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用4R理论的意义研究

2011-08-15 00:45:37李宝宅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目标师生

李宝宅

体育教学中应用4R理论的意义研究

李宝宅

一、引言

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的自我完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诠释了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性与必然性。美国教育家多尔的4R理论的新观点、新思想,为我国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实现后现代转换的理论基础。4R理论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知识与文化的多元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创造或生成;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沟通与交流,认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是维护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在课程目标方面,把课程目标的实现看做是合作发展的,突出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责任感、适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借鉴4R理论,可以更好的完善课改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二、4R的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多尔针对西方课程理念与体系的封闭性,以宏观的综合视野,提出了丰富性(rich)、关联性(relational)、回归性(recursive)、严密性(rigorous)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设计思路。并以混沌理论和耗散结构论、杜威与怀特海的过程思想、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作为其学说的理论基础。将4R理论的思想渗透于课程中,就是围绕课程开放系统的运行进行怎样的组织的问题,转变教学与学习的传统框架,即转变学习是教学的直接结果这一模式,改变为,学习的个体自主占主导,教附属于学习。

三、体育教学中应用4R理论的意义

(一)重新解读与构建体育课程和教学观,并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

我国普遍认为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所属两类不同范畴。一部分人认为体育课程指课程计划,如体育课程目标和标准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和编排等,而体育教学则是其下位目标,仅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教学形式和手段等,二者分工明确,这种误解会导致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脱节。

体育课程的含义是既丰富又复杂的,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会存在很多分歧。目前关于体育课程本质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第一,把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学科来认识,这也是人们最普遍、最常识化得对体育课程所下的定义;第二,把体育课程作为目标或者计划来认识,表现体育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预先安排和所预期的结果;第三,把体育课程作为经验或者体验来认识,认为体育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者体验,同时也包括学生自发性获得的经验或者体验;第四,把体育课程作为一项活动来认识,把体育课程理解为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则对上述四种课程观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他认为,课程已不再视为固定的“跑道”(currere),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如目标精确定位并保持长期固定;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强调对传授技能的服从和对讲授知识的机械记忆,不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批判精神;在体育课程的组织上,坚持“学科中心”倾向,导致与其他人文或者自然学科的脱节,更有严重者会形成对立,造成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综合的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把体育课程向开放型、动态型、过程型的方向转变,把体育课程目标向一般性、转变性和创造性方向转变,此种举措将会有利于体育课程全面、综合、协调的发展。

在后现代课程教学领域中,4R理论能够有效的促成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究其根源,课程的本质是动态过程,不是线性、机械性的过程。课程本身是动词,不能理解为名词。课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课堂教学事件。

(二)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尔4R理论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学生是教学的共同开发者,是平等、可以对话的关系。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应该保证课程生成过程有序、平稳的进行。与此同时,作为学生,不应完全模仿,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内容。当学生遇到丰富的课程时,应引导他们自己来审视和体验课程。如若想使学生获得经验,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师生之间已有的生活内容相碰撞,达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构建,学生也展现和认知了自我。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对于课程的内容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对于新课题的研究与开发更是无从下手。授课内容统一而又单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自己独到的领悟与见解,只是照本宣科。此时,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互动沟通。

在我们所说的后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协商,一同创造全新的课程体系,在这种互相沟通、协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中,师生之间通过反思与互补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而新生成的课程所蕴藏的价值更是超越了课程内容的本体。所以在这种后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而达成共识,进而使课程更具创新性。在这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形成自己更具独创性的领悟能力。

在这种全新的生成性课程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由而平等的互动,共同实现个体价值。

(三)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品质

众所周知,教学的本质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配合,一同领悟课程内容,从而使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意义更深化。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体育教师能够驾驭课程的设计、规划和组织,体育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还是创造者。传统的《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育教师对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只是严格地按步骤执行,不需要对其反思与创新。教师与学生并没有规划课程的权力,教师作为教育者对课程没有开发与建构的权力,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互动。而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内容并不是设想,它是由课程的研发者——教师与课程的生成者——学生来共同完成的。课程是生成的一个过程,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呈现其自身价值,实现理想。因此,我们理应创设一种自由多变的课程目标,使这种目标随着课程的演进,通过师生及课本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其确定性逐步明确下来。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摆在了教学活动的首位,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达成,学生接受了知识却不能消化知识。在后现代的教育理念中,课程与教学是一个混沌而开放的系统,这种系统自身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断变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成新课程的演进。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更加客观的感悟与理解。

四、结论

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应用4R理论的四要素,并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等方式来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中学生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并且与教师多加交流,达到更好地完成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1]罗秋明.3S与4R: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报,2004.

(李宝宅:河北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后现代课程目标师生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0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90后现代病症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麻辣师生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