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国际化剖析

2011-08-15 00:50王红芳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套路

王红芳

(湖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中国武术国际化剖析

王红芳

(湖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的需要。中国武术国际化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弘扬;竞技武术全球化是实现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手段;既要维系武术传统文化内核,又要超越传统武术文化;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更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中国武术国际化体育文化

世界文化正呈现出全球文化多元一体化趋势,世界文化之间正进行着有益的相互传播,彼此吸收和消化外来先进文化并充实着自己的文化机体。中国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毫不例外,也要融入世界体育大文化中。但中国武术融入世界并不是简单地把竞技武术入奥。何况,竞技武术并不代表和体现完全意义上的中国武术。因此,中国武术国际化的走向需要我们对其内涵进行理性认识。

1 中国武术的价值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

价值是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武术在中国能够延续几千年,正是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和社会具有的积极作用。价值具有客观性,一方面,价值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这就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另一方面,人们对价值的需要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所制约。价值为主体的需要,总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武术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之中,并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武术价值的客观性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武术在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时期的需求不同,其价值体系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状态。武术的多元化价值体系总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呈“倒梯形”状态发展,即某一种价值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而其他价值与之共存。武术多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武术的技击、健身、观赏、文化教育价值上。武术是一种技击术,能提高人的技击对抗能力,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技击价值非常突出,起主导作用。即便是到了现代,其技击性仍然在武术套路中得到体现。但随着武术套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的健身和观赏价值逐步得到体现,并起主导作用。人们习武不完全是为了防身,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更多人习武是为了健身和展现自我美,通过这种美,陶冶自己和他人情操。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有某种特定的结构、成分或属性。武术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武术本身存在的属性,而这种客观属性不论是技击性、健身性、艺术性等,都更多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特征。武术对社会各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郭志禹教授在《论中国武术的文化教育及其价值》中把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概括为六个方面:(1)为武之道,以德为本;(2)尚力贵用,击舞交辉;(3)哲理启猷,起掘新知;(4)奇彩妙趣,姿致风神;(5)斗战谋略,教练方策;(6)内外兼修,适人需求。这六个方面体现了现代武术在技击、健身、娱乐等价值方面所包涵的民族文化特征。

2 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动力

文化全球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是各种文化相互认同、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和利用。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为让中国民族文化融合于世界文化之中,通过融合,吸收外来文化而发展自己;通过融合使本土文化适应异族文化,并受其影响,从而改变原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达到被其他民族采用的目的。民族文化的世界统一性,需要我们推广本民族文化,而推广民族文化,就需要我们发挥主体性,并采取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旦价值取向采取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落或被取代。以武术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和以竞技体育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文化圈,分别代表了世界上两大主要文化类型。西方文化的内核——竞技精神,或者说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理念是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之主流,它主导着全球体育,被许多民族学习和借鉴,这是文化价值增值的体现。根据西方“文化维模原理”,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因此,我们要选择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外来文化,充实到本民族文化机体中,从而重建而提升本民族文化。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当今世界体育文化主流而改变文化个性。没有个性的文化很难在一个文化全球化的世界中存活和发展。而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融合其意义就在于它有一种本民族文化价值可以和其他文化价值进行相互交流和共享。中国武术进入现代社会,其现代价值已远远超出技击价值。特别是在当今主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中国武术的健身养身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更是人们的生活需要。其在健身养身、审美、运动方面所蕴涵的哲学思想、行为方式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民族文化所感兴趣的一部分,如中国武术价值内核中的“天人合一”、“意境”、和谐观、整体思维观等东方文化观念,而且他们越来越显示出其对世界发展具有的独特作用。根据“文化优势扩散原理”,这种东方先进性文化作为个性存在同样也应该被世界其他民族认同和学习。这就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意义所在。因此,把弘扬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武术国际化价值取向的要求,同时融合竞技性,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动力。

3 竞技武术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产物,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一种实践手段

竞技武术在传统武术的土壤中成长,并融合了西方体育竞技特点。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中西体育文化在奥运层面上融合的呼声,竞技武术发展的态势已超过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竞技武术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武术文化原本具有的多元文化魅力,武术不只是肢体动作表现,更重要的它是东方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如果把武术单一向竞技体育靠拢,最终将导致武术在国际化进程中完全西化。所以,当我们将竞技武术推向世界时,就要正视其存在的危机。我们绝不能为了迎合竞技体育特征而抛弃母体文化的精髓。当竞技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应该适时调整竞技性和民族文化性的量化值,控制竞技性的东西,加强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对待竞技武术全球化,更多的是要把它看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桥梁,通过它的全球化来加快世界其他民族对中国武术的认同和理解。竞技武术入奥不是唯一目标,也不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惟一标志。中国武术国际化的目的是要中国民族文化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并为全世界民族服务。而体现民族文化价值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体育虽未进入奥运会,但也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广泛认同和喜爱。因此,要扭转竞技武术全球化的错误观念,不要为奥运而远离民族文化特色,入奥并不等于全球化。当然,现阶段只要把握好了竞技武术竞技性和民族文化性的价值取向度,就不会使竞技武术远离中国文化。

4 中国武术国际化需要有一个维系和超越传统武术的认知理解过程

文化学理论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不论文化如何变迁,文化的印记中永远都会存在许多该文化原生民族的历史印记,而这种印记的显著特征就是文化传统的存在。因此,中国武术国际化应维系民族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世界体育文化圈之中,它都应始终显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承载着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显著特性的文化标识。武术的产生、存在和延续证明了它在文化深度和广度上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武术个性的价值表现。而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以区域性、民族性为特征的民族文化存在,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斯·布尼迪克说过:“文化就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形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并赖以存在的前提。传统是文化存在的内驱力,传统的底蕴越深,其张力就越大,中国武术承载了几千年文化底蕴,其深刻文化底蕴整合了中国社会,也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统一,而且也曾影响世界的发展。即使到了现代,许多的西方人也认识到中国的和谐整体文化观对现代科学、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作用。中国武术国际化必须以中国文化的传统为内核。当然,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在不断继承、变化着,没有永恒不变的历史,只有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国际化需要对传统武术进行超越。只有超越传统文化,重建民族新文化,民族文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要超越,就必须对已有民族文化进行取舍(保留)和创新。文化全球化的意义就在于取舍和创新,保留就是让民族文化精髓走向世界,得到其他民族认同,创新就是认同外来民族文化,并通过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文化的选择性融合而实现自身转换。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意义就基于这两个方面。其一是本土武术与外来先进文化在国内通过碰撞与融合而改变自身(如竞技武术);其二是武术文化本身被世界更多民族认可、学习、借鉴(如传统武术)。这是超越传统的全部意义。要认知异族文化,就必须开放和改变原有的理念,打破传统的视界禁锢,拒斥阻碍我们理解别人和理解传统的东西,用一个超越的现代理念去认识异族文化和自身文化,通过取舍和创新来超越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超越不是简单的削减,而是不断地取精和充实,把外来文化民族化,通过迎合和依附本土文化,使之成为自身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其实质是“和而不同”、“合而不一”。如果没有超越,传统文化的延续只会是不断重复自身,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这种文化能延续,但最终会随着历史进程而成为僵化的文化,直至消失或被取代。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势在必行,这正是我们民族文化超越自身的时候。也只有超越,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在文化全球化中得到认同,我们也才能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武术与竞技体育是处于平行的两种文化形态。而现今对世界体育发展影响巨大的也只有西方竞技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中国武术文化虽不能改变现有的西方体育主导地位,但其内在超越性——和谐观,最有可能成为“后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我们将武术推向世界,是要通过融入世界体育之林,使双方都能超越自我,共同存在和发展,共同改变世界。

5 中国武术国际化需要选择最有利发展的形式

随着文化的历史积淀,武术含义更加丰富,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已从技击术扩展到既是技击术,又是套路。进入现代文明,以表现民族文化特色为主的武术套路成为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人类有着相似的原始文化和技击术,但中国武术独有的灿若群星的套路,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套路把武术技击性和民族文化特色联系在一起,现代的武术套路更是体现了技击性、动作艺术性、民族文化性三层涵义。而目前,中国武术散打却因诸多规则和条件限制,使许多具有技击性的武术动作不能展示,更不能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单从技击性来看,散打和其他国家格斗项目没有根本区别,而从民族文化特征来看,几拳、几腿、几摔的打法不足以区别于其他国家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化传播活动,作为审美性传播活动,在注重形式美时,还必须有效地把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发展。因此,目前中国武术要立足于全球体育文化中,就必须体现出本土文化的风格、特色。而在体现文化特色方面,武术套路形式无疑较之散打更适合。

随着武术内容的不断丰富,各种套路形式也迅速发展,目前武术套路表现形式可分为竞技武术类、传统武术类、学校武术类、健身武术类、乡土武术类等。形式是内容存在的体现,而推广形式就力求要“掌握一切形式”。因为只有掌握了一切形式,才能根据外部条件和环境需要,选择最能适合推广的形式。传统武术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结晶物,理解了传统武术文化,也就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核。竞技武术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竞技武术的推广对中国武术国际化能起到传递的作用。学校武术是基础,健身武术、乡土武术都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具有大众性、健身性、区域性特点,发展它们可以加强武术的群众基础,为中国武术国际化做后盾。因(此,针对武术套路形式,我们要明确发展方针,即把传统武术全球化作为目的,把竞技武术全球化作为手段,把学校武术、健身武术、乡土武术大众化作为基础。这符合目前中国武术内容发展和外部环境的需要。内容和形式是矛盾运动着的,它们之间总是遵循基本合适——不合适——基本合适的运动规律。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主要推广的两类表现形式,我们要根据这一运动规律,适时地改变形式,当形式基本上适合内容时,要注意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现阶段,大体上保持竞技武术套路演练形式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的。对于目前传统套路,由于要适合本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其繁杂内容再次进行去粗取精,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现代艺术处理,使形式和内容发展相统一。中国武术国际化不仅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本民族文化的积极向外渗透,通过渗透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我们要从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来认识武术的现代价值;认识维系和超越传统文化的意义;确立、推广最有利于武术发展的表现形式。中国武术国际化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的发展过程,怎样保持中国武术的持久生命力,需要我们结合其文化内核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60-361.

[2]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58-260.

[3]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8.

[4]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1-75.

[5]王岗,邱丕相.武术国际化的方略:维系传统与超越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7-20.

[6]姚鹤鸣.传播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55.

[7]史昭东.辩证法体系新述[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241-242.

[8]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57.

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Wang Hongfang
(P.E.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Hunan 411104)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s the world cultural diversity,the unity of the cultures coexistence,the mutual recognition,and use.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culture diversity.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o promot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Globalization is the Chinese Wushu as a means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To sustain Wushu culture core,and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Traditional and athleticsWushu routinesare more suitable for 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Chinese Wushuinternationalizationsport culture

G85

A

1004—5643(2011)01—0009—03

王红芳(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套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