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交范张鸡黍》二刊本的不同

2011-08-15 00:43潘岩伟
群文天地 2011年8期
关键词:改动曲子范式

■潘岩伟

《死生交范张鸡黍》在《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中虽然在故事情节方面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元曲选》中的版本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版本做了诸多增删修改,如增加了宾白、对曲词做了增删和修改、删除了第四出的十二支曲子等。这些修改反映出臧懋循的“当行”、“本色”的戏曲理论;同时,这种修改也反映出宫天挺和臧懋循二者思想观念方面的不同。

《死生交范张鸡黍》说的是范式和张元伯之间有信有义的友谊。范式和张元伯二人在告归乡里之前相约在张元伯家再相聚,张元伯杀鸡具黍招待。范式应约千里而来,走时又和张元伯约定于范式家相见。可是张元伯却于其间病逝,范式得张元伯托梦,奔走千里来送别。后得丞相第五伦的举荐,范式做官,张元伯也赠封官职。

《死生交范张鸡黍》现今存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称元刊本)和臧懋循编订的《元曲选》(下称臧本)中,虽然二者“剧情无甚出入”,但臧本对元刊本做了许多增删改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和改编者在对戏曲的不同态度以及二者生活政治态度。

一、宫天挺及《死生交范张鸡黍》

《死生交范张鸡黍》的作者宫天挺,字大用,大名开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宦居江南。他曾任钓台书院山长、遭权豪诬陷,虽然事情得以辨明,也不见任用。宫天挺是元代后期的戏曲作家,钟嗣成《录鬼簿》中说他“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卒不见用。”他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的父亲为莫逆之交,与钟嗣成幼时常得晤面。钟嗣成后来在吊词中说他“豁然胸次扫尘埃,久矣声名播省台”,可见其为人。宫天挺工诗能文,但是诗文现在都已佚失。所作杂剧今可知的有6种,现存《死生交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两种,皆取材历史故事。宫天挺写作历史剧,抒发了失意文人的愤恨情绪,寓有托古讽今的明显意图,在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较为难得。但也表现了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思想在本剧当中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如第一折中的【天下乐】和【幺篇】等曲子:

【天下乐】方信文章可立身。今人,被名利引,赤紧的翰林院老子每钱上紧!怕不歪吟得几句诗,胡诌的一道文,(带云:)心术不正,何足论也,一味地立碑碣谄佞臣。

【ㄠ篇】这魔君,又没甚功勋,却交他画戟朱门,列鼎重裀,赤金白银,翠袖红裙,羊马成群,花酒盈尊。有一日天打算衣绝禄尽,着这个吊脊抽筋。小生白身,乐道安贫,视此辈何足云云。满胸襟拍塞怀孤愤,将云间太华平吞。大丈夫若是言无信,枉顶天立地,束发冠巾。

这几支曲子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把居要津的官员们肥肠满肚、贪污受贿、醉生梦死的不学无术的形象,读者一观,便觉义愤填膺,磨牙切齿。这几段曲子真实地反映出作者宫天挺对官场昏暗的痛恨和讽刺。这也可以从作者对“范张鸡黍”这一故事的改编当中一窥端倪。“范张鸡黍”事出《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小生白身,乐道安贫,视此辈何足云云。满胸襟拍塞怀孤愤,将云间太华平吞。大丈夫若是言无信,枉顶天立地,束发冠巾。”像这样“安贫乐道”的唱词在本剧中有多处,反映了作者在仕途不顺之后的逃避现实的思想。

二、臧懋循对《死生交范张鸡黍》的改动

1、对曲词做了改动

臧本几乎对元刊本中的曲词都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动,如第四折【醉春风】一曲元刊本对臧本的改动:

【醉春风】我与你垒高冢卧麒麟,栽长松引凤凰。死生交金石友志诚心,又不是说谎,人都道是狂,都这般讲,讲。今日浮丘,有朝得志,恁时改葬。

【醉春风】我只待垒高冢卧麒麟,栽长松引凤凰。这死生交金石友志诚心,怎道得谎谎。今日个浮丘,有朝得志,我将你恁时改葬。

从臧本对元刊本的改动来看,个别词语的改动,更加有利于突出和表现人物形象的感情色彩,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利。如将“我与你”改为“我只待”,就把原著里平平的述说变得更有力度,显示出范式急切心情和除了此事之外别无考虑,更加突出了二人之间的情谊,范式的形象在这几字的变动之间得到了一个细节具体的体现。

臧本改动后的曲词口语化比较明显,更适合舞台演唱,更易于普通观众的接受。另外,在臧本中删除了元刊本中反映社会世道人心的“都道是狂,都这般讲,讲”一句,使这支曲子原本所要表现的讽刺揭露世道人心的效果消失,减弱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2、增加了宾白

元刊本中的《死生交范张鸡黍》除了范式的宾白之外,便只有唱词。而到了臧本中,许多曲子前后甚至曲词之间都加入了宾白,如元刊本第一折开始的几段唱词如下:

【油葫芦】道统相承十二君,三圣人。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孔子书,齐鲁论,不离忠恕传心印,以此上天子重贤臣。

【天下乐】方信文章可立身。今人,被名利引,赤紧的翰林院老子每钱上紧!怕不歪吟得几句诗,胡诌的一道文,心术不正,何足论也,一味地立碑碣谄佞臣。

这几段唱词中作者通过对“前皇后代”、“名人古书”的叙述,意图和当下的昏暗无道的官场进行对比,以讽刺后者。但是到了臧本中,臧懋循通过加入宾白等,就把作者的这一意图有所改变或削弱。虽然臧本中依然保留了【天下乐】这一支曲子,但是这时候的讽刺就变成了向王仲略说明“名人古书、前皇后代”的附属,讽刺的意味和效果远不如原著。

3、删除了第四折的十二支曲子

臧本对元刊本最明显的改动就是删除了第四折中的十二支曲子。这十二支曲子是:

满庭芳、普天乐、快活三、鲍老儿、八煞、七煞、六煞、五煞、四煞、三煞、二煞、尾声等。

此外,在臧本的最后还有结尾的一曲【煞尾】是臧懋循自己加的,原著中并无:

【煞尾】我为甚觑功名不在心,也则念穷交不忍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盟与那后人讲。

先来看被删的十二支曲子。这十二支曲子主要说的是官场腐败,有才有德之人不能得用以及向往“乐处是天堂”的安贫乐道思想。这反映出宫天挺对官场的愤恨之情,以及在官场权贵把持,进仕无门之后逃避现实的思想。而在臧本之中,这些曲子被删掉,反映出臧懋循实际上对宫天挺愤恨情绪和逃避现实思想的离弃。这在臧本所加的【煞尾】一曲中得以明显直白地表现。在这段唱词中,范式直言自己想得到功名。之所以不把功名放在心里的原因,只是“念穷交不忍忘”而已,和宫天挺的原有的逃避现实、无心功名的根本思想是完全背离的。

三、臧氏改动原著的原因

1、臧氏“本色”、“当行”理论

臧懋循不仅是个戏曲家,而且是个戏曲理论家。在戏曲理论方面他主张戏曲创作要遵循戏曲创作要遵循“本色”和“当行”的原则。所谓“本色”指的是戏曲要反映现实生活,正如臧懋循在《元曲选》序言二中所说:“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此外,在戏曲语言方面也要遵循语言“本色”的原则,反对堆砌词藻,要用“雅俗兼收、串合无痕”的本色语言来达到元曲的“不工而工”的妙境。所谓的“当行”指的是戏曲要曲尽人情,惟妙惟肖地反映生活,表现故事情节,要使戏曲适宜于舞台的实际演出,并且能够有带动观众喜怒哀乐的情感魅力。

正是在“本色”、“当行”理论的指导下,臧懋循在改编《死生交范张鸡黍》时加入了大量宾白,详细介绍人物的活动,起到了连贯故事情节的作用。使剧中的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这些宾白把唱词之间贯连起来,使故事情节变得完整和连贯,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曲词的改动,使戏曲演唱的语言更具口语化和生活气息,这一方面反映了戏曲语言“本色”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舞台演出的需要,因为只有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本色”的语言,才能够得到观众的接受和喜爱。

如果说臧氏在《死生交范张鸡黍》加入宾白和改动一些曲词是为了戏曲演出的实际需要,那么删除第四折的十二支曲子,则是他对原著所表现思想的否定。

在改编后的《死生交范张鸡黍》中,臧氏所反映出的是对功名的热衷和追求和对逃避现实思想的离弃。在臧本的楔子里,范式为孔仲山出办法,让他把万言长策交给王仲略,利用王仲略的官场关系来谋得官职。可见范式对官场学问的熟悉。在最后所加的【煞尾】中更是将对仕途的钟爱较为直言地表现了出来。

2、臧氏对原著的改编反映出作者和改编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思想状态。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汉族,浙江长兴人。明代戏曲家、戏曲理论家。万历进士,授荆州府学教授,升南京国子监博士。埔闻强记,涉猎历代高才逸韵。臧懋循7岁通晓《五经》,博闻强记,为人不拘小节。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出任湖北荆州府学教授。十年,任应天(今南京)乡试同考官,后改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知县。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与汤显祖、王世贞友善。游六朝遗迹,命题赋诗,携带妾童,出城游乐,被劾为沉湎声色,万历十三年弃官归里。慕黄山、白岳之胜,策杖往游,赋诗言志。

从臧氏的人生经历来看,除了“被劾为沉湎声色”而弃官归里之外,他的仕途比较顺利。另外,明人八股取士,对文人的重用使文人们不再像元代文人那样失意,对官场也不再是一味地抨击和逃避,而是较为积极地进身取仕。臧懋循的这些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不能不对他有所影响。而宫天挺遭权豪诬陷,不得重用以及文人遭受统治者的轻视,文人们并不能够在仕途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因此,宫天挺的戏曲中总是充满了文人失意的愤恨情绪以及在得不到重用、仕途无望之下的逃避现实的思想。正如钟嗣成所说:“先生志在乾坤外,敢嫌他,天地窄。”这些是臧氏所没有经历的,或者不会有的经历。

因此,臧氏对人生仕途的认识和态度和宫天挺有所不同。这就使得臧氏在改编戏曲的时候就会对原曲中的某些不符合其自身和时代普遍的人生政治认识的地方加以修改和删除。

总之,臧本中《死生交范张鸡黍》对元刊本的修改一方面是受臧氏“本色”、“当行”理论的影响,使得修改后的戏曲更加适宜于舞台的实际演出,能够更加容易地赢得观众的接受和欣赏。另一方面,臧氏受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对元刊本中的有些地方加以增删改动,体现了其对宫天挺失意愤恨的情绪和逃避现实、安贫乐道的思想的扬弃。

[1]徐沁君校点.元刊杂剧三十种[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臧懋循.元曲选[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

[3]钟嗣成.录鬼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司马彪.后汉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改动曲子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有风吹过
吹曲子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鸵鸟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