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丽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刘向丽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音乐教育从艺术的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展示了艺术教育的功能,它既能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又能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协同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好的内容之一。关键音乐教育从艺术的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展示了艺术教育的功能,它既能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又能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协同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好的内容之一。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话题。素质教育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审美情趣,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素质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陶行知先生极为重视音乐教育,并为普及、推广音乐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对早期中国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刺激受教育者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轻松、活泼的优良教育与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保持舒畅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音乐教育。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一生受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二)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歌;如《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北京的金山上》……用这些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可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往往胜过一堂枯燥的政治课;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东方红》、《浏阳河》、《国民革命歌》、《小松树快长大》……这些歌就是今天唱来依然使人激情满怀,催人奋发向上,还有贴近学生的儿童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小号手之歌》、《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更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现代出现的一些歌曲《走进新时代》、《祖国祖国多美丽》、《跨世纪的新一代》……用这些歌来教育学生,可使他们在革命先烈的影响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音乐教材是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能够强烈的体现出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培养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上,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最好的方法之一
音乐教育不仅是和平时代的娱乐教育,而且是足以左右群众心理的一种最有力的精神教育。这一伟大的事实成果,体现在抗战时期,是艺术的力量冲破了政党的隔阂、阶级的隔阂,缓和了国内各民族的矛盾。音乐的感召力,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中国危亡时期的民众教育责任。《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一批爱国救亡歌曲,激发了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催人奋进,极大地鼓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到底的精神。音乐这种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其传播速度和民众自觉地参与程度是其他方式难于达到的。这种受教育的结果不仅限于学校,而要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上去,取得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所以它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良好方式。
(五)音乐教育还可以起到提高人“情商”的作用
情商:情绪智慧,指人的乐观与悲哀、急躁与冷静、大胆与恐惧、深思与直觉等情绪反应的程度,也可说是一种理解,调控和运用情绪的能力,使自己能有合乎智慧的行为表现,在诸种教育中,音乐本身就有调节心绪的作用。
音乐教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致达到启迪智慧、进化心灵、愉悦身心的作用。如对学生进行《国歌》、《国际歌》、《红梅赞》、《蝶恋花》等革命老歌的教唱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还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振奋的良好风貌,也养成乐观豁达,聪明理智、通情达理的健康心理以及行为习惯。
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也就是说,人们不但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升华,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和慰藉。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的: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种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或音乐教育仅是技巧教学的错误观点,毫无疑问是应该摈弃的。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搞好音乐教育必须深化音乐教育改革。
(刘向丽:淄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