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de 语言张力与诗意空间

2011-08-15 00:49辽宁刘亚明
辽河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组诗诗人诗歌

辽宁/刘亚明

位于渤海东北部的辽东湾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资料记载,辽东湾西起中国辽宁省西部六股河口,东到辽东半岛西侧长兴岛,这里有雄浑壮美的大辽河、辽河、大凌河等入海河流,有浩荡无边、苍茫如海的芦苇荡,有碱蓬草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海滩”景观,有稻香蟹美的风光景致……选择这样一个背景下的大题材,对于李晓泉的诗歌写作无疑是一个考验。油田技术工人出身的李晓泉,熟悉并热爱他从事的油田工作。十几年间,他从油田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干部、生产科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潜心苦读、钻研诗歌写作技艺,凭着自己持之以恒的追求与超乎寻常的灵感,加上令人艳羡的才气,使得他大踏步地走进了诗歌殿堂。尤其近几年,他的诗歌屡屡登上《诗刊》、《星星》等全国有影响性报刊,并多次在全国诗歌大奖赛上获奖,成为颇具实力的青年诗人。

李晓泉是一位潜心挖掘也善于表现身边题材的诗人。他所在的辽河油田在辽河平原、渤海浅海等地勘探开发,他把自己早已完全融入了辽东湾这片热土!如此说来,李晓泉是不能不关注周遭一切的。通过对《辽东湾(组诗)》的仔细阅读,我不禁又一次对李晓泉刮目相看。从组诗题目上,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一目了然。组诗由8首小诗构成,且都属于短诗,我们不难发现李晓泉的诗歌写作是严谨认真的,表现在语言张力和诗意空间方面,也是让人振奋的。偌大的辽东湾需要与诗歌结缘,很多的人和事物都蕴含着美的品质,也期待着诗人将美的事物收集整理,升华为简约的诗歌,呈现给世界。近些年,专题描述辽东湾的诗歌并不多。在人们的瞩望中,李晓泉拿起了手中的笔。你看,多么秀美的辽东湾呀,那波浪在李晓泉眼中也拟人化了:“说到波浪,我看了看她眼角的皱纹/野风吹着年轻的潮水,也动荡着她满月般的身子/鸬鹚九只,九个小脑瓜像九朵沉沉的麦穗/摇橹声仿佛是从她粗布衫里传来的”(《船娘》)。波浪——眼角的皱纹,多么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在《船娘》这首诗歌中,竟然自然合理地存在了。由此可见,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美,成为李晓泉的一贯风格。这组诗,使人沉浸在一种发现美、体验美感和颂扬美好生活的状态。品读这样的句子,其背后的诗歌语言张力和想象空间不言而喻。就个人的阅读而言,我喜欢李晓泉这样生活化的诗歌,就是用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盈、最完全的事物或情感。这样的诗歌,读后在人们的脑际总会萦绕、升腾。在创作方法上,我更喜欢李晓泉这种身临其境的诗歌引领。这样的引领,往往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把自己混迹于熙熙攘攘的大众人群之中,用一种自然暂缓的语气平稳地过渡指引,进而达到从现实的主线出发,步入神圣的诗歌境地。应该说,李晓泉的这组诗歌富于时空的穿透力,隐含着一种辽阔与梦想,其中不乏独特的视野和优美语言阐发的唯美意境。

也许诗歌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魔力。这种魔力,体现在诗歌的写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对诗歌写作者而言,诗歌能让人沉浸在“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状态,多么难能可贵呀!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多少诗人尽管有诸多的生活与官场上的失意,但当他们总能满怀信心、虔诚地面对诗歌。对于读者来讲,诗歌给人带来的读后快感,是其他文学体裁不能取代的。这里,我们不说那些千百年经久不衰的古诗,单说现代人的诗作,诸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郭沫若的《炉中煤》、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北岛的《回答》、舒婷的《橡皮树》等这些直抵读者心扉的诗歌作品,一时间拨动着国人的心,甚至成为“冲锋的号角”、“严厉的皮鞭”,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确,读好诗是一种享受,甚至受益终身。正因如此,我一直把读一首好诗当作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纵观《辽东湾(组诗)》,李晓泉在运用诗歌的语言,向我们推介辽东湾的同时,像孩子用搭积木的形式,把整体的事物用零星的物件一一构架。碱蓬草、芦苇、滩涂都是我们熟视无睹的景物,这里被李晓泉巧纳组合成新鲜而充满生机的辽东湾。这不仅体现了李晓泉的一种社会责任,还表现出他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一点一滴开始,从一草一木开始。《辽东湾(组诗)》运用诗歌的样式,宣泄着诗人的情感,表达了生活在这里人们的一种久违的心境,说出了很多人想说的唯美语言,袒露了蕴藏在辽东湾畔每个人心中共同的爱。然而,聪慧的李晓泉并没有在诗中对辽东湾直接地喊出:我爱。他在《遥望》中说:

我已经分不清了,浩瀚的大海与天空谁更苍茫

有时几朵白云仓促飘远,有时巨大的浪花拍打着空旷

我已经分不清了,一望无际的滩地和茫茫的芦苇

谁把谁抱紧,一个人站在海边,像一根

被生活磨亮的针,我已经分不清了那些单薄的小船

和光芒四射的灯塔,如何悄悄关爱着

谁都会看得出来,这不是诗人视觉的迟缓与差异,不是“分不清”,而是“一望无际的滩地和茫茫的芦苇,谁把谁抱紧”,“那些单薄的小船和光芒四射的灯塔,如何悄悄关爱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一种语言的突破和诗意的创造。这时,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诗人对辽东湾的爱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爱。这些“说不清”,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自我放大着心中的美好,仰望着心中的崇高。如此既不脱离现实,又不迷离自我的完美表达,反映出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李晓泉这种忠实于生活的写作态度、艺术探索精神,以及诗歌的结构、语言方式等,对于有志于类似家乡题材诗歌的写作者,或许提供了某种启示和借鉴,会引起一些思索。

诗歌是文学的贵族。这些分行排列的字词,无不充斥着生命的知性与智慧,进而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从中体验诗歌艺术带来的启示和快感。《辽东湾(组诗)》,让读者回味的东西有很多。我们顺着诗人设计的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不断地切入、转换、凝思,铺陈出辽东湾一幅壮大的场面。一句句平淡的语序排列组合,将生龙活虎的辽河、铺天盖地的芦苇、一望无际的滩涂跃然纸上。比如,说到幸福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李晓泉这样理解:“……而一只小海龟,正用它的慢/丈量着潮水的宽度//我和时间不约而同地停下/在辽东湾,我常常陷入一种/宁静而平常的幸福”(《幸福》)。真是神来之笔,幸福在李晓泉的笔下才短短9行,就概括得如此恰到好处。文字质朴形象,结构紧凑,满含深情,诗意读起来不觉得乏味,表达的十分贴切,极富色彩和动感。再有,对于辽河入海口,李晓泉再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述:“我在等一条河回头,转身,浩浩荡荡来了/在落日的余晖中,一群鸥鸟清脆的鸣叫里,我在等/那些巨大的浪扑上来,又缓缓地退去/我在等沙滩上的一行脚印,身后芦苇忍住了光”(《辽河入海口》)。还有,“扯着嗓子喊,仿佛那一片片红是我们喊出来的”、“一个滩涂长大的人,眼中飘着云朵,雁鸣”、“我惊叹于那些赶海的人,一粒粒小小的蚂蚁/在小船上颠簸,潮湿的裤管上沾满了命运的盐巴”……这样其诗歌的语言张力和诗意空间,把辽东湾的概念举重若轻地转换为鲜活的诗歌艺术形象和语言,化陌生为熟悉,化平淡为神往。这种艺术创作,以小见大,极致地阐发了个人独特情感,力透了诗人创作的写实空间,也显示了李晓泉不凡的思维与创造力。而这些,只有对辽东湾颇为熟悉并且在诗歌写作上有相当经验和出色才华的诗人才可能做到。于是,我们看到的辽东湾,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亲可爱。

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不断崛起,焕发了辽东湾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以五点一线为标志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开发开放战略。这些,也正迅速改变着辽东湾畔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奔涌的时代大潮,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诗人都应欣然地参与其中,在生活的沃土中用自己手中的笔不断地耕耘,汲取新的营养进行诗歌艺术的再创造。我们也相信李晓泉将不负众望,沿着辽东湾辽阔的土地寻找更广泛的诗歌创作领地,写出有关辽东湾的更多更美的诗歌。

猜你喜欢
组诗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可见光(组诗)
苍凉组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