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妮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东与宜昌市夷陵区接界,南和秭归县毗邻,西同巴东县相交,北与神农架林区接壤。该区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该县存在很多独特有趣的方言用法,“X不过”结构式是兴山方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该方言中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不过”从而使原词语义程度变深一类的用法,并且认为“不过”在该方言中有后缀倾向,因此本文将其称之为“X不过”结构式。
当X由形容词充当,我们可以将结构式概括为“A+不过”。在兴山话中,“不过”可以用在大部分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容词之后,语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A”或“A得很”,都表示程度之深,这与普通话用法基本一致。
同时,在兴山话中,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格式即在一些单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后缀“人”构成的“A人”结构的形容词性词语,它们的后面同样可以后附“不过”。
本地方言中,还有部分其它特殊的词缀类(包括前缀和后缀)形容词,也可以受后缀“不过”的修饰。
在该方言中,“膀”、“稀”、“死”等都是用作前缀修饰一些单音节形容词,从而构成新的形容词。通过在其后面续加类似词缀成分“不过”,使其语义程度加深。
在现代汉语中,在动词性成分后面加上“不过”表程度深的含义这一用法,在普通话中的词条的用法中并未有过多涉及,而在兴山方言中可以看到动词的这一类保留用法。当X为动词充当,我们将结构式概括为“V+不过”。这里的V指的既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
在与动词组合时,我们发现“不过”前面只能修饰部分心理动词,即主要是具有主观感受,褒贬色彩的一类动词。如“气、认真、恨、爱、喜欢”这类动词都具有类似特点。在词类中,动词应该算是较为复杂的一类。其中我们前文提到过的心理动词,它包括情绪心理动词和感知心理动词。前者具有明显的褒贬情绪,后者则没有。所以,我们可以说“喜欢不过”,“爱不过”,“恨不过”,“认真不过”等。我们却不大可能说成“猜不过”,“料不过”,“感到不过”,“觉得不过”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少量的表意愿可能的能愿动词也可以后附“不过”修饰,不过数量较少。但这类动词一般用在句子中,单独从语形上不够成型,由它们组成的能愿短语可以适用这一结构。
“X”主要是指形容词和动词性成分,“X不过”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还能用在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非主谓感叹句。
1.那个人讨厌不过,我们都不想理他呢!
2.这个丫头啊,漂亮不过。
1.漂亮不过的娃娃,还这么滴阔爱(可爱)!
2.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你再上哪儿去找如此贤惠不过的丫头呐!
1.他这个人力气大得吓人不过,我们是见识过了!
2.西瓜摔在地上,被打得稀烂不过,还怎么能吃呢?
1.喜欢不过呢!
2.认真不过咧!
3.好看不过啊!
“X不过”中的“X”常常是表褒义或中性义的词,一般也可以是表贬义的词。因为具有褒贬情绪色彩,所以使用该结构时,常常带有说话人某种主观的情绪,带有一种主观的色调,在相关的语言环境下突显不同的语用效果。
看这场面,大气不过!
你看看她那个模样,漂亮不过!(此句其实意思是要表义为“她一点也不漂亮”,在这里是一种反义的表达,在说话人语境中可以感知。)
哎呀,这里热闹不过丫!(此句表达语义为在说话人想来,这里也许是冷清清的,可是没想到原来会这么热闹。)
她的确是丑不过,大伙儿都不愿意多瞧她两眼。(因为“不过”在使用时渗透着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评价,而且表示极高的程度,因为用在此句中比一般我们说“好丑”、“蛮丑”表达的消极意义更为突出。)
“X不过”结构是兴山方言中一个很有特色的后附结构式,是一种述补结构,表程度的高深。所以说方言中仍保留有近代汉语“不过”补语句的某些用法。普通话中,“A不过”已变化为“再(最)A不过”,表示程度的“V不过”也已消失,大多数方言与之相同,但仍有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这些用法。兴山方言中表示程度的“V不过”和“A不过”相对来说就比较丰富了。
[1]刘兴策.宜昌方言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