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员试讲、教学督导、梯队化青年师资培养、开展传帮带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出国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所有教师的努力,2010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

5 积极构建多元化《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引入统计软件教学内容,探索医学统计学理论授课和软件实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而且我们拥有SAS 9.1.3和SPSS17.0统计软件两大国际权威统计软件的正版使用权,能够确保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教研室注重课堂之外的教学窗口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举的教学模式,延伸传统课堂,提升教学效果。1998年便建成了中英文统计教学网站——“统计学园”,实现了网络授课、网上答疑、提交作业等,并提供了网上课程查询、网上教案下载、网络课件演示等,既方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学和师生的交流互动,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另外还加强了课外实践教学,通过本科生导师活动和第二课堂等课外时间和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实际的医学统计学科研工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推进了国内、军内的继续医学教育,并依托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WHO/TDR)临床数据管理中新、WHO联合培养博士单位这一平台,逐步开展外训教学,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WHO提供的各类免费课程,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种内外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添加了新的力量。

综上,我们教研室逐步形成了理论授课与软件教学并行、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并举,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推,内外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4],该教学模式的形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6 重视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和应用,保障学科的先进性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原动力。可以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来推动课程和学科的发展,常抓不懈,确保建设成效。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和应用是实现学科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将所有申报精品课程相关的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辅导、教学管理、教学成果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上公布,以便资源共享,并适时更新维护,便于学生很好的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主动将教学成果向兄弟院校展示,积极开展教学成果辐射方式的研究,发挥精品课程示范效应,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总之,国家精品课程为优秀教学团队的形成、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依托该平台,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何 文.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梧州学院学报,2009,19(4):102-105.

[2]薛海峰,祁艳波,孙要武,等.案例教学法在成人专升本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2008,29(16):2018-2019.

[3]孙亚林,贺 佳,吴 骋,等.构建《医学统计学》课程群的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66-1168.

[4]吴 骋,王 睿,吴美京,等.多元化《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085-1087.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Statistics Based on Top-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ZHAO Yan-fang,WU Cheng,MA Xiu-qiang,WANG Rui,HE Jia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Top-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ur department takes top-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effect.Based on our practice,we have actively brought forth new ideas in teaching methods,constructed curricular system of medical statistics,optimized teaching staff and explored new teaching mod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p-quality course;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effect

G642.0

A

1006-2769(2011)03-0564-03

2011-02-25

赵艳芳(1979-),女(汉族),山东人,博士,讲师,从事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贺 佳,女(汉族),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教研室精品课程教学效果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趣闻
分忧(2014年9期)2014-09-22 04:55:36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