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芳
马 克
《红楼梦》与《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它们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中国上层贵族没落的社会生活,它具有“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的地位,也有人认为它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勇敢抗争,敢于追求纯真爱情的女性形象。
林黛玉和简爱都是很小就失去父母双亲,在舅舅家与表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黛玉寄居在贾府的外祖母家,虽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而且外祖母家又远非林家所能攀的富贵,加上其母的遗训“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她在那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可见幼小的黛玉心情是多么忧郁,生活是多么无奈,这也形成了她性格的敏感多疑。
简爱则天生不幸。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寄居在盖茨海德府。舅舅死后,舅妈一家人百般虐待她,后来将她送到伍洛德慈善学校,在那里备受凌辱和摧残,种种不幸的生活唤起她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伍洛德八年的知识熏陶使简爱变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家闺秀”,也形成了她不卑不亢的独特气质。
黛玉和简爱在爱情追求上是很像的,不愿妥协于传统世俗观念,珍视心灵深处的交流与共鸣,以大胆的叛逆精神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
在金陵繁华之地,天仙似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一见钟情,两人共有的叛逆个性,使他俩在“读西厢”、“结诗社”、“葬落英”等活动中深情相爱。她爱宝玉,追求爱情的自由,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但是挚爱的宝玉无法给她婚姻,奢望封建家长的成全,最终“木石前盟”却被“金玉良缘”所代替。
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的叛逆精神,自尊自强的品质征服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知识也征服了简爱,他们彼此相爱。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英国,一个家庭教师爱上一个有教养的贵族,无异于一个灰姑娘奢望一个王子,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偏见大胆挑战。
然而当简爱在自己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知已有妻室时,她又决然离开。她没有受金钱的诱惑而屈尊做他的情妇,她要的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爱情。后来,简爱意外获得了一笔两万英镑的遗产,并在拒绝了表兄的求婚后重返桑菲尔德庄园。此时,疯女人已不在世,庄园烧成了废墟,罗切斯特眼瞎臂残,一无所有。但是简爱却在这里寻回了她的真爱,与罗切斯特结成了美满姻缘。
宝黛之恋,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分别是两部小说的主线。恋人们历经各种磨难和考验:宝玉有“金玉良缘”之阻,罗切斯特有疯妻之碍。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简爱和罗切斯特喜结良缘;宝玉被使了掉包计娶了宝钗,林黛玉含恨而终。
两位女主人公经历相似,结局为何如此不同呢?
社会环境:十八世纪的中国,广大妇女生活在父权、夫权的阴影里,毫无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林黛玉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常悲“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而从她和宝玉的出身来讲是断不会想到“私奔”的。所以,她们的希望便寄托在贾母等封建家长身上,而她们又是反对宝黛结合的。
而简爱则不同。十九世纪的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她们在婚姻上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简爱可以做家庭教师养活自己。她无父母,和亲戚又没有什么联系,她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自己的选择。所以当她获得遗产,罗切斯特疯妻死后,她就可以自主地决定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经济基础:《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联姻关系事实上就是由金钱势力所决定的。贾府长子贾代善娶史侯的小姐为妻,即后来的贾母。再往后,贾政娶王夫人,贾琏娶王熙凤。四大家族中尚未与贾家联姻的就只剩薛家了。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贾家嫡孙的贾宝玉注定要娶薛大小姐的。而林黛玉却一无所有。
经济因素在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上也有很大影响。经济地位的悬殊使简爱非常敏感。她一边深深地爱着罗切斯特,一边又常常忐忑不安。所以简爱在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后,仍坚持做阿黛尔的教师,自食其力。她甚至想“要是我能有那么一点点独立的话,那就好得多了。我无论怎样也受不了罗切斯特先生像打扮一个玩偶那样打扮我……要是将来有一天我能够为罗切斯特先生的财产增加一点分额的话,那我现在接受他的供养也就可以更为心安。”
个人性格:林黛玉的性格是敏感多疑、天真率直、绝顶聪明、多愁善感。黛玉受到封建教育的制约,她的感情更为含蓄矜持,她对宝玉的钟情从没有正面表达过,更多的是和宝玉心领神会。她甚至没有向家长表达过非宝玉不嫁的决心。
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子。简爱对爱情的追求比黛玉更执着、更热烈,表达方式也更直接。当简爱以为罗切斯特会娶高贵漂亮的英格拉姆为妻,她在和罗切斯特谈到婚姻时,曾说:“你以为我穷,不美,我就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完全跟你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女主人公黛玉和简爱与中国女性相比,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都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她们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执着与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女性扮演着各种角色,女教师、女医生、女律师等,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与此同时她们也承受着现实的巨大压力,面临现实与理想、生活与爱情的选择。她们希望自己既有理想的工作,又有像女主人公一样坚贞不变的爱情。
罗映珍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同贩毒分子搏斗身受重伤,变成“植物人”。妻子罗映珍每天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泣血呼唤,倾心呵护,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600多篇“情书”,每天念给丈夫听,以激发丈夫的生存意志。罗金勇在爱的呼唤下终于站起来了。这位坚强不屈的好妻子,用爱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
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在强烈的物质冲击下,有些女性在选择爱情伴侣时表现出物质、市侩。只关心对方的家庭背景,票子、房子、车子,忽视了人性的真善美和道德观。有些女性在爱情和现实面前,放弃爱情,选择现实。她们提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爱情宣言。
小田和雅子嫁给日本皇太子后,因为不能应付皇室的繁文缛节,而且生不出男性继承人而精神压力过大,患上“适应障碍症。”嫁入豪门的女星,似乎也很少有圆满结局,不是离异收场,就是对丈夫的花心忍气吞声。
其实中国女性在拥有自己爱情的同时,还应该做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在爱情面前双方都是平等的,这不仅需要人格上的平等,还需要经济上的独立,从而摆脱“被养”的地位。真正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林黛玉和简爱的时代已离我们遥远,但她们高贵唯美的爱情,她们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象,所蕴含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中国女性以生活和爱情的启迪,以及最纯洁爱情的美感享受。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夏洛蒂 勃朗特.简爱[M].吴均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蒋和森.林黛玉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李迎新.从《简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J].理论观察,2006.
[5]赵勇.怀疑与追问——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能否成为可能[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