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征太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多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病程漫长,为终身性疾病[1]。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病情复杂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往往被忽视,同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的症状为主,较少出现糖尿病症状,一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3]。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5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65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WHO关于肝损害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6岁,平均(62.5±3.6)岁,多为老年人。65例患者中,50例总胆红素升高,平均46.5 mmoL/L;65例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谷丙转氨酶平均105U/L,谷草转氨酶平均98 U/L;40例血清白蛋白下降,平均29 g/L;所有患者餐后2 h血糖均高于11.1 mmol/L。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A级30例,B级25例,C级9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休息、营养支持、保肝、防治肝硬化并发症等基础治疗。给予诺和灵(丹麦诺和诺德公司)30R早晚餐前0.5 h皮下注射。恩替卡韦(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5 mg口服,1次/d。共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采用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对两组治疗前后ALT、AST的变化进行监测,同时采用血糖仪(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监测治疗前后FPG和2 hPG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1 肝功能与血糖变化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死亡患者,肝功能好转,降糖治疗达标。同时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ALT、AST、FPG和2 hPG含量都明显少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治疗前后ALT、AST、FPG和2 hPG的变化(±s)
表1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治疗前后ALT、AST、FPG和2 hPG的变化(±s)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 hPG(mmol/L) ALT(U/L) AST(U/L)治疗前65 6.9±0.5 9.6±0.1 38.9±2.6 39.5±1.6治疗后 65 6.4±0.2 8.9±0.2 36.5±1.8 38.0±2.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所有病例耐受量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肝硬化患者约80%发生糖耐量异常,其中20%~30%患者可能发展成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4]。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在发生糖耐量异常之前,就已有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不能正常灭活血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胰岛素拮抗物质,加上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引起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了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5]。此外,一些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也可以损害胰岛B细胞而使其分泌胰岛素功能减弱而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减少。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是否导致糖代谢紊乱与肝功能状况亦有关系,随着肝功能的逐渐恶化,肝硬化患者的血糖也明显增高[6]。
在治疗上,由于我国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肝硬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故治疗上应使用胰岛素治疗;而恩替卡韦不但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使肝功能恢复,病毒基因变异率低,控制活动性肝硬化病情,还能使部分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病情缓解[7]。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治疗、自我检测、自我护理有初步认识,意识到本病治疗的长期性,积极配合,提高依从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死亡患者,肝功能好转,降糖治疗达标。治疗后ALT、AST、FPG和2 hPG含量都明显少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所有病例耐受量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合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与血糖状况,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2]刘国荣.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时糖代谢有何特点.药品评价,2010,7(1):38.
[3]管军,吕盈盈.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130例临床分析.肝脏病学杂志,2009,14(6):465-466.
[4]肖莉.肝硬化糖尿病防治30例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0,23(2):112.
[5]江水清,胡孝彬,李玉芝,等.76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4):292-293.
[6]Honkoop P,De Man RA.A potent hew antiviral drug for hepatitis B.Expert Opinion OnInvestigational Drugs,2008,12:683.
[7]Shaw T,I ocarnini S.Enteca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Expert Rev Anti Infer Ther,2009,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