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的省略衔接及翻译

2011-08-15 00:42叶林果
飞天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心词词组省略

叶林果

语篇的省略衔接及翻译

叶林果

Halliday与Hason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将语篇定义为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的段落。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衔接[1]。他们把衔接看作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并将衔接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e)、省略(ellipsis)、连接词语(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本文主要从衔接手段中省略在中英文中的差异来看翻译中的一些技巧。

省略是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1]。这里指的是句法上的省略。根据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的经济原则[2],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语言单位,从而以较少的力量消耗来传达较大量的信息[3]。说话者采用经济的表达方式不但能减轻编码的负担,而且可以使听话者比较容易地解码。省略不但使语言表达更为简洁,而且使新信息更加突出,从而使语言交际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信息上,以产生更好的交际效果。

省略可以分为三类:名词性省略(nominalellipsis)、动词性省略(verbalellipsis)以及小句性省略(clauseellipsis)。

名词性省略指的是名词词组内的表示事物意义的中心词的省略,各种修饰成分的省略,以至整个名词词组的省略。名词省略可以沿两个方向展开,自左向右的为“左省略”,自右向左的为“右省略”。左省略主要是保留以名词形式体现的表示事物语义的中心词,对其前面成分作不同程度的省略。右省略就是对表示事物意义的中心词的省略,在原中心词被省略后,名词词组中的修饰成分将提升为中心词。在这些修饰成分中,类别词由于在语义上对事物的从属性太强,而且省略后易出现歧义,所以类别词提升为中心词的情况较少;相比而言,表物体性质词和数量词在原中心词被省略后就常作为中心词。汉语和英语在这点上是相似的。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She wore the blue dress,but the pink suits her better.

-Quir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我进过各式各样的剧院,见过各式各样的舞台,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

——柯灵《无名氏》

在“pink”和“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的后面分别省略了中心词“dress”和“舞台”,相应地,表示性质的“pink”和四个“的”字短语就上升为了中心词。

动词性省略指的是发生在动词词组内的动词的省略或整个动词词组的省略。动词省略也可分为左省略和右省略,这是根据动词词组的构成方式来区分的。英语的动词词组最长时可以有五个成分:may have been being done,而其中done为实义动词,done之前的定谓部分就是表示情态或表示时态的操作动词。由于英语动词词组中的实义动词位于操作词的右方,所以右省略就是实义动词的省略;左省略就是操作词的省略。在英语中,左右省略的情况都很多。在下面的例子中,前一句属于右省略,省掉了“been swimming”;而后一句属于左省略,省掉了“havebeen”的结构。

Have you been swimming?Yes,I have.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Swimming.

英语中除了动词词组的部分省略之外,动词词组在上下文衔接紧密的情况下还可以整个被省略掉。譬如在下例一句中的“wasto”后和二句中的“conference”,“writing”,后都分别将动词“come”和“makes”省略掉了。

Is John going to come?-He might.He was to,but he may not.

——Halliday and Hason:Cohesion in English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F.BaconOf Studies

汉语中也有动词省略的现象,但由于汉语是孤立语,不能在动词的形式上进行变化来表示时态,所以汉语出现的动词省略多为右省略,也就是实义动词的省略。而且右省略多发生在操作词为情态动词的情况下,在对话中很常见。下一例句中英子回答秀贞就只用了“会”,而省去了后面的“打盆水”这个动宾短语。

秀贞用袖子抹着她鼻子上的汗,对我说:“英子,给我打盆水来会不会?”我连忙说:“会,会。”

——林海音《城南旧事》

小句性省略指的是整个小句或小句的一部分被省略的现象。这种省略现象最常出现在肯定和否定回答的句式中。回答只用简单归纳性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省略了之后具体否定或肯定的内容。例如:

Cliff:You haven’t told him yet.Alison:Not yet.

——OsborneLook Back in Anger

对话中Alison的回答只保留了否定的成分而省略了否定的具体内容“youhavetoldhim”这样的一个小句。

除了非常确定的回答是与否之外,还有另一些表示不确定或猜测性的词语,后面也可以省去小句。这类词,如英语中的“surely”,“probably”,“possibly”,“supposedly”,和汉语中的“或许”,“可能”,“不一定”等。下面两例中的“perhapsnot”和“那也未必”都是表示不确定的答复。

Isyourbrothergoingwithyou?Perhaps not.

(孙柔嘉)“你怎么会气?你只有称心。”

(方鸿渐)“那也未必,我有什么称心?”

——钱钟书《围城》

通过前面在衔接手段之一的省略方式上的比较上看来,中英文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小句性省略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而这种语法层上的差别却是汉英两种语言本质上不同点的体现。就省略而言,英语的省略多数可以从形式标记和上下语法关系中推断出来;而汉语省略则很少受语法和逻辑的约束,只求全篇语意通达,顺畅。英汉在省略衔接方面的诸多不同也要求我们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英汉各自的行文语法特点,灵活处理两者的不同之处,以求译文的达和顺。正如奈达所说的一样,“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遵守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原语的信息用译入语独特结构表达出来”[3]。

首先,无论译什么,怎么译,首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理解原文,也就是编码的过程。在分析和理解原文时,要通读全文,不可断章取义,从上下文的衔接关系中,准确地分析出被省略的成分。这关系到下一步转码过程中能否准确无误地传达作者的原意。

接下来的就是转码的过程。由于汉语是一种“意合”为主的语言,所以汉语中最常见的是主语的省略,特别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比如在《红楼梦》中有一段对林黛玉看《西厢记》的描述:

黛玉把花具都且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一段下来,只有文段开头有提到主语,之后的分句只有动作的先后,空间的转移为连接。但这都毫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反而觉得一路读下来,酣畅淋漓,甚为流畅。而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对于接连发生的动作,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的修饰目的,一般很少用动作平行展开的结构。因为这样会使文章结构过于简单而缺乏句型的变化和语言的动感。因而英语多用一个动词加上其他动词的不定式、现在分词、独立结构等相应的变化形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主语相应的所有格、代词形式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遇上汉语语段中主语省略较多的情况,也就是一个主语引导一系列动作时,往往根据汉语语段的意义来划分意群,长句切为短句,并加上适当的主语相应的所有格、代词等形式来进行翻译。如在《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经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译文: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 who used to drink his wine standing.A big,pallid man whose wrinkled face often bore scars,he had a large,unkempt and grizzled beard.And although he wore a long gown it was dirty and tattered.It had not by the look of it been washed or mended for ten years or more.

原文中第二句中的“他”带了三个分句,而第三句中的“他”也省略掉了。译者在处理第三句中的省略时,先是根据英语习惯和语法要求补充出了省掉的“he”;进而根据意群将第三句处理为两个小句,第二个小句由“it”引导出来,“it”代指上一小句中所提到的“alonggown”。而译者在翻译第二句“he”引导的三个并列结构的形容词短语时,也灵活地用“man”,“he”,“whose”相照应的结构将其连接起来,使得译文语句十分连贯通顺。相反的,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句意和理解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减少主语或主语相应的代词,所有格的出现率,使译文可以更富有弹性,更为流畅。下面的一个例子:

Calmly mother looked around before she turned back fearlessly,closing the door behind her and dashed to the window.

母亲镇定地环顾四周,然后毫不畏惧地转身回到屋里,顺手关上门,一个箭步奔到窗口。

英文中分别用了“mother”的代词形式“she”和宾格“her”,译者根据中文特点,灵活处理,都没有译出来。这样的省略不但没有影响句意,反而使语言显得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除此之外,汉英文省略上的另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谓语动词的省略,特别是实义动词的省略,上文中曾提到过英语可以借助于时态标记或情态标记等语法手段将实义动词省略,因而英语中实义动词的省略是很常见的。然而汉语在相同的情况下,则主要通过重复原词的方式或借助其他词汇手段的方式来表达意义。根据汉英在动词省略上的不同,在翻译时要灵活处理。英译汉时,对于动词词组中实义动词的省略,我们一般用在译文中补充重复省略部分的方法。

中英文省略衔接方式还很多,本文只就主语省略和动词省略中英文不同的特点及相应的翻译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综上而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发展史和语言起源决定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汉语这种重“意合”的语言,在衔接方式上,多省略主语及其相应形式而较少省略动词,追求流动的韵律和节奏感,形散而意不散;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多保留主语及其相应形式而常省略动词,力争结构的完整和逻辑连接,文章严谨而层次分明。因此,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适当补充,在语义和结构上加以调整,使译文通顺、流畅。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Halliday,M.A.KandR.Hasan.Cohesion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叶林果,西华大学西华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中心词词组省略
“省略”讲解与训练
英汉口语中名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中间的省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
副词和副词词组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