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的画意 醇厚的诗情
——《落梅风·远浦帆归》解读

2011-08-15 00:42:44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名作欣赏 2011年15期
关键词:茅舍马致远八景

⊙宋 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明丽的画意 醇厚的诗情
——《落梅风·远浦帆归》解读

⊙宋 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落梅风·远浦帆归》这首散曲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醇厚。既描绘了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了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透露出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充分显示出了马致远作为优秀散曲家的卓越才华。

马致远 散曲《落梅风·远浦帆归》 幽静恬淡 诗情画意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元代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曲作家。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理想一直没能实现。马致远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因不满时政,他退隐田园,以诗酒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他的散曲作品很多,现存120多首,散曲集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其散曲,语言清新豪爽,声调优美和谐,善于捕捉形象营造诗的意境;并且还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营养,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醇厚真率的意境,提高了曲的境界,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①叹世;②咏景;③恋情。其中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落梅风·远浦帆归》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是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北宋文人画派(南宗画派)成员之一,其画“秀润清雅,冠绝一时”。他以潇湘一带的湘江流域八处佳胜风景画了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可见他描写的八景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便是马致远题宋迪潇湘八景图曲的—首。宋迪的原画早已失传,但这首散曲的文学画面却很好地再现了原画构图的画面美。在描绘形象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把“无声的诗”成功变成了“有声的画”。原诗:“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落梅风》是这首散曲曲牌名,“远浦帆归”(亦作“远帆归浦”)是这首散曲内容的题目。浦:水滨。酒旆(pèi):旆,本意是泛指旌旗,酒旆是旧时酒店前挂的类似旗帜的酒幌子,俗称“望子”,它是酒店的标识;也用来招徕顾客。航:就是船。曲中描绘了夕阳西下,村边小酒店酒旗儿在微风的吹拂下正悠闲地飘动着。远处,远山含黛,岸柳似烟,野水茫茫,归帆点点,正朝岸边驶来。近处,水面上飘着缤纷的落花向前缓缓地流淌着,水中也仿佛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断桥寂寂,茅舍两三,炊烟缕缕,卖鱼人散,斜阳掩映,幽静恬淡。好一幅夕阳水村归帆图啊!

开头两句:“夕阳下,酒旆闲”,夕阳西下的时候,乡村小酒店里的“酒旆”闲挂。寥寥六字,便点明了作者即将描写的场景发生的时间,又突出了其环境的氛围特征,进而抓住富有诗意特征的夕阳下的酒幌子来描写,一个“闲”字便传神地勾勒出一幅悠闲而又安静的画面。“闲”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安静、寂静之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静,孤云独去闲”,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是用“闲”字来描写人的安详、平静和云的自如、悠然。马致远在这里用了一个富于动态性的“闲”字来形容酒旆,传神地描绘出了酒旆在微风中轻轻地来回飘动的状态。再联系第一句的“夕阳下”来看:在黄昏落日余辉的霞光中,江边村镇一座简陋酒店前的酒旗在微风中悠然地摆动着。这情景是多么宁静和闲适啊!

接下来再向江上看去:江面—派烟波,两三只小船,疏疏落落,“未曾着岸”,送来的只有桨声灯影。画面开阔、淡远之致。江面上有两三只渔船正向岸边慢慢靠拢,这两三只船该是最后归来的渔船了吧?“两三航”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得极妙,它告诉我们船既不是孤零零的一只,也不是成群结队的一批,因而这“两三航”呈现出来的画面,既不让人们感到冷清孤独,又不使人感到纷繁嘈杂,这就正好与前面写的“夕阳下,酒旆闲”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恬静、悠然的环境氛围相吻合了。可见这“两三航未曾着岸”中“两三”的选择就不是信手写来而是有着巧妙的艺术构思。再看“未曾着岸”的写法更值得品味,作者要描写的是渔舟归来,但他没有直接写成渔舟已经靠岸,若这样写就会失去渔舟还正在江上划行的情态;也没有写成正在江上游动,这样就体现不出渔舟已归航的景象。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渔船还在江面上慢慢地划动,并正向岸边靠近但又未曾到达岸边。该曲描写出来的画面就显得更有活气和动感,一点也不显得呆滞,而且也准确地扣住了“远浦帆归”主题的“归”字。

“落花水香”一句,又从江面转到了岸边,描写涉及两个景象:“落花水香”“茅舍晚”。“落花”,点出了时节,突出了暮春景物的特征,但没有传统文人伤感孤独的痕迹,“水香”是作者的想象:那沿岸的江水带着缤纷的落花缓缓向前流去,好像使江水也充盈着沁人的花香。这里用一个“香”字,把“落花”漂在水面上,把水都染“香”了的情景点染得令人欲醉,与宋代林逋写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茅舍晚”,一个“晚”字进一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由先时的“夕阳下”到现在,已是暮色降临的傍晚时分。读此句时,仿佛使人看到在那清香微透的水岸边,在暮色苍茫中,那数间茅屋静谧地躺在金色的斜晖之中,茅屋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恬静而又温馨。这一句写得极富诗情画意,特别是“茅舍晚”的形象,看似平常,实则对于描绘归帆时的村镇风光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后一句“断桥头卖鱼人散”,着重写人物的活动:现在,已是傍晚时分,最后两三只打渔船都回来了,在这渔村小镇上,一座古老而又破旧的断桥旁卖鱼人的交易也做完了,他们带着一天的疲劳和收获,正纷纷散去。作者在此写“散”而不写“聚”,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将读者带回到了不久以前热闹的鱼市交易场中,并与现在人散后的情景进行对比。“断桥头”渐入暮霭,从而突出了水乡黄昏的静谧。

《落梅风》这首散曲所描绘的画面像一个个电影镜头:夕阳,酒旆,远浦,归帆,落花,流水,茅舍,断桥,卖鱼人。有实景,有想象;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清新的景物和卖鱼人的活动互相映衬,疏朗淡雅,相得益彰,使得这幅“远浦帆归”图更趋于完美,如诗似画,充满了一种清疏而又旷远的意境之美。

这一首散曲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作者却描写了夕阳、酒旆、远浦、渔船、落花、流水、茅舍、断桥等景物,又写出了卖鱼人的活动。可以说,字句虽然简短,但显现出来的画面却非常丰富,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既有风景,又有人物,色彩明丽,层次井然,整个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恬静、平和,但这种平静又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静中有动,充满活气,那微微飘动的酒旆,带着落花的流水,缓缓靠岸的渔船,渐渐散去的卖渔人。这一切都是动的,但是,他们都是悠然地动,安详地动,自如地动,平静地动,丝毫没有给人一种剧烈的急促之感,所以这“动”的描写更加衬托出这农村小镇的恬静和温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明丽的“画意”,洋溢着醇厚的“诗情”,超越了“如画”的形似。

马致远所追求的,是一种疏淡清旷的美,一种和平静穆的美,其艺术效果,也许是绘画所难达到的,这充分显示出他作为优秀散曲家的卓越才华。

马致远年轻时追求过功名,但仕途坎坷,理想一直没能实现,因而退居田园,过着隐士般的生活。这首《落梅风》所渲染的“远帆归浦”时的宁静气氛,正是马致远这种隐逸山林恬淡心情的真切流露。

作 者:宋 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心理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茅舍马致远八景
北漂感吟
清 程邃 竹篱茅舍原石
中国书法(2023年3期)2023-08-23 05:05:49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大众文艺(2022年23期)2022-12-25 03:08:16
书法作品欣赏
金沙江文艺(2022年3期)2022-03-25 02:06:34
《天净沙·秋思》新编
溪南八景图册
视野(2017年7期)2017-04-18 07:52:25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何谓高人
决策(2016年10期)2016-11-23 05:29:15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
百家讲坛(2016年5期)2016-09-28 18:47:44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