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孝珍
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尤其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的依次出现,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
谐音是古代汉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但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创造性地用谐音制造了一系列的“谐趣”,让网络世界的交流充满“谐趣”。
许多网民为了提高录入速度,或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或是为了省力,或是受到常用输入法的影响,英文字母的组合在键盘上渐渐流行起来,在上下文语意足够清晰的情况下,用一些英语单词的谐音代表汉字,汉字中混杂英文字母也就流通起来。如“U”代表“你”(you);“R”代表“是”(are);“CU”代表“再见”(see you)……英语字母谐音在网上的使用率并不高,因为这种方式必须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另外由于一个英语字母可以代表多个英语单词的特色,这种谐音构词手法很容易造成沟通障碍,使人不知所云。
网络的根本是速度,那么,因速度而生的文字自然就需要我们用速度去面对。作为构词方法,数字谐音就从因空间而“谐”到为速度而“谐”。网上常常借用数字的谐音,来表示汉字的意思,而不是单纯地表示实在的数字。于是,特定的数字又滋生了特定的含义。如“0”开头:0594184——你我就是一辈子;“1”开头:1314920——一生一世就爱你;“2”开头:2030999——爱你想你久久久;“3”开头:3344587——生生世世不变心……这种被称为“新莫尔斯码”的酷语,据说源于美国青少年间的联络方式,谐音在此为其汉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方言谐音是网民故意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如用“银”来指代“人”,这是谐东北方言的读音;用“偶”来指代“我”,这是谐陕西方言中“我”的读音;用“有木有”指代“有没有”,这是谐广东方言的读音……方言谐音一方面增加了网络语言的幽默风趣色彩;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网民追求新奇和趣味的独特心理。但是方言谐音的网络语言有时也会产生沟通上的不便,尤其是在语意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反切是音韵学术语,即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组合,构成反切。反切原来只是一种注音法,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但在网络语言中却升格为一种构词法。如用“表”来表示“不要”的意思,“酱紫”表示“这样子”的意思……反切谐音构成的网络词语具有撒娇、可人的特殊表达效果。它与其说是网民们有意为之,不如说是网民们在快速连续说“不要”和“这样子”而无意创造的新词类型。
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谐音,有点类似于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如“斑竹”指代“版主”,“驴友”指代“旅友”,“捣蛋”指代“导弹”……由普通话谐音转化而来的新字词,它的表层义往往是假象,只是带有一定的诙谐效果,深层义才是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如大虾,表面上是用形容词“大”修饰“虾”之后形成的新词语。实际上,“大虾”是“大侠”的谐音,是指技术高超、在网上具有良好声誉的网络高手。
网络语言中有很多词语都是音译词,好的音译词音义兼备,符合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雅”原则。如“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它的词根是“hack”,是“砍伐、毁坏”的意思,“er”是“人”的意思,“黑客”一词就很好的表达了英文的原意。再如“血拼”,是英文“shopping”的中文谐音,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常会逛街买很多东西,而花费很多的金钱,所以人们形象地将这种行为称作“血拼”。表示花钱后的心疼,“血”“拼”啊!谐音是网络语言中使用最具特色、数量最多的构词方式。
有些新鲜事物出现以后,根据该事物与己知事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启用旧词语来指称新事物,从而使许多旧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有采用比喻、引用、转移等手法赋予旧词以新义,也有专有名词的泛化。最典型的是用“恐龙”和“青蛙”来形容长相丑陋的男网民和女网民。“恐龙”是史前消失的一种怪物,“青蛙”来自于西方童话“青蛙王子”中的“青蛙”,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词,生动形象。再如梅兰芳,原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因其扮演女性,网民们就用他来借指网络中冒充女性的男网民。海龟,原来指一种海洋动物,因为龟”与“归”同音,“海龟”就被用来指“海归”,也就是指有海外留学背景,学成归国创业的年轻知识分子。这里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构词,联想丰富。
叠字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诗经》中比比皆是。叠字具有特殊的韵律美,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网络语言中的叠字与现代汉语中的叠字可谓“貌合神离”,因为网络语言中的叠字更多的是为了制造谐趣、表示亲昵。
由于输入法的原因,绝大多数的网民是通过汉语拼音来完成汉字的输入的。在网络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里,网民通过汉语拼音或者汉语拼音的缩写,就能直观表达和传递相关的信息。久而久之,有些常用拼音词语的用法就固定下来,并在网络流传开来。
汉语缩略词语是将己有词语的部分、或者一系列词语的部分省略,形成新的词语。如白骨精,源于《西游记》中的白骨妖精。可在网络世界中它却指女性高级白领,是白领、骨干、精明的缩略形式。蛋白质源于台湾校园,用于写人,有委婉的意味。在网络上它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缩略形式。
汉语拼音缩略词语是汉语拼音声母的组合。如GG:哥哥的缩写,指代男性,有时候女生用来指代自己的男友。MM:妹妹的缩写。
英语词汇、短语缩略词语是英语的首字母的组合。如“BY”代表“男朋友”(boyfriend),“FM”代表“跟我来”(Follow me),“BTW”代表“顺便再说一句”(By the way)……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种缩略词语都没有声调,音节也不完整,认识和理解这些词语,需要有一定的语境,尤其是要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才能选择合适的意义。经过长期的自然筛选,能够固定下来的缩略形词语基本上都是常用词汇,或者和论坛性质紧密相关的词语。
指事与象形都为传统的“六书”。象形是用具像性线条模仿原物之形,如“山”“水”等。而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表现抽象的概念,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表意的标志,如“上”“下”等。网络语言将象形加指事这两种构词方式发扬光大。这一类词汇主要有符号构成,它们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
传统的字词兼有“音形义”,但是网络语言中的象形加指事构词却只有“形义”,没有“音”。这主要是网络语言它追求可视性,就如同元杂剧中在人物对白前经常要注明“笑科”“打科”等,而网络语言用丰富的符号来表现“笑科”“打科”,弥补了书面语言缺乏可视性的缺陷。
拆字构词古已有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修辞格。它被广泛的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对联、字谜、测字以及一些文学作品中。拆字的形式标志是“作者拆,读者合”。如千里草——董;弓长——张。拆字主要能起到含蓄、幽默、强调的表达效果。网络交际中,网民将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以此来表达某种隐晦、含蓄的意思、也可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