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疯狂的复仇者,抑或是个人奋斗者?
——再论《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

2011-08-15 00:42杨国旗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名作欣赏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伊莎贝拉呼啸山庄凯瑟琳

⊙杨国旗[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是疯狂的复仇者,抑或是个人奋斗者?
——再论《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

⊙杨国旗[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其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这一人物横加指责,普遍认为他是个疯狂的复仇者,但笔者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少年时,他执著地追求爱情;失败后,他转而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和地位,以期获得上流社会的接纳并融入其中,这是其被社会同化的结果。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希斯克利夫 复仇 奋斗 转变 悲剧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出版后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自发表一百多年以来,从最初人们反应平平到后来备受推崇(“襁褓中神灵的大喊小叫”——锡德尼·多贝尔语),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尤其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褒贬不一:一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同情与理解,认为他的复仇行为是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抗;但多数评论家对他持否定态度,认为他的复仇残暴冷酷、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①。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论有失之偏颇之嫌:他们往往只看到其性格发展的某一方面或者只从某一角度来对其性格进行分析,而没有把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形象融入到时代背景中去全面、客观地考察他“疯狂的复仇行为”。

一、希斯克利夫并非一个疯狂的复仇者

不论是西方文学还是中国文学,我们看到的复仇故事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只要对比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只是一个“假象”,充其量只能算是赤裸裸的虐待狂罢了。在中国文学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杀夫差、灭了吴国;伍子胥鞭尸;薛刚、薛强叔侄推翻武周王朝、杀张天佐兄弟等;在武侠小说中,《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以及《天龙八部》的萧远山等等描写的复仇都是以杀死仇人为目的的。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奥德修斯朝那些向自己妻子求婚的人射出复仇之箭,即使是那些在奥德修斯离乡时不忠的女仆和牧羊人,也被毫不留情地立即处死;基督山伯爵在昔日恋人的苦苦哀求下,依然执行报仇计划,使其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还有《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等等,复仇的一方通常是以杀死仇主作为复仇的目的。即便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亦不例外,在《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一章中,上帝在西奈山上告诉摩西“因为我,你们的主,是一位嫉恨的主,我要对那些不忠于我者进行惩罚,直至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惩罚的方式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②。这里可以看出上帝在进行复仇时比人类更冷酷无情(这也是笔者屡读《旧约》而没法读完之根本原因),上帝是有报复性的,人类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斯克利夫并不比其他人更仁慈,他也会为他所受到的伤害进行报复。但是,虽然他从小就宣称要“把约瑟夫从最高的屋尖上扔下来,而且在房子前面涂上辛德雷的血”③,但他并没有实际迫害约瑟夫,也没有杀害辛德雷和埃德加,只是通过“不道德”的方式掠夺了他们的庄园,实现了自己跻身于上流社会与他们平起平坐、不再遭受欺侮、有身份地位、受人尊敬的野心。

希斯克利夫并非一个复仇狂。甚至连复仇也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赤裸裸的虐待狂罢了。虽然他有复仇的动机和计划,有复仇的对象和决心,但没有以上列举的那些复仇者的实际的复仇行动——他没有把他的仇主一个个杀死。辛德雷——他的最大的仇主,从小到大不知暴打了他多少次,“他对希斯克利夫的待遇足以使得圣徒变成恶魔”,而且直接促成了他和凯瑟琳分离并把他贬为仆人。但希斯克利夫动手打他却只有一次——凯瑟琳下葬后辛德雷试图枪杀他时,并且还曾救了他的儿子一命。辛德雷的死和希没有直接关系,他是在爱妻病逝后心灰意冷、自甘堕落,拼命喝酒以麻痹自己以求速死的。在希斯克利夫出走之前,辛德雷就已经开始酗酒赌博,他的家产不输给希斯克利也会输给别人,所以辛德雷的堕落和死亡实在不能怪到希斯克利夫的头上。

对于背弃他的、他的至爱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一开始就宣布“我并不要对你报复”。凯瑟琳的死,起因是和希斯克利夫与埃德加争吵,她以绝食的方式逼迫埃德加向她让步。再加上希斯克利夫的衣锦荣归,更把她抛进悲愧交并的深渊。绝望中,她病倒了,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选择了死亡,以此来达到身体与灵魂的彻底自由,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和荒原的世界。所以凯瑟琳的死是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希斯克利夫报复的结果。

对于他的情敌埃德加,很多人认为希斯克利夫拐走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就是为了报复他夺走自己的爱人。但我们知道希斯克利夫并没有虚情假意、甜言蜜语地诓骗勾引伊莎贝拉,“希斯克利夫对林顿小姐向来没有献一下不必要的殷勤的习惯”,是伊莎贝拉自己一厢情愿地迷恋上了他。而希斯克利夫明白告诉凯瑟琳他很不喜欢伊莎贝拉,因此不打算“把她抓住吞掉”。但当希斯克利夫得知她是她哥哥的继承人时,就开始“沉入凶险的冥想中”。几天之后他就和伊莎贝拉私奔了。这桩婚姻始于伊莎贝拉对爱情的幻想和希斯克利夫对金钱的贪婪,终结于彼此之间的怨恨。所以笔者认为希斯克利夫娶伊莎贝拉的目的与其说是报复埃德加,不如说是谋取其财产,实现其独霸两个庄园的野心。

对于下一代的“恶毒报复”是希斯克利夫“恶魔复仇者”形象的有力证明。很多人认为希斯克利夫对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极其残暴,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小林顿也不放过。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哈里顿是被希斯克利夫抚养长大的,两人之间的感情真挚而深厚,“但是可怜的哈里顿,虽是最受委屈的,却也是唯一真正十分难受的人。他整夜坐在尸体旁边,真挚地苦苦悲泣。”否则哈里顿不会视希斯克利夫为唯一的朋友,而且禁止小凯蒂攻击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对哈里顿的真实感情他自己也不是很明了,但他对耐莉承认“我一天倒有二十回羡慕他呢!这孩子如果是别人我都会爱他了”。其实希斯克利夫一直都爱着他,不自觉地、违背自己本意地爱护着他。希斯克利夫剥夺了哈里顿的受教育权,并让他像工人一样干活,这一点使得希斯克利夫饱受攻击。但如果哈里顿也像其父一样做个少爷,那么哈里顿还能保持他的淳朴个性吗?至于小林顿,希斯克利夫的确不喜欢他,不过除了愚蠢的小凯蒂,有谁会喜欢他。尽管如此,我们知道希斯克利夫还是让小凯蒂和耐莉很关心他的健康的。至于小凯蒂嫁给小林顿是她本人愿意的,也是得到其父赞同的。希斯克利夫对小林顿和小凯蒂不好,但是我们知道那是其个性使然,并不是刻意报复老林顿和凯瑟琳。

希斯克利夫从小就计划着要报仇,但真正落实在其具体行动上的,也许只有攫取财产这一点事实。其实,夺取财产并不是希斯克利夫复仇的手段,而是他生活的目的。凯瑟琳背叛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财产和地位。为了夺回凯瑟琳,他开始追逐财产。他之所以愤然出走,就是因为听到凯瑟琳说嫁给他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就得做乞丐的话。他常年在外奋斗的唯一目标,就是要最终成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跻身于上流社会,让凯瑟琳看得起他,让上流社会接纳他。

二、希斯克利夫其实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

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描写了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恩萧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辛德雷和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复仇的故事。但笔者认为《呼啸山庄》其实叙述的也是一个普通英国少年的成长奋斗史,希斯克利夫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个人奋斗者。他的成长轨迹和人生追求的转变,说明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人被社会同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悲剧也是无可避免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对金钱的追求和膜拜达到癫狂程度的社会。在那里,金钱至上,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你是否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和歧视。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他是贫穷的。他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他贫穷的生活。可没过多久,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他再次贫穷。所不同的是,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凯瑟琳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除了这个,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是尊严。

童年时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彼此拥有,而且他们彼此也是对方所想要拥有的一切。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接受世俗的道德。特别是在画眉田庄住了五个星期之后,凯瑟琳“养成了一种双重性格”。她开始约束自己的天性,按照世俗的标准塑造自己,并不自觉地瞧不起希斯克利夫了。希斯克利夫也开始希望自己“有浅色的头发,白白的皮肤,穿着和举止也像他(林顿),而且也有机会变得和他将来一样有钱”。他们开始用世俗的观念改造自己,并开始追求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东西。

因此,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她要成为“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决定嫁给画眉田庄的主人——埃德加,因为“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所以为了摆脱自己贫贱的地位和身份,为了“也有机会变得和他将来一样有钱”,为了夺回自己失去的爱情以及失去的人格,希斯克利夫愤然离家出走。

出走三年后回来的希斯克利夫已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下等人,他成了一位富有的乡绅,“从衣着举止上看,他像位绅士”,凭借金钱的力量出入上层社会。他为了继承财产要娶伊莎贝拉,凯瑟琳坚决反对,并声明她的反对不是“嫉妒”,而是出于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护。凯瑟琳已经从世俗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她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希斯克利夫却仍然深陷其中,不能醒悟。无论凯瑟琳是愤怒地斥责咒骂,还是伤心地恳求哀劝,都不能改变他娶伊莎贝拉的决心。凯瑟琳已经失去了对希斯克利夫的影响力。希斯克利夫娶伊莎贝拉只是为了谋取财产。争取财产地位,原本是他希图得到凯瑟琳的手段(“因为我只是为了你才奋斗的”),但当凯瑟琳已经是林顿的夫人,他能够得到的,就只有财产地位了。到了此时,财产从手段变成了奋斗的目的,而当手段成为目的时,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绝望中的凯瑟琳不久就死去了,但希斯克利夫依旧在痛苦中挣扎。他辛苦劳作,克勤克俭,努力要成为当地最富有的人。耐莉对此评论说:“有的人孤孤单单地活在世上,可还要这么贪财,这真奇怪!”其实这只是因为财产已经不是希斯克利夫生存下去的工具,而是他的生活目的,所以他要独霸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对他而言,只有占据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才有了财富,才能出入于文明社会,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力,才能被人看得起,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不择手段,诱骗伊莎贝拉,囚禁、威逼小凯西嫁给自己奄奄一息的儿子小林顿,以继承人的身份侵吞了林顿家所有的财产,终于独霸了两个山庄。

最后,希斯克利夫成了一个富有的乡绅,耐莉和约瑟夫等仆人称他为主人,洛克乌德先生等绅士都很乐意和他结交。没有人敢再骂他“下流的小坏蛋”或者拒绝在客厅接待他。除了最初的奋斗目标,他已经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但希斯克利并不幸福。在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真爱面前,他终于认识到财产对他是没有用处的,他几十年的奋斗,都是毫无意义的。他和凯瑟琳人鬼殊途,不及黄泉不得相见。醒悟后的希斯克利夫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几天以后,就追随凯瑟琳去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灵魂一起飘荡在荒原,安居在呼啸山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也躲着他们,不敢扰乱他们的宁静。

三、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的确,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如果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鄙视,又怎会形成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如果没有他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导致他疯狂的复仇?④只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于猛烈罢了,燃烧了别人,也燃烧了自己。只要人性的物质导向还继续着,痛苦的心灵还挣扎着,反抗就会不断高涨……这是一种现实妥协中的残忍个性。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像希斯克利夫一样,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在痛苦中度过一生。正如阿诺德·剀特尔所言:“《呼啸山庄》既是具体的,又是一般的,即带有地区性,又带有普遍性。《呼啸山庄》的故事讲的不是抽象的爱情,而是活着的人们的激情,是产业所有权、社会享受的吸引力、婚姻安排、教育的重要性、宗教的合法性、富人和穷人的关系。”⑤正是艾米莉对人性和社会的了解,才使她写出了一个真正的、同时又是普遍存在的悲剧。

可以说,艾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可感的,他是千千万万个贫穷小人物的缩影与象征,他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个富有社会中贫穷小人物的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不断向人们警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与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这是希斯克利夫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是这部小说所显示出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① 尹晓东:《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扭曲性格的形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版,第2期。

② 郭尚兴:《圣经成语及其掌故》,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

③ 艾·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本文所有《呼啸山庄》中的引文均出自此书,下不另注。

④ 尚萌:《〈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分析》,辽宁师专学报2006年版,第3期。

⑤ 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页。

作 者:杨国旗,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

猜你喜欢
伊莎贝拉呼啸山庄凯瑟琳
连体姐妹花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Analyses of the Roots of Protagonists’ Trag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吃出“历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贝拉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