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探索

2011-08-15 00:45:37孟凡春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师生

孟凡春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探索

孟凡春

学校校园安全文化既隶属学校校园文化,又在全民安全文化的范畴之内,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综合的以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为宗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力量。构建学校校园安全文化要求从其具体载体研究出发,做到有组织保障,有具体实施队伍,做到内容的人本性和不断创新,从实际出发,能适应师生、员工、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要求。

校园安全文化 载体 人本性 创新

本文系: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辅导员专项)资助项目。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危害学生、影响教学的各类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从战略高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从建立和谐校园出发,进一步规划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校园安全文化理念,不断创新,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内部及周边的安全隐患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一)学校意外伤亡事故及其他各类安全事故明显增多,校园内科研、实验场及其周边道路、宿舍、公共设施、娱乐休闲等成为事故频发场所,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突发性的特点,安全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关心教学、科研领域的安全,保护师生在教学、科研、实验、娱乐活动等各种场所的安全,已成为当前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健全安全硬件的同时,在软件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从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角度审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将校园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真正贯穿在各项活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

(三)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安全素质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全校师生安全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方针的战略措施,是组织发动师生“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

二、校园安全文化定义

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定义有的学者曾提出过认为,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

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封闭的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一个系统总是要不断加强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可能进步和发展。因此说,完全局限在个体的时空内而企图穷尽学理的无限延伸,是任何研究者都无法企及的。交叉研究自然成为促进每一个研究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必由之路。我们不妨将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众多交叉领域中的一种进行分析。

首先,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安全文化”,有研究者认为“就是安全价值、信念、道德、传统、风气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强调安全文化的意识形态表现。涵盖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交通安全文化等。校园安全文化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而存在的。

其次,校园安全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题中之意。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形象为外部表现,以校园规范为活动平台,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内容,为校园人所创造、所拥有、所认同并受之以濡化,与社会文化紧密互动的一种特定的社区文化。”校园安全文化是与校园社团文化、课堂文化、寝室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等校园文化子系统相统一的。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交叉组成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和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以预防和消除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研究

一般来说,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次,校园安全文化也应由这三个文化层所构成,从而构成搭建校园文化建设载体。

制度层面:它主要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制度,还包括对师生员工的安全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规定着学校师生在共同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价值理念。它体现着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因此,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全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

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建设学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要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

第一,在载体的设计要坚持内容的人本性,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负责公共安全管理的人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用知识、能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贴近广大师生员工热情服务、排忧解难。二是安全教育和设施、制度、机制等建设应“以人为本”,从切实需要出发,以师生员工乐于接受、学校能够承担的方式、方法进行,充分尊重人的情感诉求。只有坚持内容的人本性,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深得人心、顺利进行。

第二,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为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建立组织保障。在具体的学校建设中,我们可以进行分工,由学校的各个不同部门具体负责,一由保卫处负责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和负责安全设备管理;二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三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四由科研和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和科研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等。建立职责明确和分工明细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构建校园园安全文化建设载体的具体实施组织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使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专业的安保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队伍以及学生骨干队伍。在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意识, 积极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1]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2005.

[2]孙晔.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J].现代情报,2002.

[3]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海风出版社,2001.

(孟凡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师生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24期)2017-03-29 20:24:49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