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栾记海,郑玉涛
(1.潍坊北海学校,山东 潍坊 26106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中小学体育课
李晓玲1,栾记海2,郑玉涛2
(1.潍坊北海学校,山东 潍坊 261061;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一场深刻的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教材,教学评价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上好中小学体育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笔者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5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这里总结出来与体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标;中小学;体育课
“健康第一”就是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即促进学生的形态、技能、运动素质、心理、适应自然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做到“健康第一”必须从体育课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有体育即运动、运动成绩等同于体育成绩。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部分教师仍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单纯的靠皮尺、秒表来测量学生的体育成绩,学生只是机械的去练,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意识才是改革的方向。
首先,从“健康第一”的目标出发,把人体科学、体质测试与评价、体育练习手段与方法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科学的健身态度。其次,针对体育成绩,要建立体测与评价反馈系统,把阶段性的体质测量反馈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进步及动态发展的情况,以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努力程度应该成为评价体育成绩的一个指标,由于学生先天身体条件不同,仅靠运动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体育成绩,所以应从对体育的态度,体育运动的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1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新课程改革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促使教育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重新构建体育教学原则。
2.1.1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原则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身体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要指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以达到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从学生的“育体”和“育心”两方面入手,注重从心理、社会、生物多层面上去影响学生。
2.1.2 发展体育技能与传承体育文化相结合原则体育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方法、形成运动技能,而且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认识能力,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着手,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
2.1.3 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善于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利用课外活动为学生进行指导,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2.1.4 启发性教学原则一堂评价比较好的体育课,通常是教师采取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合理运用,其思想的本质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能力作为施教的整体过程。启发式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2.1.5 巩固性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应该把整个教材串起来一步一步地加以巩固和提高。如学习篮球运球、急停、转身、传接球时,为了巩固转身动作,可以在学习传接时把它贯穿进去;在学习运球时,可以把急停、转身、传球贯穿进去;做直线运球时,可以让学生运球到指定地点做急停,然后做转身再把球传给同伴,并逐渐加大难度,即听到教师的口令学生迅速停止运球做急停,做前、后转身,将球传给同伴,再进一步加上防守,即运球时同伴听到口令声跑上去进行堵截,使其运球者遇到防守队员迅速停球,然后做前、后转身将球传给同伴。这样既加大了难度,又适应了比赛的需要,同时又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2.2 体育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实际,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法,才能让体育课堂成为师生同乐的天地。中小学学生的特点是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善于模仿、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喜欢集体的活动,对游戏有浓烈的兴趣。因此,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一些运动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1 游戏法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身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复杂技术简单化,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针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学生人数、学生特点,体育教师应该相应地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会对体育课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篮球课的脚步动作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贴膏药”游戏,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身体重心、前脚掌内侧蹬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2.2 表扬激励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小学生都具有乐于自我表现、渴望被称赞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性格特点,采用各种表扬激励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主要有目标激励法、特长激励法、竞赛激励法、进步激励法、语言激励法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使用不同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表扬激励法的运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扬时机的把握。例如,“耐力跑”的课例中,有的同学耐力素质不好,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师亲自领跑一段,并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很快就能使他鼓起信心,坚持跑完全程。(2)表扬时的语言艺术,不能千篇一律,“很好”“你真棒”之类的,要有针对性和感染力。(3)表扬切忌运用过多,否则学生会感到习以为常,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学校教学工作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常见的组织形式有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分组教学,但是不能采用某一种组织形式而否认其他,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和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对人员、时间、空间进行综合考虑,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如在讲解技术动作时采用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另外,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可有意识地采取“放”的方法,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学生之间还密切地互动,注意了教师主导的同时,还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上好一节体育课要求教师找到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加强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力求向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过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分析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它是以生活展现情境、以问题营造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和以语言描绘情境,其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进入情境、体验情境、再现情境。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中小学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上课,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幸福感,减少烦恼,降低疲劳度。
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及时纠正。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评价时,只是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是不科学的,要对学期开始和学期中间进行评价,即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做正确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以上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以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做的一些总结。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学习新课标精神,探索出体育课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1] 阮光清.小学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知道思想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58-60.
[2] 樊虎.关于现代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3] 彭洁,邓志军.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适合度的探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8):54-55.
[4] 王自强.浅谈中小学体育课的评价问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23(2):195-196.
[5] 司文娟.探析小学体育课的创新教学法[J].内江科技,2009(7):45-46.
G807.0
A
1674-151X(2011)06-1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54
投稿日期:2011-02-08
李晓玲(1983 ~),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