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1-08-15 00:46
青年文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西平文竹解构

这次我们推出两位不同写作风格的散文诗作者,一位是近两年刚刚涉足散文诗写作的诗人王西平,另一位是资深散文诗作者方文竹。他们虽然表现风格不同,但其所审视的对象比较接近,都是聚焦于人的生存现实,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现代寓言。

王西平是近年来较受诗坛关注的八○后重要作者之一。他涉足散文诗写作时间不长,但仍带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选编的组章以“外省”开篇,以“英雄辞海”结篇,体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开与合的整体布局。作者从“我”进入“没有命名的外省”,再到“我”意识到被“审判”的命运,最终发出“在审判来临之前,让我在死亡中再次死亡吧”的诉求,表达出一种强烈的自觉与抗争。

其实,整组作品的各章之间并不是按照严谨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的。作者想要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生命在场的现实零散片段。“零度抒情”也好,“冷抒情”也好,都体现着作者所追求的叙事姿态——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又一个貌似超现实世界的故事。不!这些事情并不在现实的背后,而就在现实当中。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解构能力的人可以从中去繁就简,一眼洞穿现实里面的荒诞肌理。作者在这里异常镇静地通过“转折、扩张、变形、扭曲、收敛”等叙事技巧,揭开了人们如何被现实裹挟着异化生存的某种真相。他的散文诗高度浓缩地展现着一种立体的现实图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卡夫卡、安部公房、海勒,甚至毕加索、达利等人所解构的非日常的日常世界。(■灵焚点评)

方文竹的散文诗写作及其对散文诗文体建构之探索年久日深。他此前提出的“难度写作”,在情感本体论的前提下,对散文诗语言之“张力”与“审美陌生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阐释。而近作之于散文诗形式及其“内在空间拓展”,充满想象力与开创性的实践也可谓活力十足。在他那里,现实当下的一切“现象”几乎皆可入诗:情境、故事,场景、人物,记忆与偶遇片段,一个物象、一句话,甚至一个转身的动作、一抹转瞬即逝的表情……这在文本机制上构成“有限形式”承载“无限内容”的某种可能性,并获得了内在与表象审美的巨大张力。表面上看似不着边际、信马由缰的无意言说,其内里却表现出了一个诗人对当下存在的敏感和对现实世界本质观察的犀利,从而也使诗质具有了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兼容的品性。

在本期的这些诗章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闻到《野草》和《恶之花》里的那种熟悉气息,这些都源自于诗人骨血中对现实世界的愤慨,以及由此而生的冷静、深刻的批判精神。作为诗人与诗人的存在,在方文竹这里,“世界,是一部相互入伙的活剧”。他对此表现出一种果决的态度:“我抓了一把老虎的黄金。/ 像水入伙火。这一次我真的入了伙,我不是我了,却在不停地冶炼、冶炼,绝不做时代机器上的次品。”

当然,对于现实世界,诗人不可能只是愤慨。对当下存在体察入微的方文竹,在其果决的态度背后,一定潜藏着一颗对现实世界充满悲悯和救赎希望的诗人之心,其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与对灵魂的思索考问,一定在一个更为高远的边界上。(■李仕淦点评)

猜你喜欢
西平文竹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文竹
文竹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写于斯德哥尔摩
美丽的文竹
我爱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