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打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50苗俊张先东于芳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教练员队员运动员

苗俊 张先东 于芳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浅谈散打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

苗俊 张先东 于芳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散打队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决定队员运动技术发挥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科学的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在比赛中正确及时的调整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比赛结束后消除心理障碍和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散打心理能力心理状态

1 前言

散打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是需要运动员身心共同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不仅在技术和战术上的运用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要有高昂的斗志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如果运动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保证,其技术和战术的发挥也会失去效果,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因此,教练员应该从原来的单纯培养运动员技、战术的能力中拓展开来,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加以训练和关注。研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也是构成散打教学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包括日常训练、生活学习、比赛过程的安排等系列的互动活动。

2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

心理状态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总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即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心理状态犹如心理活动的背景,心理状态的不同,可能使心理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它常常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东西,不仅有内在的心理体验,而且也相伴随着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

心理能力是指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艺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照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多血质、粘液质的人比抑制质、胆汁质的人更适合于参加运动训练,并常常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观察力敏锐的选手,善于在比赛中抓住战机;想象力丰富的选手更富有创造性;而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选手则在比赛和训练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心理过程及生理功能相联系的,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运动员心理状态是一个综合整体的体系,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自己荣辱得失的认知也离不开人的认识和情感,即对比赛重要性的认识和训练的经历综合在一起时的情感体验,处于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双重压力下的运动员,思想上就会出现在特定时间内的特殊反映。

3 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影响特点及表现形式

3.1 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影响特点

在比赛中教练员担任着多重的角色。首先,运动员思想与行为,要按教练员的意图来安排;其次,教练员应了解对手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第三,教练员和运动员一样担负着比赛成败的责任。在共同利益驱动下与运动员又是一种“朋友”关系,教练员人格对运动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讲,教练员又是他们的认识客体之一,这种角色及其言行、态度等使得教练员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影响,并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3.1.1 教练员对比赛情况的分析能力

相对于教练员而讲,运动员无论从知识水平、生活经历以及经验等都要逊色许多,这使得运动员在心理上倾向于对教练员产生信服或听从的态度。教练员应该尽量正确的分析比赛的状态继而做出有利于队伍取得比赛胜利的调整方案,达到最终目的。即使教练员对比赛的预测与分析有时出现错误,运动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按照教练员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比赛任务,只有在比赛结束通过总结自己与教练员的种种表现之后才能逐渐形成新的认识。

3.1.2 教练员自身情绪感的控制能力

教练员的情绪对运动员的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教练员的言行、态度与指挥等方面,运动员会从教练员的一举一动感受到教练员情绪的变化,从而导致运动员情绪的波动。例如,比赛时教练员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就会清楚地分析赛场形势,运用各种手势和语言与运动员沟通。要极力鼓励运动员勇往直前,坚定信心。这样,运动员往往就会受到教练员的影响而能够很好的执行教练员的意图从而发挥出正常的运动水平。教练员在比赛和平时的训练中要控制情绪,不要受情绪的影响。如果教练员用激励的言语,不过分责备运动员的过失,有问题临场或待赛后解决,就会使运动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一心投入到比赛中去;反之,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过失轻则羞辱,重则当众打骂,不仅使运动员产生心理压抑与自卑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与对抗的心理倾向。

3.1.3 教练员消极心态对运动员影响

如果教练员在比赛过程中没有清醒的认识,即对比赛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过分紧张、手足无措,对运动员的态度、言语和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好,就会使运动员在场上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方法。同时运动员会受教练员情绪的影响而难于发挥正常训练水平,造成心理过分紧张,这样就很难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在比赛顺利或没有对手时,教练员没有及时的控制和调整运动员的心态就容易出现运动员骄傲、轻敌,不认真对待比赛等现象。教练员和参赛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是在长期坚持心理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

3.2 教练员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几种表现形式

散打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比赛重要性的认识;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对竞赛结果的把握性。

3.2.1 教练员对比赛的准备情况

教练员在比赛前都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在充分相信自己队伍的力量的同时,又要清楚的了解对手的竞技能力。对于自己和对手之间的差距有合理、科学、客观的认识,从而有理有据地做出正确的调整方案,鼓励队员要有为争取比赛胜利而力求顽强斗争到底的志向。

3.2.2 教练员大赛执教的经验能力

对于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为运动员会转化为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在重大比赛中,教练员对比赛的观察和控制能力以及相应的战术改变情况,在以后的比赛或其他情境出现类似情况时,这种经验会成为运动员习惯的行为方式或个性特征的一部分。例如,在有过运动员经历的教练员身上,如果我们对他原来的教练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他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他的教练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特征。

3.2.3 教练员对运动员信任性的影响

在比赛中教练员应该始终相信自己的队员。不论结果是好还是差,如果教练员不信任运动员,不满意运动员的表现,尤其对运动员偶尔出现技术或战术上的错误,教练员就出现各种对运动员不利的手势或语言等,这不仅无益于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而且会促使运动员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的产生。此时,运动员会关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会招致教练员的责备,这不仅限制了运动员技术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会严重影响比赛的结果。

4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的方法

散打教练员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操作能力。由于训练的对象是运动员,是具有生命的活体,因此,在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下,还需要教练员根据实践中产生的客观情况,准确的予以分析,做出超前于现有理论的判断,并付诸于实践。教练员的能力决定着其训练的最终目的。因此,散打教练员在比赛训练中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4.1 为人师表,修身养性

教练员在比赛中的言行举止,都是靠日常对自己性格、知识、素质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来体现的。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该是“六种角色”和“一种类型”,六种角色为:冷静果断、机智勇敢的“军事家”;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幻想家”;科学训练、以人为本的“教育心理学家”;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演说家”;关心体贴、互帮互助的“父母与朋友”;组织有方、系统策划的“行政管理者”。所谓的一种类型即兼民主与独断为一体的混合型教练员。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练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问,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教练员执教的资本。

4.2 点滴积累,尊重情感

教练员建立起一定的风格,就要在日常生活与训练中努力实践,从而既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去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又要善于与运动员建立与形成一种稳固直接的情感联系,在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的前提下“零距离”沟通。同时要有耐心,注重细节的作用,使运动员真正归属于集体。

4.3 统领全局,运筹帷幄

教练员在比赛中要善于观察散打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在场边做出具体、合理的指导行为,指挥的合理有效依赖于教练员的经验、学识,临场的判断分析能力,准确切实的判断分析并作出正确的调整与变化就会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教练员指挥的直接手段是用语言和手势,同时要求教练员要沉着冷静,语言简练,一针见血,注意实效,确保运动员一听就懂或一个手势就明白所要作的事情。从而把正确的战术意图及使传达给场上的运动员。

4.4 稳定情绪,指挥自如

教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若要实现积极影响就要做到:认真观察,冷静思考,抓住时机,果断决策。教练员的言、情、意、行稳重坚定,构成了教练员的间接指挥技巧。语言:包括话语和声音信号,要具指令性、清楚、震撼和醒示作用,但不责骂。手势:手势信号简单、易懂,是在平时训练中的约定,以便于传递信息。眼神:用自然得体的眼神传达教练员的想法,使运动员不仅能得到启示还要有所鼓舞,以神表意。情绪与姿态:教练员的情绪与姿态是教练员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表现着教练员心理的不同想法,因此教练员应该始终镇定自若,杜绝针对运动员的不满和自己过于不安的神态表露,从而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导致其发挥欠佳。

4.5 客观总结,正确引导

赛后,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防止参赛队员自我印象的骤然变化,要使他们保持情绪的稳定状态。及时为队员调整心态,帮助队员从消极的心理状态重新恢复到积极的心理状态。帮助队员平衡赛后的心理状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要求教练员对于胜利的时候表扬要适度,多指出队员今后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失败的时候应多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利的主客观因素和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引导队员向下一个目标奋斗。比赛结束后,队员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失衡的反应时尤其应该与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丁雪琴,殷恒婵.运动心理训练与评价[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4]游江波,李骏.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

[5]张昱编.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叶珏,徐波.试析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性格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3).

[7]朱永田.浅谈优秀运动队管理教育工作[J].安徽体育科技,2001(3).

The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y on Sanda Players by Coaches

Miao JunZhang XiandongYu Fang
(Schoolof Sport and Art,North China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030051)

Sanda player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capacity are essential elements that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players'technique.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training by coaches is a necessary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Correct and timely alter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help players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rhythm of competitions.Eliminating players'psychological obstacles and getting back to an activ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play a meaningful role in players'growth in sports.

Sandapsychological capacitypsychological condition

G85

A

1004—5643(2011)01—0060—03

1.苗俊(1980~),男,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教练员队员运动员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