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陈俊国
(1.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 400038;2.昆明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浅析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李 萍1,2,陈俊国1
(1.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 400038;2.昆明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各国对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极为重视,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一般都较其它专业长,淘汰率高,国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认证委员会按评价标准和程序对高校进行评估,间接的控制教育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由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控制,中等医学教育由各省、市卫生部门监督管理,要保证各层次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医学院校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是中职卫校、医学专科、本科及硕、博等不同层次教育并存,如何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是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究的主题。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壮大来看,要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管理是重要保证。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极为重视,英、法、美、德等国家对高等医学教育均实行“精英教育”,学制也较其他专业长,淘汰率高;为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一般须通过国家几次统一考试方具有行医资格[1];各国为保证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多采用小班上课、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数量少,但专业面宽,各学科、各专业之间的课程交叉也很多,学生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及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这对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极为有利,是值得深思的。美国医学教育实行本科后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体制,但其职业教育也很有特色,在发达国家堪称典范,美国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中专与高职高专之间的教育,标准学制仅为2年,在美国50%以上的注册护士、社区护士、放射诊疗师和其他新型的卫生技术服务提供者都是具备社区学院文凭的毕业生。美国远程教育比较发达,社区学院的学员无需离开自己的岗位或地区可直接选择全国甚至全世界质量最高的课程和跟随最好的教师学习,以保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2]。
自1998年8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我国各层次卫生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中职卫校招生规模由各省、市自行调控灵活性较大,使得各省、市中职卫校数量较高等医学院校多。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及医院等级评定指标对高学历的要求,中专生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卫生人才的需求,因此部分中职卫校通过整合或独立升格等形式转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于这些因素和高校盲目扩招带来的弊端,使如何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成了热门话题。
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近年来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多与实力较强的综合大学实行了整合,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创造了多学科的交叉氛围,这种强强联合的品牌效应持续吸引着优秀生源,加之这类学校仍坚持医学精英教育,培养出了大批高质量的医学研究型人才。但与国外相比,近些年来我国多数独立医学院校在经济大潮的作用下走的多是医学大众化教育,不断地扩招,学生数量增加了而原有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同步增长,使学校面临着师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不足的尴尬,教师疲于上课无暇顾及科研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之条件有限,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基本技能训练,医学教育是理论与实验及实践的综合,如理论教育内容缩水、实验实践得不到保证,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上以学科分类的课程有大量内容重复,理论授课多为大课形式,以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讨论及自学较少,真正接触临床实践的机会仅是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教学活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欧美国家高等医学教育比较,我国专业设置过细、专业面相对较窄、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等都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等医学及高职医学专科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由于国家对中等医学教育及高职医学专科教育管理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导致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过快,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相当多的学校师资、建筑面积及教学设备等都未能达到国家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现在多数中职卫校入学已没有“门槛”,部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为了抢生源“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滑坡,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接受知识的能力不等,势必影响中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行教材几乎是本科教材的缩略本,与部颁的中等医学教学计划及大纲不相吻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卫校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很少接触临床,学校的教学仪器更新跟不上临床发展,造成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这对培养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形成一定的阻碍。目前中职卫校教学质量评价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的评价指标,教师没有升学和科研压力,很少有人潜心专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及改革教学手段,加之生源素质下降等诸多因素致使教学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发达国家多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认证委员会,根据各高校包括医学院的特点制定评价标准,按程序对各高校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国家间接地控制着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内部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均建立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进行自查、自评,并从单纯的教育研究转向包括评价在内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许多国家的医学院如哈弗大学医学院的重大医学教育改革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PBL教学模式,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引进TQM思想且通过了国际标准组织(ISO)的质量认证。对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控制,多数国家只是通过管理职能很强的专门机构监督学校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并通过各种考试及资格认定来确保教学质量,并未引入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对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高等医学院校由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控制,这可以保证评估的权威性,但由于评估工作不是经常性的,难免有些学校被动的为了评估而评估,达不到质量控制与提高的目的。本科医学院校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医科大学在学校管理方面,理念先进,引入了TQM科学的管理模式及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多数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中职卫校的教学质量控制国家没有系统的评估体系,多由各省市所属的卫生厅、局或职教处管理控制,评估指标多偏重于行政方面且为系统内评估,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各省市的中职卫校数量多规模小,部分高职医专由卫校独立或合并升格建立起来,学校管理多为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一项研究对某省中、高职卫生职业技术学校320名教师就其所在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现状作调查,结果见表1。
此项结果反映出教师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够清楚,实际折射出现代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的薄弱。我们再看表2。
表2 校级领导对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这项调查进一步反映出学校高层领导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殊不知学校管理是一个整体,教学质量管理是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招生的风向标和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高水平的管理要先有高水准的管理理念,有了理念就会去想、去学、去用先进的科学理论进行改革,因此要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很重要。
我们再来看表3。反映出学校内部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及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评价没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经常化和标准化。这些问题在多数学校是普遍存在的。作为学校管理工作教学是中心,而教学质量是中心中的重点,要提高教学质量光有评价体系和制度没有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作依托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应在教学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系统工程,首先要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可引入TQM及ISO9000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有效地促动学校从上到下管理人员的思想转变,打破传统的经验管理陈规。TQM及ISO9000要求全员参与人人有份,对各项工作实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可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限地安排各部门成员查缺补漏,围绕学校管理及教学质量管理建立规范的各种文件、指南、规章制度、评价手册等,通过工作的实施使领导对教学工作重视起来,管理意识升华起来,使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得到提升,使学校管理工作灵活地动起来,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自然就上了一个新台阶,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起作用。
表3 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的认知调查
戴明的PDCA环适合用于基层教学单位:教务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刻理解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真正内涵。鼓励以教研室或教研组为单位,从教学思想方法分析入手,总结一学年或一学期教研室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和优点以警示下一阶段的工作,制定出新的学年或学期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并在新学期付诸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积极解决,在学期结束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新问题制定新措施完善新一轮的PDCA。
目标管理(BMO)可用于教师教学过程的控制管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人员涉及比较单纯,即自身和学生。教师方面的工作约定俗成,按大纲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单元课时目标设计好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按人才培养方向、目标进行理论和实践授课,以2周或1月为单位进行教学反馈。对学生方面就要按BMO的PLAN(计划)-DO(实施)-SEE(评价)循环程序走[3]。PLAN:明确工作目标-鼓励帮助学生拟定本门课的最好达标成绩;完成目标的手段和方针-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明确任务,制定时间表-与教师教学反馈同步。DO:按目标与计划实施-按教师的要求做;排除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时时提醒自己克服惰性,不缺课,认真完成作业。SEE:收集并分析数据与工作(学习)成果-以周或月为时间长度列出测验成绩和作业完成次数;明确与目标或计划的差异-分析近段时间成绩与目标的差距大小;将成功之处制度化、标准化-鼓励学生做得好的方面继续发扬;研究失败之处,拟定防止重蹈覆辙的策略-让学生自行反省总结成绩没达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并制定出下一步补救和改正措施,以期望达到预期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需求理论调动热情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全勤就有基本平时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就有奖励分,学生可以通过演讲、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教师再不失时机的表扬和奖励等方法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促使学生达到预定目标,保证教学质量。
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要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使先进的管理理论真正发挥作用,不仅人员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学校还要有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并畅通管理信息系统(MIS)和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如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完善和运行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作保障。再者,医学教育产品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我们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渗透6σ最大限度减少产品瑕疵的品质管理概念,为达到6σ效应我们还应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社会培养高品质的卫生技术人才。
[1]郭永松,王家兰,李 佳.德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1-4.
[2]李俊伟.日本、美国和新加坡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8.27(4):4.
[3][日]JMAM目标管理项目组 著,傅羽弘 郭美辛 译.目标管理决定成败(Management By Objectiv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9.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I Ping1,2,CHEN Jun-guo1
(1.Office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Training Department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2.Kunming College,Kunming 650031,China)
The qual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n many countries.In developed countries,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other specialties,has higher elimination rate,and is evaluated by qualified institutional certification of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committee in accordance with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of university evaluation,indirect contro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clud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o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secondary medical education is supervised and managed by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health departments.To ensure that all levels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steadily,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have advanc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deas and means,but als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medical education;teaching quality;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G526.4
A
1006-2769(2011)03-0483-04
2011-01-29
李 萍 (1965-),女,副教授,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
陈俊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及现代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