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水仙
关于职高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蒋水仙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职高生要熟练掌握一些实用文体和应用文体的方法,语言流畅地表情达意。职高生作文能力是否优化,有赖于观察、阅读、思考、构思,表达能力等作文结构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写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对于职高生来说,语言功底,文字基础都相对较差,写作文是一个尤为痛苦的过程。常见他们眉头紧锁,抓耳挠腮憋了半天,才开始动笔,收上来一看,发现面这些作文“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教师改的更是心烦。目前,作文教学的一大困境是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热情,一旦拿起笔来,感到无话可说,更不知从何下笔。以下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对职高生作文教学的思考。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用兴趣法激活作文教学,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创设合理的情境,能让作文课堂变的富有情趣,生动活泼,极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利用多媒体烘托气氛,多媒体具有特殊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在视听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图象、音乐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在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播放《当一个孩子出生时》和《感恩的心》的音乐手段来渲染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父母关爱的点点滴滴,从而写出感人的文章。
职高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内容单调枯燥,生活体验确实太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热情、爱心、责任,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些“新生活”,即为学生创造一些写作的素材。比如组织开展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可以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加以规划。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每次活动,同学们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由于活动中多数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觉得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因此,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只要用心去观察,自然无处不美,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材料。观察自然景物,应引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很少,尤其是职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现象缺乏特别的关注,很多看法显得幼稚。但他们有自己的是非观与世界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切不可架得太空,出个题目让学生凭空瞎想,而是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相关的话题,让他们参与讨论,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有话可说。
叶圣陶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可见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写作有多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最鲜活的语言源泉,让学生注意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变成无源之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具有评论世事的能力,作文时更具有思想的深度。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无疑是美丽的面庞了。从作文的本质来说,能使老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快感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作文的语言,尤其是对于一篇考场作文,能让阅卷老师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的作文,往往是它的语言特色。因此,在备考作文的过程中,语言因素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不能忽视语言的魅力。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职高生来说,他们的语言也并不丰富多彩。也许他们能够清楚地对一件事情进行记叙,但千篇一律地只有干巴巴几句,毫无文采可言.怎样让他们的语言丰富起来呢,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多读书,读好书。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话,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广泛阅读会让学生产生多种体会,生活会丰富,写作兴趣会增强,因此,课外阅读应以博览为基础,以精读为目的,指导学生勤作摘抄,多作评点,每周用固定的一节课对一周课外阅读情况作小结。《读者》,《青年文摘》,《智慧背囊》,《时文选粹》等人文性较强的杂志,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语言生动、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也符合青少年多思的年龄特点,可建议学生经常阅读,作交流。多品美文,让学生逐渐懂得文章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语文学习、观察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了。通过不断的开展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加宽、加深,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国教育学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当学生有了材料,还要学会谋篇布局,结构合理,文脉流畅。时下由于网络语、微博体的盛行,学生对作文文体的要求早已淡漠。因此,教学生写作,要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做起。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列提纲,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分好主次轻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该怎么去写。在写作过程中,要强化对文体的要求: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说明文,知识丰富,给人教益。
我们职高语文第二册的作文训练就安排了;“审题、立意;中心、材料;剪裁、详略;谋篇布局”这样一些训练内容,以使学生迅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例如写作《校园风景线》,可以写景,也可以写人或事,不管写人还是写事,只要学生自己深得其乐,都能详写。比如让梁启超说:“学 而不能应用于世,无论如何勤学,终是纸的学问,其结果纸仍纸,我仍我,社会仍社会,无一毫益处。”职高作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他们的专业,结合职高生的学习特点,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作文。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与专业、就业的关系。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要强调应用文的教学。比如教说明书的时候,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写景点说明,教学生写合同书的时候则要让学生先领悟,再模仿,从模仿再到创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树立榜样,写作时便会不自觉的有个参照。对于职高学生来说,让他们的水平直追名家手笔似乎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选择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同学作为榜样,为他们设立更为合理、更切实可行的目标,拉近他们与写作的距离。
(一)教师榜样教师能够给学生创作活动提供典型的榜样。教师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交流,学生们马上会作出积极的反应。此时借机鼓励他们拿起笔勇敢的表现自我,笔述自己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真实感受,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多给与一些鼓励的评语,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自豪感,定会乐得拿笔写作。
(二)学生榜样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鉴赏,评论,推荐出好的作品一起欣赏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增长作文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作文绝不是靠干瘪词句拼凑而成,而是流淌着生命之泉的清流,是富有生命力的奇葩。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阅读中积累,培养清晰的思路,从榜样身上学习,学生定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吟唱出绚丽的生命之歌。
[1]顾黄初.再听梁启超怎么说——关于“作文”[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08(5).
[2]刘兴丽.中等职业学校写作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
[3]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1).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