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农业机械管理站 652700 潘常有 旃明华 王 勇
通海县位于云南中部,全县辖6镇3乡,69个村委会,其中有21个山区村,耕地面积1.25万hm2。截止2010年8月止,全县登记在册的拖拉机8 567台,登记在册的拖拉机驾驶员7 719人,微耕机近万台,根据玉溪市农机安全市监理总站的会议精神,对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县农机站成立了一个农机安全生产办公室,配备监理人员4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除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之外,还承担推广、培训等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监理车一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宣传工具。乡镇农机人员共有在编人员16人,专职从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已经少之又少,河西镇、杨广镇、四街镇、九街镇、里山乡、高大乡等的站已合并为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从事农机、农业等多方面的工作;秀山镇、纳古镇、兴蒙乡没有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其中兴蒙乡归河西镇管理,纳古镇归四街镇管理,秀山镇由杨广、九街镇代管,公务用车只有县站、河西、九街三家有,其余9家无公务用车。
1)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重心集中在市县两级,对乡镇的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致使乡镇农机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不够,加之在机构改革中,乡镇农机管理站已经不存在,不再是独立的站所,由乡镇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同时执行农业和农机两块工作,加之人员被抽调一半,农机安全工作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工作多,任务重,无法平衡处理两块工作,导致安全生产工作流于形式。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无独立的法人资格,农机安全管理属于事业单位,由于体制上造成的人员身份、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3)各级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2009年取消农机服务费后,乡镇农机站的基本运转都成问题,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无法投入,为了确保单位的运转,只能将工作转移到有工作经费的项目中。
4)要将安全工作抓好,就必须层层有人管,但村级没有管农机安全生产的人员,缺乏乡村农机管理网络,导致许多工作找到村领导后相互推诿,无人抓落实,仅仅靠县(乡)镇有限的人力,应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只是杯水车薪。
5)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农机部门取消上路权,对拖拉机的管理仅仅是静态管理,无法对道路上行驶和拖拉机实施安全监管,造成安全事故隐患。农机部门能做的仅仅是说服教育,但作用甚微。
6)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教育学习难以开展。一直以来开展的驾驶员安全学习日活动,对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安全教育工作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办法,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缺乏交通工具、宣传工具,宣传经费。近几年来组织学习的次数、人数大幅下降,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7)微耕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由于实施了中央财政购机补贴,微耕机数量猛增到10 000多台,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微耕机管理是一个盲区,首先是微耕机没有纳入牌证管理,农机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其次是对微耕机的使用者的培训没有经费来源,培训工作只是简单的操作告知,农户对机具的性能、原理等了解不够,不按安全规程操作。
1)安全重于泰山。积极向各级政府反映,增加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包括职工的工资待遇等问题。希望上级积极和当地政府协调,让长期借调的人员回单位上岗,充实队伍力量,培养一支农机安全管理队伍。
2)建立完善的乡村农机管理网络,争取资金支持,在村级设立农机安全员,保证其待遇,形成农机安全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3)做好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宣传警示长效机制,在主要交通要道、人员聚居地粘贴喷绘警示性标语等,经常性发放安全宣传材料,利用街天开展三下乡活动,因势利导结合其他培训、会议开展安全学习,扩大安全宣传面。
4)争取经费,开展微耕机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让农户掌握微耕机机械知识、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在以后的作业中避免事故的发生;积极探讨微耕机的管理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