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静,伍育宁,张少茹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2.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西安 710054)
西安市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任 静1,伍育宁2,张少茹1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2.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西安 710054)
目的探讨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西安市三所护理学校的982名中专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对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中专护理学生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6.68%。其中二年级护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一年级护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响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满意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结论中专护理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及老师可通过提高中专护理学生的自我满意度、改善人际关系和拓展就业途径等,对中专护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中专护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我国护理教育自建国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都是以中等护理教育为主。现在,虽然大力提倡高等护理教育,但到2010年,中专护理学生培养仍占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总数的50%[1],是临床护士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素质。中专护理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大部分是未能升高中的学生。他们与大学生相比,有着更多的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带来的成长烦恼;与同龄的高中生相比,又有着更多的由于特殊专业的学习和异地生源相处而带来的学业、人际关系、环境、经济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2]。目前,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但对于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却少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分析西安地区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及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提供一定的依据,为培养合格的、心理健康的护理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在西安市中专护理学校中,随机选取西安市卫生学校、西医护校及科技卫校3所学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学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各抽取3个班,共发放问卷1,000份,剔除不全及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982份。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均为五级评分制;包括9个因子,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采取1-5级评分,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分析心理健康水平。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4]。该量表有27个项目,其内容均为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包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六个因子,统计指标包括负性事件的发生频度和刺激量两部分。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若发生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按五级评定,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5)。
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有62个项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为成熟的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等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归类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5],计分方法:除反向计分的项目外,答“是”得 1分;答“否”的0分。每个因子得高分表示此应对方式经常被采用,低分则表示很少采用。
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年龄、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自我满意度、学校生活等因素构成。
问卷调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统一指导语和答卷纸,以班为单位集中填写,要求独立作答,当场收卷。
采用EPIDATA2.0录入调查数据,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独立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对象均为在西安市的三所中专护理学校的在校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回收率98.2%。其中一年级518人,二年级464人。年龄在15-19岁之间,其中9人为男性,其余均为女性。
中专护理学生SCL-90问卷阳性检出率。982名中专护理学生中SCL-90总分高于160分的有262人,占总人数的26.68%,其中一年级护生SCL-90总分高于160分者占其总人数的20.07%。二年级护生SCL-90总分高于160分者占其总人数的34.05%(见表1)。
表1 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阳性检出率
中专护理学生各年级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通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示,二年级护生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一年级护生(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一年级、二年级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比较
为估计多因素对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的综合影响,以是否有心理问题(SCL-90总分≥160,总分<160)为因变量,以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就读方式、自我满意度、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类型、独生子女、就业压力、到网吧、课余生活及生活事件总分、应对方式总分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研究变量及赋值见表3。
表3 主要研究变量的名称及赋值
结果显示(见表4):在ɑ=0.05条件下,被引入模型6个变量,即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我满意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大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表4 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西安市中专护理学生各种调查测评发现:①在982名调查对象中,有262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人数的26.68%,其中,一年级护生存在问题的人数占有20.07%;二年级护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有34.05%,据已有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 3.79% -26.14%[6],本研究中,中专二年级护生问题检出率远远高过这个区间,说明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二年级护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一年级护生。提示:中专护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大学生要严重,尤其是二年级中专护理学生,这可能与自身各方面素质相对较差,二年级要学习大量临床专业课,学习压力大,专业竞争力大,感觉学历层次低,就业前景不明确等因素有关。②生活事件调查结果显示,在6个因子中,出现负性生活事件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及受惩罚,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存在,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应激。心理应激研究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下,会造成对身心的损害[7],生活事件能否导致心身健康问题,除取决于事件的刺激属性外,还受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及支持系统。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应激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8]。③中专护生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调查显示,中专护生6种应对方式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表明中专护生较多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较少使用自责,说明总体上能采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与李南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
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通过中专护生的基本情况调查与SCL-90、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①人际关系,自我满意度和就业压力与中专护生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说明影响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满意度差及就业压力大,学校应加强这些学生的健康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满意度,加强就业指导。②家庭经济困难、自我满意度低、就业压力大与青少年生活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是中专护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可为这些学生提供校园勤工俭学、奖学金发放及贫困学生资助等,以多种形式帮助困难学生,减轻应激长期存在对机体的损害。③自我满意度低、独生子女和人际关系紧张的中专护理学生,多数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虽然在问卷分析中,多数护生均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相对于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显著[10]。
以上结果提示:中专护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人数较多,并且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很多,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我满意度低、人际关系紧张和就业压力大。提示学校及老师在中专护生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护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做好护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工作,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同学、教师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帮助她们学会用积极、成熟的方式去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及学业压力;特别关注自我满意度低的同学,引导她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及评价,老师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中专护生就业压力是一个现实社会问题,作为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培养,拓展就业途径,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护理人才。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S].2005-07-01.
[2]李 南,朱钢美.中专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0,2(17):74-76.
[3]陈昌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刘贤臣.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5]肖计划,徐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64 -168.
[5]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31 -333.
[6]秦瑞莲,曹晓平.辽宁三千名大学生 SCL-90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95 -297.
[7]Phillip L.Rice stress and health[M].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2:220 -221.
[8]黄希庭,余 华,郑 涌,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87 -91.
[9]李 南,朱钢美.中专护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2B):74 -76.
[10]佟月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99 -100.
G444
A
1006-2769(2011)03-0585-03
2011-03-22
任 静(197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现在西安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组从事护理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张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