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方服饰文化现象

2011-08-15 00:45:37向勇
大家 2011年5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观念

向勇

试析中西方服饰文化现象

向勇

古今中外,人们的服饰穿着状态、行为以及它的演变和发展都受服饰穿着观念的支配。服饰的穿着观念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是由服饰个体或群体的主客观多重因素的综合而形成的。它包括自然和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文化传统观念、时尚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可以形成不同的服饰穿着观念,产生不同的服饰文化。所以有人讲,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服饰穿着观念,就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服饰发展史,也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史。

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中西文化的巨大反差。致使中西服饰逐渐形成迥然不同的着饰风格和服饰体系。中国数千年的服饰文化是东方文明典型的代表,她以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立于人类服饰文化之林。

一、中国传统服饰观念

第一,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给人以撩拨和审美的感受,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如满族旗袍历经百年后再创新,深受女性青睐,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浑圆深厚.其光滑、简洁,表达出的却是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和娴淑之处。这种气韵不仅仅浮于外表,而且沉于内心,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女性好的身段,也能显示出她们幽雅的心态,悠闲的生活节奏。

第二,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大量采用刺绣、飘带、符号和其它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想象,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中国人对服饰美的理解,并不是着重式样造型或结构组合方面,而是非常注意在平面的衣片上面,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早在商周时期的深衣制时,我们的祖先就在冕服上用彩绘或绣制的形式,施以日、月、星、火、龙、山、华虫等十二章花纹,一是为了显示其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象征;二是对服饰的装饰,作为反映服饰美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

我国的传统服饰,不论是什么朝代的都不厌其烦地"描龙绣凤",着眼于服饰的开襟、衣领、袖边等部位的饰饰,或在服饰的长短宽窄之间做细小变化,而很少从式样造型结构方面去考虑它的改革和创新。这种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在我国历来把服饰与人同等看待。墨子曾说过:"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也就是把衣服本身当作一种独立的工艺品来欣赏。无论是"宽衣博带"的深衣或袍服之类的正规衣着,还是平常穿的便服、从繁缛华丽纹样与色彩,到精美绝伦的材料与工艺,都是围绕着"装饰"这个宗旨进行的。这种只重装饰的观念,不仅反映在服饰上,而且在绘画、建筑等领域也是如此。

第三,注重和谐统一。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甚至直到现今,对服饰穿着观念上的认识,还是以为自己身上的服饰是"为别人"而穿的,瞻前顾后,免招别人非议的心理负担极重。正因为是在这显得保守的穿着观念影响之下,在服饰穿着方面存在严重的随大流现象,缺乏对个性美追求的思想基础,盲目地模仿别人穿着。这种穿着观念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万世一系,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思想统治之下,服饰从秦汉到明代,虽有小的发展,但总的变化不大,直到清朝,才有所突破。这种突破也仅仅是在民族压迫之下,以这一民族的服饰代替或改造另一民族的服饰,从其思想上看仍然是封建的和保守的。清朝的服饰式样曾延续三百年之久,一直到建国的前夕,在清朝服饰上改造而成的长袍马褂,仍被国民党政府视为国家礼服,人们日常穿着的还是大褂、短袄、大裆裤、旗袍、百褶裤之类。这种长期形成的穿着观念在近年来一部分青年人中,虽有较大的改变,但这种历史积淀而成的民族心理素质,却是很难在短时期里得到改变的。

二、西方服饰观念

西方文化一诞生充满的就是燥动、不安和遐想,表现出激进性,显露出西方人的扩张和冒险精神。西方文化从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到芝诺提出“飞矢不动”,其流动、多变、无常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在服饰的表现上日益剧增,特别是执其一端随心所欲创造的某种理论、某个主义在服饰文化中更突出。

第一,崇尚人体美。从古希腊时代至今,西方艺术包括服饰在内,常把讴歌和显示人体自然美当作至高无上的典型,因此服饰在西方人的身上成了“副件”;女人通过裸露或挂丝尽显形体之美,男人则更赤裸地表现肌肤的健康和力量的强大。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统,要求服饰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美。西方的穿着观念是服饰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饰穿着能使人体显长掩短,饰点得更美。形成这种穿着观念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众所周知,西洋文化的历史渊源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并受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和审美观的影响很大。又因为地中海沿岸温暖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人们的服饰不必紧裹人体,而显得衣单适体、线条流畅。在这些古代西方民族的眼里,人体是最纯洁、最优美、最雄伟的形象。他们觉得男体刚劲雄健,充满勇士的气魄;女体温柔纤细,富有典雅的迷人魅力。因此就要求服饰的造型和服饰的穿着能够充分地、完美的反映人体的优美体态,并认为这是人类为什么需要穿着衣服的最直接的缘由和动机。

但是,西方这种崇尚显露人体美的穿着观念,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也曾受到严酷禁锢。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开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审美情趣也就不断变化,服饰式样变换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不过,无论节奏如何加快,服饰式样如何翻新,都是按着西方人士穿着观念的支配,都是围绕着对人体美的重视而旋转。现今人们都崇尚穿着适身合体的衣裙,在服饰裁制时要求"收省"、"折裥",做垫肩,系腰带,大坍领或开叉等,以及在裁制妇式服饰时要求突出胸部的丰满,腰部的纤细,用裙子的长度来调节下肢的比例更符合黄金律的分割等等,都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人的身体。

第二,突出表现个性。西方人着饰重在体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通过着饰充分表明自我的理想境界和各种观念,标明自我。对服饰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对服饰穿着的动机是着重"自我表现",心理定向是"外倾型"的。他们穿着服饰是为自己而穿,所以敢于标新立异,我行我素,非常讲究穿着个性的表露,在街头几乎找不到有两个人穿着完全同样的服饰,即使男性也是如此,不是服饰的式样不同,就是色彩不同,或是衣料的纹样不同。他们认为,服饰穿着必须讲究个性,穿着与众不同的服饰,是为了表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以及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第三,追求感官刺激。西方服饰时刻使欣赏者能顿发性感,形成不寻常的感官刺激。设计大师通过精心设计、独特的色彩搭配组合和特殊的线条分割,充分体现性的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西方性感明显的服饰比比皆是。西方女性对连衣裙、晚礼服、弹力针织衫、健美裤、泳饰等情有独钟,为的是能够突出女性线条美来夸示对异性的吸引力。达到吸引异性的感官刺激。曾扬言“不穿衣服更自在”的著名性感歌星麦当娜,就以其极端暴露的着饰出尽了风头,而被权威人士评为着饰最差奖。

中西服饰文化观念显著差异的形成,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习俗、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充实了世界服饰文化的宝库。

当前我国服饰要再显光彩,就要与西方服饰相互交流,互为补充,共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服饰文化精华,走现代具有各自特色的服饰文化新路。

[1]吕逸华.服饰审美小议[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高建会.文化对服饰的影响[M].北京:时饰杂志社,2003.

[3]吴学安.服饰文化与社会心态[M].海南:服饰文化杂志社,2007.

(向勇: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健康观念治疗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