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旭 王亚丽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引起房颤的病因和基础疾病很多,常见的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心肌重构和电重构,不同程度导致心功能下降。降低房颤患者复律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64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复律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参数变化以及观察临床心功能判定结果,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早期复律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64例均为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0人,女24人,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为64.4岁。原发病冠心病4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临床检查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疾患、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心电图确定有房颤者,房颤持续时间最短为24 h,其中16例有反复房颤发作病史3年以上,发作时心室率70~140次/min。
1.2 方法 对64例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期间和房颤复律后1月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其超声参数的变化。评价心功能标准:根据NYHA及AHA1994年修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64例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期间及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心功能状态,比较心功能的改善程度。
2.1 房颤复律情况 64例患者均采用药物复律,心室率>100次/min者24例,给予心律平150 mg,静脉注射,控制心室率后给予口服心律平150~200 mg,3次/d,其中6例给予西地兰0.2~0.4 mg,速尿20 mg,静脉注射,转复时问为30 min~72 h,口服心律平150 mg,3次/d,维持窦性节律。28例心室率<100次/min,给予口服心律平150~200 mg,3次/d,转复时问为2~6 d。12例用乙胺碘呋酮0.2 g,3次/d,转复时间为4~9 d。乙胺碘呋酮0.2 g,1次/d,维持窦性节律。随访患者6个月,房颤复发者10例,其中4例反复发作后变为持续性房颤,2例并发有脑栓塞。64例患者中长期间断服用地高辛者18例,剂量为0.125~0.25 mg/d。
2.2 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期间与复律后超声心动参数的比较,见表1。
表1 房颤期间与复律后超声心动参数两组间的比较(±s)
表1 房颤期间与复律后超声心动参数两组间的比较(±s)
分组 例数 LAD(mm) LVSV(mm) LVEF(%)房颤期间64 38.41±7.22 89.07±8.01 54±11复律后 64 35.78±8.31 93.26±10.39 62±9 P值 P>0.05 P<0.05 P<0.05
结果显示房颤复律前后左房内径无显著变化,左心舒张束容积及射血分数显著变化(P<0.05)。
2.3 房颤转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 房颤期间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22例,Ⅳ级4例;复律后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40例,Ⅲ级8例。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0.5%,60~69岁和80~89岁人群的房颤发病率可分别为2%和9%[1],其病死率1% ~3%[2]。房颤发作机制复杂,与心房解剖结构障碍、房内局灶性异位兴奋、房内多个子波折返、各向异性传导及心房的大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随着房颤病程的进展,RAS系统易于激活,心脏也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心脏的神经重构,特别是心房的交感神经重构[3]。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心衰并反过来加速房颤的发展进程。本文观察到,房颤患者的心房扩大,而复律1月后,心功能逐渐恢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改善显著,而左心房内径未见缩小趋势。房颤与心房扩大的关系多年来已被认识,但老年人房颤不仅与心房扩大有关,更主要的是增龄和原发病基础上的心功能减退,故在用药物维持窦性节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心功能状态,以巩固治疗。近年随着对房颤发生时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脏结构改变研究的进展,尽早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必要性越发突出。早期复律和维持窦性节律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血液动力学障碍,其意义还在于预防心肌电生理重构[4]。老年人房颤还与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有关联。有临床观察证实: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参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并在房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迷走神经介导释放乙酰胆碱,使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伴随着心房兴奋传导的减弱,动作电位幅度的增高,而且分布的更不均匀,形成较大的折返途径[5],进而形成快速房颤。复律后,左心房机械收缩的功能开始恢复,左心房排血量增加,心房压力,心房肌压力降低;同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心脏排血量即显著得到提高,从而使临床心功能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患者根据观察房颤复律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观察到复律后临床心功能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文献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于房颤患者,特别时早期房颤患者,力争尽早转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窦性节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陈灏珠,丁训杰,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4.
[2]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218.
[3]Chevalier P,Tabib A,Meyreanet D,et al.Quantitative study of nerves Of the human left atrial.Heart Rhythm,2005,2:518-522.
[4]Viskin S,barron H,Olgin JE,et al.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Pharmacologic and nonpharmacologic stragegies.Gurr Probl Cardilo,1997,22:37-108.
[5]Cosio FG,Palacics J,Vidal JM,et al.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in atrical fibrillation slow conduction of premature Inpulses:a possi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background for recentry.Am J Cardiol,1983,5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