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泉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0世纪40年代,正处在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的关键时期,在战争的过程中全国一些区域掀起了空前的建设运动,赣南这一时期由于蒋经国的主政成为了全国瞩目的区域。赣南地方建设的推行与全国已开展的一些县政改革不一样,它是以1941年至1943年的建乡建保运动为载体来进行的。
赣南建乡建保运动是以实现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为目标的。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是在“对民国史上理想县政尝试失败原因的考察,对江西本省服务区未能收效的原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根据实际情形,人民需要,用科学方法所订定的具体建设方案”,赣南在三年计划中将被建设成为“增加抗战力量,增加生产建设的一个根据地”1。为了实现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赣南建乡建保运动“充分运用基层组织”,即乡与保两级,“发动广大民众”2参与建设新赣南,“能以乡和保为单位来推行建设运动,当以新赣南启其端”3,这充分反映了赣南建乡建保运动在全国地方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赣南建乡建保运动要建设怎样的“新赣南”呢?通过考察建乡建保运动的政治目标,可以对其有一个轮廓了解。赣南建乡建保运动的政治建设的总目标即建设一个“除暴安良”的新赣南。“除暴”就是要改变赣南的社会结构,以新兴的建设力量,包含新官员和民众的力量,来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肃清奸党活动,破灭非法组织,及其它一切封建残余的恶势力。“安良”就是在消极方面,就是要根绝烟赌娼三大害,改善一切不良的社会习俗,例如严禁虐待妇女,抱养童媳,提倡科学,破除迷信,敬老慈幼,集团结婚,官民同乐,扩大社会救济,以及禁止械斗及调融厂主工人关系等;在积极方面,要普遍地展开建乡工作,切切实实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路走,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工作,及人人皆健康”4的目的。
其次,建乡建保运动是一次地方建设的实践,它直接关系着地域文化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从这个层面来理解,这一新的地方建设运动“关涉了新赣南的一切建设”5,造就了一个新的赣南地方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可以通过建乡建保运动获得的成绩来体现,主要表现在“1.官民能合作一致,共同努力建设。2.吏治澄清,运用干部得法。3.工作干部和人民的竞争心强化。4.社会风气转变,个个都认识三年计划是新建设事业。5.建乡督导制度运用的成功。6.强有力的政府建立,大公无私,除暴安良的口号,每个人民都有了深刻的印象。7.全体民众都愿为三年计划完成而奋斗”6。由这些成绩可以看出官民合作对赣南地方文化认同提供了基本支撑;社会风气有较大改善,是赣南地方文化认同的基本表现方式;民心提升、凝聚力提高是赣南地方文化认同的直接反映。
再次,在赣南建乡建保运动中所形成的赣南地域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有其统一的关联。一方面,建乡建保运动注意向其它省和区域学习,“本区曾组织政务参观团,考察西南诸省政治建设,优劣得失,殊足为今后新赣南建设实施之借镜。”7,这无疑将赣南与其它区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建乡建保运动十分注重其与建国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赣南地域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的统一,“直接为赣南造福,间接替国家争光,替民族争气”8。并且,在建乡建保运动过程中,十分警惕赣南地域文化认同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背离,时刻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倾向,“现在有少数工作同志,把赣南工作,看作是地方性的,要知道所谓地方性,就变成过去割据形势;赣南工作绝非狭义地方性的政治,而是整个建国工作中的一部分”9。正是在这种地方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之下,赣南建乡建保运动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展,成为了“执行总裁政治主张最澈底的地方”10。
赣南的建乡建保运动经历了建乡运动与建保运动两个阶段,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实际上,在建乡建保运动之初,在三年计划基础之上建设的热情是较为高涨的,然而,在建乡运动施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所谓“事业快要得到成功的时候,困难亦一定愈多”11,但是以蒋经国为代表的建设者们在建设“新赣南”的影响下能够迎难而上,通过建保运动等形式继续将运动推向深入,“要为赣南的人民,打出一条生路”12。
赣南建乡建保运动是一个“新”的地方建设运动,它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人事方面,基层组织不完善,基层干部匮乏;社会条件的制约,一部分既得利益的土豪劣绅反对建乡建保运动,同时民众观念落后,“人民思想的顽固,社会风气的闭塞”13,缺乏对建乡建保运动的理解与配合。
解决这些运动中出现的困难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动力,地方文化的凝聚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赣南”地域观念的宣传推动下,赣南建乡建保运动不断深入,可谓迎难而上。“建设新赣南当然是一种地方建设,地方建设与地方人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地方建设要能摆脱政府包办方式,在开明官吏的发动之下,由地方人自己去办,并训练地方人民自己去担负这工作,才是我们现在应努力的地方建设。只有在地方人自己的生活需要里,为地方建设而努力,为创造自己乐园而努力”14,在这种对“新赣南”“乐园”的向往之中,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支持。这种“新赣南”观念的宣传即是运用各种方式“唤起民众积极参加建设”达到所谓“民建民有及民享之目的”15。
由上可知,赣南建乡建保运动的深入不断加强了赣南地域文化认同。而赣南地域文化认同的不断加强反过来又为赣南地方建设提供了思想和观念动力,在“新赣南”地域观念的影响下,赣南建乡建保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注释:
1.徐季元.《本区设立建设委员会之意义》.《新赣南旬刊》第一卷第一期.第5——6页.
2.《江西省第四行政区各县建乡工作办法大纲》.《新赣南旬刊》第二卷第九期.第7页.
3.石燕.《建国基于建保》.《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五期.第101页.
4.《蒋专员为展开建乡运动告全区民众书》.《新赣南旬刊》第二卷第九期.第5页.
5.《蒋专员为展开建乡运动告全区民众书》.《新赣南旬刊》第二卷第九期.第5页.
6.刘佛舟.《南康三年计划提前完成》.《新赣南旬刊》第三卷第三期.第3页.
7.《地方政治鸟瞰》.《新赣南旬刊》第三卷第七、八期.第171页.
8.健夫.《祝本区各界代表大会》.《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一期.第11页.
9.蒋经国.《加强建设新赣南的信心》.《新赣南旬刊》第三卷六期.第144页.
10.蒋经国.《赣南当前要政》.《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六期,第126页.
11.蒋经国.《勇敢的来悔过!来改过!》.《赣县县政府公报》第十六号.第1页.
12.蒋经国.《夜宿虎岗有感》.《赣县县政府公报》第十七号,第1页.
13.健夫.《 争取赣南无文盲 》.《新赣南旬刊》第三卷第二期.第42页.
14.健夫.《祝本区各界代表大会》.《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一期.第10页.
15.《江西省第四区推行建保运动办法大纲》.《新赣南旬刊》第四卷第五期.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