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性和谐共存的道路
——《紫色》标题象征意义的多重解读

2011-08-15 00:42:44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69
名作欣赏 2011年15期
关键词:主义者沃克紫色

⊙宣 菁[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安 710069]

探索两性和谐共存的道路
——《紫色》标题象征意义的多重解读

⊙宣 菁[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安 710069]

本文从分析小说《紫色》标题的象征意义入手,从四个层面揭示了黑人妇女从深受父权制文化迫害到反抗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建构女性权威与身份主体到接受沃克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即两性和谐共存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从而证明了黑人女性只有通过团结黑人男性,共同反抗种族歧视,才能真正实现妇女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

紫色 艾丽丝·沃克 女性主义 妇女主义 和谐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代表作书信体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发表于1982年,以黑人女性的视角再现了黑人男女之间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向读者展示出黑人女性艰难的自我认同的过程,并建构起黑人女性自我身份叙事的主体性和权威性。然而,沃克为何用“紫色”为其代表作命名?很多国内学者对此都有提及,有的认为“紫色象征美好的生活和对生活的追求”,有的认为紫色是“两性关系和谐的象征”。本文作者通过深入分析,认为紫色的象征意义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而这些不同的象征意义恰恰从四个层面反映了黑人女性从反抗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到建构女性权威与身份主体,再到接受沃克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

一、紫色——身体的淤痕

随着父权制的建立,女性被财产化,从人身到精神上都无独立性可言。妇女的存在仅仅与性的特征相联系,其全部身份就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和泄欲对象而存在的。

主人公茜莉生活在20世纪初美国南方的佐治亚州,14岁时被继父奸污,两个孩子生下后又被继父送给了别人。20岁时,继父对她失去了兴趣,随后把她嫁给了有四个孩子的鳏夫。婚后茜莉成了X先生操持家务和泄欲的工具,同时还要忍受其谩骂和毒打,而茜莉能做到的只是忍受。

更令人悲哀的是,茜莉不但自己不愿抗争,反而觉得女人挨打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在养子请教她如何管教老婆索菲娅时,她竟然毫不迟疑地说“揍她”。可见,父系文化的传承使女性心理在长期的毒害中畸形化。

和茜莉不同的是,索菲娅一生都在打架,都在抗争。婚前,她和自己的父兄打,婚后,当丈夫向她举起拳头的时候,她又毫不犹豫地与丈夫对打,结果脸上给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她对茜莉说:“我爱哈泼,上帝知道我爱他。但是,在我让他打我之前,我就先打死他。”因为拒绝给白人市长的老婆当佣人而遭到毒打,“他们砸破她的脑袋,打断她的肋骨。他们把她的鼻子打得歪到了一边。他们弄瞎了她的一只眼睛。她从头到脚全身浮肿。她的舌头肿得像我的手掌,就像是一块橡胶从牙缝里伸出来。她不能说话。她浑身发紫,像茄子的颜色。”即使这样,索菲娅也没有因此失去斗争的勇气和生存下去的力量。

法国艺术家帕内(Gina Pane)认为伤口作为身体的记忆,唤起的不仅是痛苦的感觉,同时也是对于痛苦的认识。正是这些留在黑人妇女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口与淤痕时刻提醒着她们来自父权社会的伤害,在索菲娅的影响下,茜莉沉睡的自我意识终于被敲醒,她开始知道面对来自男人的压迫,除了沉默,还有索菲娅式的反抗。

二、紫色——书写历史的线

罗马诗人奥维德是沃克喜爱的作家之一。在一次采访中,她曾经谈起自己在阅读奥维德作品时,达到“脚不沾地”的痴迷程度。在奥维德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中讲述了“忒柔斯、普洛克涅和菲罗墨拉的故事”。菲罗墨拉被姐夫忒柔斯强奸并割去舌头,“失了声”的菲罗墨拉只好用紫线在白布上织出自己的冤屈,拜托自己的女仆把这块布交给她的姐姐普洛克涅。

两个故事中的“紫色”构成了典型的“互文性”现象。在写给上帝的第一封信中,14岁的茜莉遭到继父强奸并被威胁“最好住嘴(不要告诉任何人)”,从那时起,茜莉的声音就被来自外部的力量无情地压制了,她不能向他人诉说她的屈辱和痛苦,只有通过书信的方式向上帝倾诉,就像菲罗墨拉用那一根根的紫线在白布上编织一样,虽然这种倾诉是单方面的,没有回应的。然而假设茜莉没有在妹妹的帮助下学习读书写字,那么这部书写黑人女性历史的成长小说也永远不会,至少是以第一人称即茜莉的视角来讲述给读者,而主人公也将永远以沉默的客体身份被否定。

三、紫色——权力与尊严

紫色一向被视为一种高贵的颜色,“紫色”首次出现在小说中时,是茜莉在凯特的陪同下去商店买布料以迎接莎格的到来。茜莉想象莎格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对我来说,她像个女王,所以我跟凯特说,紫色的,或者紫中带点红”,可是她们没有找到紫色的布料,只找到红色的,但凯特说X先生不会允许茜莉穿这么鲜艳的颜色,因为它“看起来太快乐了”,对当时的茜莉来说,她“不配”拥有高贵的紫色和快乐的红色,这表明茜莉还没有获得尊严的权力和时机。在小说的结尾处,当茜莉经济上获得独立,同时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她把自己的卧室全部用紫色和红色来装饰,此处沃克希望能用前后呼应的色彩意象向读者证明茜莉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对快乐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茜莉从内心深处尊敬上帝,认为其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她给上帝写了56封信,希望上帝能够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痛苦,可是最后她终于失望了;而莎格心中的上帝与茜莉的不同,她认为上帝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有在心里寻找上帝的那些人才能找到他。她相信上帝希望与人们分享美好的事物,它需要被别人爱,“如果你走过田野里的哪个地方而没注意到一片紫色的话,上帝就会大发脾气”。

在沃克的笔下,上帝被拉下了象征绝对权威的神坛,取而代之的是存在于万物中的美,就像“田野里的那片紫色”,它属于每个人,包括像茜莉一样普通的黑人妇女心灵的一种精神。从茜莉的信中我们看出,她倾诉的对象从上帝,再到妹妹聂蒂,再到最后一封信的世间万物,我们看到了一个黑人妇女从愚昧到怀疑,从自卑到自信,从向往美好到拥有美好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茜莉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女性权威与尊严。

四、紫色=红色+蓝色

从物理成分上来说,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融合而形成的混合色。在西方文化中,红色象征着热情似火的男性力量,而蓝色象征着冷静温婉的女性气质。在小说《紫色》中很多人物都具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特性。

黑人女歌手莎格是茜莉丈夫的情人,正是这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帮助茜莉认识自己的才能,树立对自己的信心,鼓励茜莉打破沉默,寻找自我的价值。莎格是茜莉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莎格的举动比大部分男人更有男子汉的气概”。

茜莉的丈夫X先生瞧不起女人,在辱骂和殴打女人的时候,他是暴躁且粗野的;同时,他却告诉茜莉,自己小时候经常跟妈妈一起做点针线活,他和茜莉一起做缝纫,一起交谈,他开始反思自己和茜莉的过去和人活着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X先生是理性而安静的。

伍尔夫曾提出“双性共体”作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当男性和女性的力量在个人的行为和意识中处于和谐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时,人的品质也必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全面的、丰富的。如同我们的社会,当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的人彼此承认并尊重各自的差异,并欣赏彼此的独特性,社会的发展才是有序的,和谐而全面的。

这也恰恰是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理念的核心部分。沃克认为,女性的解放和自由不能单靠女性独自取得,还需要男性自身的解放和积极参与,男女有不同的美,任意凸显或偏废一方都是不完美、不和谐的。黑人男女之间只有真正消除隔阂,团结一致,共同反抗种族歧视,才能实现妇女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

虽然《紫色》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然而,沃克却提出“妇女主义者”(womanist)这一概念,将自己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义者划清界限。

沃克所定义的“妇女主义者”特指黑人妇女或有色人种妇女,她们“欣赏并热爱女性文化、女性情感、女性力量”,“以整个种族,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整性为己任”。这一概念源于沃克坚持不懈地以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和他者,它的目标就是将左右分裂人性的种族、性别和阶级等概念撕成碎片。也就是说,妇女主义者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和谐生存和团结完整。

“妇女主义者之于女性主义者就像紫色之于浅紫。”在沃克的眼里,和女性主义者相比,妇女主义者追求两性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就像紫色比浅紫色拥有更多的色彩元素,妇女主义者也比女性主义者拥有更加勇敢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1] 王成宇.紫色与妇女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6,(02):78-83.

[2] 沃克·艾丽丝.紫色[J].杨仁敬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3] 朱荣华.论《紫色》中的“否定互文性”现象[J].当代外国文学,2006:(02).

作 者:宣 菁,硕士,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主义者沃克紫色
忌肉主义者
英语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 13:01:22
紫色风铃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2
未来科幻城
科学之谜(2020年11期)2020-01-13 05:14:32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1:04
快递爱情
女士(2017年6期)2017-08-02 08:09:19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