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丽,王祥生
(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谈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的体育兴趣
郭凤丽,王祥生
(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本文主要对“差生”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差生”体育运动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力图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课上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差生;体育运动;兴趣;自信心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一个班的同学体育基础有好有差,对成绩差的同学弃之不管或听之任之,是不符合体育教学目的的。在体育课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
据大多数学生反映,他们在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上过正规的体育课。体育课经常被一些正课挤占。而且课外活动时间也被用来学习,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运动的时间,更谈不上养成运动的习惯。通过对这些“差生”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自身的原因有4个:其一,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缺乏了解,认识不够,思想上重文轻体;其二,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先天不足,如身体体形为豆芽型、肥胖型、矮小型;其三,身体的协调性和运动的接受能力差,掌握运动技能困难;其四,身体素质低下,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项测试均达不到合格标准。
以上4点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除此之外,也有教材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的原因。目前,体育课教学主要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内容的教材体系,按照一刀切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采用强制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差生”来说,这常常会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甚至焦虑、失望、沮丧和恐惧。这部分同学赛跑时常常落在别人后面;打球时可能只是在球场上跑跑,一场球下来连球都摸不到几个;体操课上,常常因动作笨拙引起其他同学嘲笑。总之,体育课上他们饱尝了太多的失败。而这一次次看似不起眼的失败,极大地影响和拙伤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对体育的情感和对体育的欲望受到了压抑,形成了心理上“伤疤”。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情感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也会程度不同地使自己处在孤独、空虚、怨恨和失望的状态中,一方面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渴望和其他人一样能在广阔的天地中驰骋,但又时刻在怀疑别人,硬把自己同外界隔绝开来,形成一道心理上的“伤疤”,表现为一种畏难退缩的心理现象。
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外,应尽可能多一点时间投放到“差生”身上,通过不同方法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的开始部分非常重要,是保证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的关键。“差生”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到了运动场上想玩想动,但由于体育能力差,有自卑感,往往有所压抑,如果采用轻松活泼的游戏作为体育课的开始,就能活跃气氛,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很好地发挥他们运动的兴趣。
“差生”的协调性、稳定性差,学动作慢。因此,在课中讲解技术要领时,教师应尽可能讲得细一些,避免一部到位的讲解,使“差生”能充分理解技术的关键所在。练习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差生”不但学动作慢,而且遗忘的快,因此,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识记的方法,如利用感知和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运动思维得到训练。对待“差生”应区别对待,同一内容难度可以降低一些,力图一堂课下来,使每一位同学均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差生”的自我意象常对教师和同学筑起一道防线,形成“心理鸿沟”。教师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消除这些隔阂,要找出“差生”心理上“疤痕”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要歧视“差生”,排除他们的忧虑,在他们动作不能完成或考试不理想时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其次,教师要了解“差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情况,以便在课外体育活动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沟通师生关系,尽量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促使“差生”积极主动的锻炼,提高运动成绩。
有些“差生”在教学比赛中,往往被同队队员认为是拖后腿的,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产生自卑感。教师在指导比赛中应告诫其他学生不要轻视“差生”,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共同把比赛打好,对“差生”在比赛中有较好成绩时,要及时表扬。教师要通过对“差生”的尊重来扶持他们的自尊心,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差生”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要求,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时机。
由于“差生”往往是身材矮小、肥胖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仍不能达到正常的标准要求,只要他们不放弃努力,并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考试时适当降低一些要求,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如篮球的定点投蓝,缩短投篮的距离,排球中降低扣球高度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的目标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要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和手段上,要避免打击、挫伤“差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重视这部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感受,设法让他们从一点一滴的成功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逐步提高运动水平。
G807.0
A
1674-151X(2011)03-06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3.031
投稿日期:2010-10-13
郭凤丽,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