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报姓名法在护理查对工作中的应用

2011-08-13 11:17石丹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4期
关键词:姓名差错惯性

石丹丹

临床护理查对工作是正确执行医嘱的首要前提,尽管环环查对,处处查对,仍因护理工作的繁忙,脑力劳动超负荷等各种原因发生误差或差错,甚至纠纷。2008年1月,我院全体护理人员通过护理服务剧本的培训及学习,在护理查对中应用了自报姓名法,经临床实践,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为患者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要亲切、温和的问候,简单介绍,如,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某某,今天由我为您做各项治疗与护理,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好吗?听到的名字与瓶签上的名字相符,再重复患者的姓名,哦,阿姨,您是叫某某,对吗,正确后,再查对一下手腕带上患者姓名的,性别、年龄、住院号,正确后就可进行输液。同样接瓶,发药,各项基础护理都适用。

1.2 护理工作不同与其他工作,上班时必须集中精力,一丝不苟,尽管努力,但由于强大的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常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护理差错。特别是单独上班,遇到班内较忙的情况,常同时处置多个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时,来不及逐项查对,为保证正确及时执行医嘱时,除了其余的查对,一定让患者自报姓名,重复两遍方可执行,即可节省时间又可保证查对的正确。

通过有效的对比,我院近三年比前三年的护理查错发生率有明显得的下降趋势,对比表格见表1。

表1 自报姓名法

2 讨论

护理工作要求动作快,思想集中,一丝不苟,决不允许有任何马虎,否则就会发生查错,护理工作会发生查错,主要是由定性思维的影响,惯性思维的影响与“知觉恒常性”的影响。

2.1 定性思维的影响 护理工作中,核对及执行护理操作是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特别是对一些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在人的大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记忆,当再次出现此类药物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是这种惯常式用法及剂量,易形成一种不良的固定思维。患者在我们查对或操作时可能由于受当时情绪或其他外界刺激的干扰,容易导致相互之间出现诱导性思维或信任性心理,护士呼唤患者的姓名,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听清护士呼唤的名字就做应答,导致误差或差错的发生。

2.2 惯性思维的影响 连续向大脑输入同样而单调的信息,大脑极易产生疲劳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惯性差错式认知偏差[1],例如护士与多位患者建立了熟悉的关系,由于工作太忙未进行必要的查对,未呼唤患者的姓名,就惯性的将液体接上,输入患者体内,大脑的惯性思维导致某患者应该就叫某某,惯性思维的影响已不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及注意力[2],在用药及查对时,也同样长期接受对药名、用法、物品数量等刺激,也易产生慢性诱导式误差。

2.3 “知觉恒常性”的影响 查对及用药时若前面未核对出错误或每次都没出过差错,思想上会因此产生“知觉恒常性”[3]。主观上认为不会有错,知觉的规律,往往在主观上认为不可能出错的时候一不留神而发生错误或偏差,例如抢救时第一人已拿错了药,第二人如果认为第一人已查对过了就省略其查对步骤,麻木将其用药,后果将不可挽救。

护理工作有其特殊的技术性,复杂性,连续性:大型、新型手术的开展,夜间大量急诊抢救,多台手术连续现象,多次搬运患者,整理及消毒房间等,在体力较大的护理活动后,大脑易出现反应性疲劳现象[2]。有研究表明[1],护士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阶段,操作失误发生率可高达1/10,而大脑经休息后的清晰阶段,操作失误发生率可降至1/10,000以下。因此,这也是导致护理工作查对中出现误差的根源之一。

3 结论

自报姓名法既杜绝了外界环境及其他条件的干扰,也增加了护患者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护理缺点或差错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工作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

[1]邱建华,迟静,穆培丽.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2,9(4):72.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13.

[3]陈录声,马剑侠.新编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61.

猜你喜欢
姓名差错惯性
冲破『惯性』 看惯性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无处不在的惯性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无处不在的惯性
无处不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