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建议

2011-08-15 00:43吴民京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300060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偏误

吴民京 南开大学中文系 天津 300060

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建议

吴民京 南开大学中文系 天津 300060

由于汉语语气副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韩国留学生习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教学中更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对于汉语语气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以免第二语言习得者掌握汉语语气副词时造成的偏误现象,希望能够让韩国学生以及其他二语习得者对学习汉语语气副词有所帮助。

语气副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策略

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2000)和王金巴《论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语言学原则与方法》(2003)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问题,但从总体原则上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下面我将从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索汉语语气副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1)调整对外汉语水平大纲的语气副词等级

对外汉语水平大纲的语气副词等级是经过专家学者制定的,它的科学性非常强,但是我认为在某一具体环节上,对大纲有关语气副词的部分应该作出如下方面修订。

首先,我们认为要对大纲有关语气副词的项目进行重新确认。严格按照语气副词的定义,即语气副词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评价、把符合这定义副词收纳进来,同时排除那些不符合语气副词定义标准的词汇。

例如汉语语法中有些“独立成分”或称作主观性插入语的成分,如“看起来”、“看来”、“据说”等等,被排除在语气副词之外,本人认为以上这些“独立成分”都是一方面表明说话者所传达的客观信息,另一方面表明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它们不但作为一个状语参与了句法结构,而且表达了具体语义。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独立成分都应该被看成是语气副词。

第二,对语气副词等级的确定,也应该进行调整,一定要有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考察统计,不应只依据中国人的使用频率,那样是不能够很好反应二语习得者的使用情况。

当前对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只考虑中国人使用这些词的频率,而很少考虑外国人的认知心理和习得的客观顺序。所以我们要根据习得语料库、测试、问卷等综合考虑,需要作整体的统计,依据这些统计对大纲进行调整。

第三,要根据词语的不同义项来定级,而不是根据某个字或词的字频或词频来定级。现有我们看到《大纲》中只是根据词的使用频率来确定它的等级的,而没有区分不同义项之间的使用频率,因此这样制定出来的等级是不精确的,根据我们对语气副词分义项考查,可以看出不同义项的难度差异是非常之大。例如“都”“还”“又”“也”这些副词,它们除了可以表示“总括”“持续”“重复”“类同”外,还有表示各种语气的功能,可以表示“增量”“反驳”等语气。这些表语气的用法,学习难度在“范围副词(“都”)”“频度副词(“还”“又”“也”)”之上,因此作为范围副词和频度副词“都”“还”“又”“也”可定为甲级词汇,但作为语气副词则应定为乙级或丙级副词。

(2)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副词的安排原则

我们认为习得一种新语言不只是习得一种替代的语言规则,还要习得这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还要学习某个国家的文化。也就是说从微观角度看语音、词汇、语法的语言三要素的习得缺一不可,从宏观角度看,还要学些它的文化历史。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认为语气副词在语音、词汇和句法这三个语法要素的习得过程中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

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2000)指出,母语的习得与二语语言的习得在习得方式和习得过程方面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我们发现这种差别同样体现在语气副词的习得过程中。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他的母语的语法规则,他们一般尝试将已知的语法规则运用到汉语学习和汉语使用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词语在用法方面是不完全对等的,于是就可能造出一些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不能接受或者不合语感的句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语法著作中解释的误导,或对外汉语教师讲解得不到位,还不足以使学习者避免这样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语内负迁移。

例如,《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原来”表示“发现原来不知道的情况或原因,表达说话人恍然醒悟”,“其实”用于引出与上文相反的意思,更正上文出现的错误认识,或表示对上文的修正或补充。这些解释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这种解释对于中国学生或许是充分的,但对于韩国学生而言,由于缺乏语感,则难于把握。由于“原来”的意思“发现原来不知道的情况,恍然醒悟”与“其实”的意思“更正上文,或表示对上文德修正或补充”表义比较接近,韩国学生便会分不清二者之间的差别,产生混淆,并造出有偏误的句子。

第二,由于成人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规则,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所受的干扰要比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所受到的干扰更多,造成的偏误也就越多,这就是所谓语际的负迁移。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气副词时就非常容易受自己母语的影响而产生负迁移。

为了避免二语习得过程中受到这两种负迁移的影响,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应把握三个原则:

①要讲求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说我们要根据不同国别包括韩国的留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母语语言类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具体到语气副词的语言点安排上,我们同样要针对不同国家学生,在偏误分析基础上,重点讲解,并且安排练习那些偏误率高、难度高的语气副词。所以无论是课文还是语法注释以及课后的练习我们都要突出重点。

②要讲求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词语解释和教师讲解等方面。语气副词在教材中的出现,要符合二语习得从易到难的自然顺序。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依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要求,来安排语气副词的出现顺序,教学中应力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掌握后再循环往复、以旧代新、以旧释新、加强对比。

③要讲求实用性

实用性指要用规则的解释来解释词语,并且要精炼,通俗易懂。汉语语气副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法点阐释要精确、精当,在讲解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语义、语用功能时,应该言简意赅。教师特别要重点讲解语气副词使用的语境、情景,使用限制。这样才能使留学生正确掌握每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同时我们要精讲多练,要体现情境中操练的理念,通过联系让学生掌握每个词的用法,练习形式的要符合习得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语气副词的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安排方面,要注意遵守以上的规则,从而避免出现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二、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语言对比的教学

我们认为这里的对比主要有三个方面:汉外对比、近义语气副词对比、偏误分析的对比。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对每个语气副词或每组语气副词进行全面描写,即对语气副词本身进行描写研究。汉外对比研究,就是本文第四章的汉韩语气副词进行对比描写研究,通过对比找出两种语言中语气副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以此为依据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观察学习者出现的偏误,进而分析出产生偏误的原因,从而达到类似偏误再次出现。一般来说相异点往往是语言学习得难点,教师应根据已有经验有针对性地预先做准备,这是搞好语气副词教学的必要条件。

语言对比的精髓就是找出最小差异对,也称作最小对比对,“最小差异对”法本是结构主义用于语音分析的方法,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扩展,语义学家用来用于分析语义成分,作为近义词的区别手段。国内学者赵金铭(2002)则用找出最小差异对这种对比方法分析病句,马真(2001)在研究虚词时也十分强调对比的方法。

(2) 创造合适的情景,结合情景讲解语气副词功能

上面我们谈到,李哲(2000)指出,第二语言习得很少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者主要是在教室或其他固定场所,通过老师、教科书等人为的环境,通过系统地学习,系统地、有目的的掌握语法规则和语言基础知识。为了减少和消除非自然状态环境给二语习得者带来的干扰和其他不利因素,教师就要改变翻译法教学或语法词典式的解说,以及机械的抽象句子中练习,而应该采用一些灵活生动的形式。教师要制造适切的情景,在情景中讲解和训练二语习得者完成交际任务,把握语气副词的情感评价功能,做到句法形式、意义功能同步输入和练习。

在课堂语言教学环境或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使课堂语言教学以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为中心。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如果以语言的功能性目的为教学中心,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容易获取较高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3) 关于语气副词的偏误与纠偏

H.Douglas Brown(1994)认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始于受控性的(controlled)焦点处理(focalprocessing)过程,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允许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语言体系。但是,学习者过分关注语言体系本身的做法势必会妨碍他们对语言的自动流畅的掌握。所以,对于被我们称之为“用法(usage)”的语法解释或练习在成年人的第二语言课堂学习中应该仍占有一度之地,甚至是重要的地位,但教师不应使学生笼罩在语法之中。如果学生刻意追求合乎语法的“正确”语言,而忽视语言环境,必然会影响对第二语言的真正掌握。

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放弃传统的语法教学,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生由于目的语语法规则的过渡类推而造成的偏误问题。尽管我们不是“刻意”追求句子要正确、合乎语法,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这类由于目的语语法规则的过渡类推而造成的偏误问题。

汉语语气副词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还是口语表达。因此,口语课的练习应重点强化,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如通过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交际任务,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甚至可以让学生主持某一活动,这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的方法,对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语气副词的用法很有帮助。

[1]郭 红 2010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2]李 哲 2000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 第6期.

[3]马 真 1981 修饰数量词的副词,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1期.

[4]马 真 2001 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 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世界汉语教学 第3期.

[5]马 真 1983 说反而,中国语文 第3期.

[6]马 真 2001 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世界汉语教学 第3期.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偏误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