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廖艳华,马受良
(海淀教委体卫中心,北京 海淀 100086)
海淀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谢 娟,廖艳华,马受良
(海淀教委体卫中心,北京 海淀 100086)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切入点,在2007年建立了小学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系统,每年对全区所有五年级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向所有学校出具《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同时不断提高全区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水平。经过4年的实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这一监测系统得到了逐步完善,笔者在此对此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作一简要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供其他体育工作者参考。
小学生;体质监测;评价;海淀区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体育学科也是海淀区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科目之一。到2010年止,海淀区已连续进行了4年五年级学生的体质监测与评价,初步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监测与评价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这一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体质健康和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使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体质状况,把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果,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各项制度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我们建立了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一主二辅”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体质监测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以体育学科成绩和获奖情况为辅助评价内容的评价体系。
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主要评价指标的“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反馈指导三个环节。至今为止,海淀区已连续进行了4年的监测工作,通过不断实践,我们认为不仅要监控和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更要掌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这样才能全面的评估学生真实的健康情况,给予学生、家长、学校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因此,我们在进行了调研、征求广大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逐步将“技能评价”转变为“健康评价”,将“整合体育卫生监测资源,组建学生体质健康指数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组建海淀区区体育卫生测试队进行统一测试,最后由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以下简称体卫中心)和海淀区教委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以下简称保健所)进行数据统计、评分并反馈学校。
在4年的监测工作中,如何全面、科学、有效地监测与评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不断尝试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最终我们确定了“体育+卫生”的监测内容。
在2007年、2008年的监测中,我们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进行了监测,从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体操、球类、武术8个类别18个项目中选取了8个项目进行了测试。其中,3项由体卫中心确定,另外5项由各校自行确定,8项成绩的平均分即为该学生五年级监测的得分。
为更好地贯彻中央七号文件精神,更有效地指导海淀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我们在总结2007、2008年监测经验的基础上,对《2009年海淀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方案》进行了修改,在保留了原方案8个类别18个测试项目的同时,将 “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项目划分为“学科能力考核”并独立进行评分。另外,我们将身体发育状况的监测项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挂钩,增加了肺活量体重指数这一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式是由体卫中心随机抽取3项为监测项目,以百分制评分,按四等级进行评价。
为了有效控制海淀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和视力不良检出率,2010年我们加大了对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的监测力度,将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由“参考项目”转变为“得分项目”,并占有40%的比重,目的是提高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质健康”意义的理解和重视。
我们将监测内容分为A、B两组,A组为体质组,主要评价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状况;B组为体能组,主要评价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们选择了身高、体重、肺活量作为A组项目,同时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我们将视力也纳入体质健康评分范围。
体能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其中,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是评价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和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发展的重要素质。为了保证测试内容的可操作性,使监测过程更为简便易行,充分考虑了海淀区学校体育场地的实际情况,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15项测试项目中选择了体现学生速度和耐力发展水平的50m×8往返跑、反映学生上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为B组测试项目。
除了上述7项固定的监测项目以外,本文还对2009 ~ 2010学年度五年级学生常见病检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其中包括肥胖、超重、营养不良、视力不良、龋齿和沙眼共6项指标(此部分数据仅供学校卫生工作参考),以求对海淀区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更全面、科学地评价。
为了更好地与北京市和国家体质监测标准接轨,避免监测过程中出现多标准、低效率现象,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根据海淀区五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拟定了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m×8往返跑、立定跳远、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评分标准,于2009年10月在全区抽取30所学校共60个教学班进行了试测。我们组织教研员对试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了五年级监测的各项目评分标准。视力的评分标准则是考虑到海淀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左右眼视力相加的方式计算得分,满分为10分,虽然学生在视力项目得分上相互之间差距不大,但是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让学校、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对于因伤病不能参加体质监测的学生,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因伤病申请免体的学生,上交加盖学校校章的免体申请和医院出具的免提证明后,体能组项目每项以12分计算,3项共36分,体质组项目按照保健所体检数据进行评分;残疾学生在上交免体申请和残疾证复印件后,体能组项目每项以20分计算,三项共60分,体质组项目仍按照保健所体检数据进行评分。
常见病检出方面主要参照《北京市学生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2006 ~ 2010年)所示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能否采集到真实、准确的数据是决定监测工作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监测数据采集尺度的统一性和数据的真实、准确,我们改变了以往由学校自主测试、上报数据的监测方式,联合保健所和各学区,组织中心测试队下校测试。A组项目采用保健所上半年体检数据进行评分,B组项目则由体卫中心牵头在各学校抽取体育教师组建体能测试队,经过两次集体培训之后统一带证上岗,保证测试标准、测试器材和测试人员的“三统一”。2010年学生A组项目监测于3月15日开始至6月11日结束,B组项目监测于5月14日开始至5月28日结束,补测工作于6月1日开始至6月8日结束。
监测结束后,保健所负责录入体质组项目的监测数据,而体卫中心负责体能组项目的监测数据录入和全部数据的统计、评分工作。为此,我们自主开发了“海淀区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评分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在测试结束后,一方面将学生的监测成绩根据测试标准核算得分,给予相应后填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表”,反馈到家长手中,督促家长提高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对监测成绩的统计分析,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最大限度的发挥监测的导向作用,促进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以书面、网络、会议等形式向教委、学校、家长和学生反馈监测结果。对教委,我们每年出具《学生健康体检报告书》,总结该年度全区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对学校,我们给每个学校出具该校的《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一来使学校领导了解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二来提出改善建议,为学校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另外,我们还通过总结会等形式对各学校体质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对学生和家长,我们通过“海淀区学生体质健康网”这一平台,实现对学生体检数据“一对一”反馈,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007 ~ 2010年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反映出海淀区五年级学生中,监测成绩在良好及以上等级的学生比例逐年在提高,平均体质状况达到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良好水平,可以看出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学生上下肢力量和协调素质较弱,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城乡学校部分项目成绩差距较大等。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指出,下一阶段教育工作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创新,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反思前一阶段的监测工作,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必须要坚持全面评价、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三全”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学生的体育特长、身体发育以及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不仅仅只有学生和体育教师参与监测,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从监测结果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五年级学生,而是要监控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身体健康发展情况。
从5年一次的国家学生体质调研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学生的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高居不下,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以往的观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转变,在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相对于“智育”,“体育”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质监测工作要坚持持续性,在监测与评价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体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的问题,从老师教学的问题可以看出学校管理的问题,而学校管理问题很有可能有是由于教育部门政策方针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我们的监测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化、细致化、实在化、灵活化,通过监测反观教育教学、反思教育管理,真正将“健康第一”落到实处。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807.2
A
1674-151X(2011)03-12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3.059
投稿日期:2010-12-21
谢娟(1982 ~),中教二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