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维护策略

2011-08-15 00:45:37戴雪梅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戴雪梅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维护策略

戴雪梅

高校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内外交织的成因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成因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对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成因 维护策略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8—GJ—127)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方面的成因,外部压力源和内在主观因素。

外部压力源是压力产生的外在客观因素,主要源自于社会,组织及学生等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客观给予教师的工作条件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的心理紧张。

社会因素。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不断改革对教师学历学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特别是处于中青年阶段的教师要克服家庭、年龄以及工作困难,不断学习来满足时代对学历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劳动呈现出复杂性、繁重性和紧张性等特点,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教学和科研工作压力不但在办公室有,在家里也常不能被消除,而教师的待遇却一直处在增长呼声高而实际落实不力的情况。另外,教师与社会的联系较少,他们进行反思和与亲友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样,在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也就难以避免了。

组织因素。这方面的压力主要源于学校因素。学校在高等教育大力改革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在同时把这种机遇与挑战带给了高校教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以及末位淘汰等制度的产生和执行给教师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无可否认,这些改革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工作质量和组织效率,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也是一种驱动,但是,在目前高校扩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成倍增长,许多教师感到负荷过重,体力不支,新的改革举措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生因素。学生,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本生具有生动、变化、个性差异显著等特点,对其教育的挑战性首先就会带给教师们相当的紧张感。加之现代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也使得老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在这同一时期,一项涉及师生关系的评价体制改革在许多院校开始实施,即由学生采用打分的办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无形中也给教师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内在主观因素主要与教师的个人特质有关。具有某种特质的教师在受到外在客观因素的刺激下,个体内部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压力体验。

人格因素。有些教师不能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和水平,自我期望值过高,易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教学成果一旦低于自我期望,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有可能转而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的,而是取决于外界的控制。这一类教师就更难应付外界的变化和压力事件,从而导致更低的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意识。在高校教师中,健康意识不够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反应在他们对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活无规律,就餐不定时睡眠无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很少且随意性大,有烟酒嗜好的也占到相当的比例。由于体魄的健康状况往往也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程度,较弱的体质造成过度的压力感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由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状态,进而对各个院校的工作成效产生相应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由于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首先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和医疗等物质待遇。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合法权益也应该通过法制化方式加以维护和保障。其次,要在全社会达成共识,认识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群体特殊性,并尊重高校教师及其工作,从而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和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

总之,造成高校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复杂的,只有通过综合的心理维护策略,在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较好维持,也才能保证高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1]赖恒静,邹小英.重庆市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7.

[2]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3]石林.工作压力理论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2.4.

(戴雪梅: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