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奇 刘亚丽
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同奇 刘亚丽
针对各级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探讨引入合作学习活动,旨在改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促进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本文系:西华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双元结构下元认知策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作用”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富有活力和适应力,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学家普遍关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5年Sharan所发展的团体探究法、Johnson所发展的共同学习法由于其实效显著而引人注目。之后出现的拼图法,小组游戏竞赛法以及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等等让这一教学法得到初步形成。这一理论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中国教育界对这一理论也十分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自21世纪以来,全国进行英语改革以来,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合作意识淡薄,结果导致英语综合技能并没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并最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同学反映课堂过程乏味,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未有明显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教师也常反映不好进行课堂管理,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积极反映,教学气氛难以调动,对学生的错误也难以得到一一更正。
首先,是师生比过小。英语班级规模普遍超过了教育学家设定的大班规模50人。超过这一人数教师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及对整体班级的控制力会减弱。而英语水平好和差的学生同在一个大班里,教师只能根据教案授课。差的跟不上,好的吃不饱。教学班学生越多,师生交互越少,甚至无交互活动,大多是“一言堂”和“满堂灌”。
其次,英语学习习惯的不利的环境。因为高考的反拨效应使得中学、中学教师、家长和教学过程都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在这一风气的指引下,学生训练的是知识的记忆和解题能力,学生之间是处于个人竞争的学习状态,愿意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指正,而不是自己去探求,因此中国的学生学习外语时有群体倾向。有群体倾向的学生愿意把自己看作整体的一部分。他们愿意接受大家的观点,有共同的目标,而不想暴露自己。
再次,教材教法和教学任务的困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差异,教材教法多样,还有通过各级考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法,取得最佳效果。但是这一做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种教学法理论的精髓及新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在这个学习模式中,合作是其核心概念。这里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者能够不断互助,完成学习过程,其习得目标和学习效果是多维和合作学习,在通常的教学应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方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帮助,取长补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合作这一模式不同于常见于学习过程的竞争模式,那它的重要性如何?合作学习涵盖了经验交流,社会传递,自我调解等环节;合作还是信息加工的一种手段。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记忆策略(记住重要的信息),语义组织能力(对信息加以重组或提炼),背景知识的扩展(学生彼此交换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有助于扩展各自的知识)和计划能力(对信息进行有目的和有筛选的处理)。另外,合作学习还能弥补竞争所破坏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改进学困生的畏难情绪。
(二)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采用合作学习是否可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是否具有实用性?
首先,就合作这一模式所进行的心智训练来说对中国学生很有必要。正如前面所述,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采用的大都还是竞争模式的教学,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付冲突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上缺乏训练,所以,采用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模式。尤其在语言学习这个领域,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纠正式反馈,能大大增加语言习得的可能性。
其次,英语能力与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大班学习是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合作学习可以避免在课堂上教师全程控制学习过程,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促使同组同学互动,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完成任务。小组活动也能使学习者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目的语。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活动
针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合作学习的课堂设计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第一,中间的笔,教师让学生组成为3到4人的小组,提出一个无确定答案的问题,在小组内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发言时同组成员都只是倾听,表达完后该成员把自己的笔放在桌子中间,直到每位成员都发言。然后老师随机拿起一支笔,让同组一位同学重复这支笔所属同学的观点。这样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锻炼了分享,表达和倾听能力。
第二,口头报告,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依次)准备“课前口头报告”。内容限定为有趣的幽默故事,笑话,经典的句子,班级活动,课程心得,天气报告等等。这些内容要求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完成并推选报告人(可要求每次的报告人不一样)。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采用作业互评法,课文角色扮演法,重点内容分析法等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合作学习,可以在多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运用时扬长避短,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就可以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1]Littlewood, W. Def i 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2]Nabei ,T.&M .Swain.Learner awareness of recasts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Acase study of an adult EFL student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Awareness,2002.11.
[3]田占慧,田园诗.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李同奇: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应用语言学。刘亚丽: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