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藏族学生习得L2普通话的现状分析以及施教建议

2011-08-15 00:45:37乔庆刚耿淑杰张鹏飞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韵尾儿化藏语

乔庆刚 耿淑杰 张鹏飞

内地西藏班藏族学生习得L2普通话的现状分析以及施教建议

乔庆刚 耿淑杰 张鹏飞

自1985年国家举办内地西藏班以来,各班为圆满完成此项任务,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提高藏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因而成为西藏班教学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旨在调查、分析西藏班藏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对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重点进行梳理,找出制约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瓶颈,提出合理的学习对策建议。

西藏班 藏族学生 普通话学习 现状与对策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利用内地的办学条件和师资优势,在全国开办西藏班,加速西藏人才的培养。从1985年开始,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全国17个省市的首批18所学校承担了此项任务。西藏班的教学语言除藏语文课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普通话教学或普通话辅助教学(英语),藏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着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学业成果。

一、制约西藏班藏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瓶颈

结合问卷调查、抽样录音分析以及多年对西藏班藏族学生进行普通话测试培训的实践中,可以将制约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瓶颈归纳为四个:

(一)声调是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瓶颈之一

普通话和藏语都有声调,声调是它们的语音组成部分。但是,普通话和藏语声调,其调类、调值、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有很大不同。从音节发音来看,大部分藏族学生是读不准普通话的上声的,或是干脆将阳平与上声读成一个音调。同时在语流音变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音调错误,如在双音节或多音节中将阳平读成近似上声调,或是将上声调读成近似阳平调等。西藏班藏族学生存在的上述语调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二)声韵发音是制约藏族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另一瓶颈

调查问卷和抽样录音显示,由于藏族学生初来内地学习的方言区的不同,出现的声韵发音的错误或缺陷也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分不清或发音不准确;有的同学儿化音生硬不自然,有的同学前、后鼻尾韵音n、ng分辨不清,还有的同学将声母n和l混淆,比如在四川重庆的藏族学生将“男”发成“兰”。等等诸如此类。

(三)“语言仓库”储备不足,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

西藏地广人稀,个别地区环境恶劣,造成教育发展差异很大。调查中发现,有64.3%的受访者从小学开始学习普通话,还有10.4%的受访者从初中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区内藏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出现的不均衡形象,加上习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使得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高(问卷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不会有意识的学习普通话),致使大部分藏族学生词汇的积累不够,语言仓库储备明显不足,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

(四)藏族学生的普通话交流环境不广泛,阻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全国70多所西藏班,有28所是集中办班,即藏族学生集中编班、编宿舍。调查中显示,藏族学生除与内地教师交流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高外,他们在班级、宿舍与同学的交流以使用藏语为主,普通话交流环境的缺乏,阻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这也说明,一定程度的藏族学生与内地学生合班、合校对于改善学生语言环境是必要的。

二、西藏班藏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施教对策

藏族学生的母语是藏语,普通话是其第二语言,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二者关联的基础上,提出西藏班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合的施教对策。

(一)声调发音指导

西藏班的藏族学生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普通话音节中的声调成为他们学习的“拦路虎”,教学中可结合普通话和藏语声调的异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发音指导。

普通话和藏语均有声调,除轻声外,二者都有四个声调。藏语的四个基本声调是:高平调(高而平)、高降调(由高到中、由高到低)、低升调(由低到中)、低升降调(由低升到中再降到次中)。汉语的四个基本声调是:高平调(高而平)、中升调(有中升到高)、曲折调(由次低降到低再升到次高)、高降调(由高降到低)。

对比不难发现,藏语的一号调、二号调都能在普通话四声中找到相同(阴平调)或相近(去声调)的调值,但藏语的三号调、四号调不但在普通话四声中找不到相近的调值,而且还出现了与普通话的3声(上声)相反的调值。因此对藏族学生阳平、上声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普通话和藏语两种语言声调的异同,重点领悟二者的不同点,克服母语的惯性思维,抓住普通话声调的发音要领,并辅助以具体字词进行反复发音练习。

(二)声母、韵母发音指导

通过分析西藏班藏族学生声母、韵母的发音规律,得出他们发音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我们将借助其母语正迁移以及发音图例教会学生认识发音部位,学会发音方法,最终完成准确发音。

第一,z、c、s和zh、ch、sh的混淆是其发音共性之一。

z和zh发音要领在于z发音是舌尖抵住上齿背而zh的发音可在z的发音基础上完成,使舌尖翘起后移抵住硬腭前部发音。c和z的发音情况与ch和zh的发音情况大致相同,稍稍区别的地方就是其呼出的气流较强。s和sh发音要领在于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而sh的发音是在s发音基础上,舌尖上翘后移,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

z、c、s和zh、ch、sh的发音均可在藏语辅音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发音。z与、c与、s与和zh与、ch与、sh与。发音部位上z与、c与、s与同为舌尖前音,zh与、ch与、sh与同为舌尖后音;发音方法上z与和zh与均是清、不送气、塞擦音,c与和ch与均是清、送气、塞擦音,s与和sh与均是清、擦音。这样一来,藏族同学借助母语正迁移效应亦可轻松掌握z、c、s和zh、ch、sh的发音。

第二,前鼻韵尾n和后鼻韵尾ng的分辨不清是其发音的另一共性问题。

普通话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ɑn—ɑng、en—eng、in—ing、iɑn—iɑng、uɑn—uɑng、uen—ueng分得十分清楚。但部分藏族学生存在着混读的现象,或者都读成鼻音n收尾,或者都读成鼻音ng收尾,有的把“忠臣”读成“忠诚”,有的把“天堂”读成“天坛”。

前鼻韵尾n发音时舌尖抵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像表示同意时发出的“嗯”的声音,如“认真”的韵尾。后鼻韵尾ng发音时舌根后缩顶住软腭,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如“刚强”的韵尾。前鼻韵尾n与都是舌尖中、浊、鼻音,而后鼻韵尾ng与均为舌根、浊、鼻音。

第三,卷舌儿化音生硬、不自然是绝大多数藏族同学的“通病”。

在藏语的辅音和元音中没有卷舌儿化音,也没有相类似的发音,因此,藏族学生在读普通话中的卷舌儿化音时,就显得很吃力,读得很不自然。要使他们能标准的发出卷舌儿化音,还要从发音的部位和方法入手。er是典型的卷舌儿化音,其发音时口略开,舌位居中,唇不圆,在发e的同时,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由前面看得见舌头卷起时的背面”。其他词语的儿化即儿化词的读法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卷舌的动作即可。

(乔庆刚: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教学。耿淑杰:河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张鹏飞: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韵尾儿化藏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客联(2022年2期)2022-04-29 22:05:07
有趣的“儿化”
汉藏语及其音乐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24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西藏研究(2017年3期)2017-09-05 09:44:58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西藏研究(2016年5期)2016-06-15 12:56:42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布现状及原因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