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仲远(四川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金堂县 610100)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1]。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而得。其味苦、辛,性平,归肺经。桔梗常以复方煎剂或复方颗粒中的一味药物形式用于祛痰、镇咳的治疗,但其究竟在复方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却未可知。现笔者以桔梗单一为药,检测其对小鼠的祛痰、镇咳作用,以期为复方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752N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桔梗由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提供,经笔者鉴定为真品;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上海勃林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1207);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液(广东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0423,含量:120 mL∶018 g);酚红(上海试剂三厂,批号:100112);氨水(沈阳沈一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批号:20090625);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SPF小鼠120只,♀♂兼用,体重(20±4)g,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川)2009-09)。
水煮橘梗2次,第1次2.5 h,第2次1.5 h,加8倍水,合并水提液,即得浓度为80 g·L-1橘梗水提液。
2.2.1 复制模型、分组和给药 参考文献[2],50只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分别置于500 mL烧杯中,在直径小于烧杯的表面皿内放一棉球,上面加盖筛网,向棉球中注入0.4 mL氨水,迅速将烧杯倒置,使得氨水刺激小鼠引发咳嗽,以小鼠腹肌强烈收缩,同时张嘴呼气为准。以1 min内咳嗽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判定为咳嗽模型初步筛选成功。
实验分为5组,即模型(等容生理盐水)、右美沙芬(0.03 g·kg-1)和桔梗水提液高、中、低剂量(16、8、4 g·kg-1)组。ig给药,每12 h 1次,连续6次。
2.2.2 指标的测定[3]末次给药结束后,氨水刺激小鼠咳嗽,以倒置烧杯至发生咳嗽的时间为咳嗽潜伏期,3 min内不咳者,潜伏期计3 min,记录小鼠3 min内咳嗽次数。
2.3.1 分组和给药 实验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盐酸氨溴索(0.03 g·kg-1)和桔梗水提液高、中、低剂量(16、8、4 g·kg-1)组。ig给药,每12 h1次,连续 6次。
2.3.2 指标的测定[3]于末次给药后1 h,ip 5%酚红溶液(每只0.2 mL),ip后3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固定于手术板上,剪开颈正中皮肤,分离气管,于喉头下将磨平的7号针头插入气管内约0.3 cm,结扎固定后,以注射器吸取5%NaHCO3溶液0.5 mL,通过针头来回灌气管4次,收集并混合3次灌洗液,然后离心,取上清液于546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酚红进样量作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
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方差分析采用Anova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模型组比较,桔梗水提液高、中剂量组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或P<0.05),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桔梗水提液低剂量组在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方面均有改善趋势。提示桔梗水提液对镇咳有一定作用。桔梗水提液对模型小鼠的镇咳作用见表1。
表1 橘梗水提液对模型小鼠的镇咳作用Tab1 Effect of relieving cough of water extract of P.grandiflorum in model rat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桔梗水提液高、中剂量组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桔梗低剂量组小鼠酚红排泌量虽无显著差异,但有增加趋势。提示桔梗水提液能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量,从而稀释痰液。桔梗水提液对小鼠的祛痰作用见表2。
表2 橘梗水提液对小鼠的祛痰作用Tab2 Effect of removing sputum of water extract of P.grandiflorum in rats
氨水有强刺激性臭味,小鼠吸入后可刺激呼吸道黏膜而诱发咳嗽。笔者利用氨水刺激引起小白鼠发生明显咳嗽。呼吸道分泌液量增多,有利于使附着呼吸道黏膜的浓痰变稀,从气道壁脱落,从而起到祛痰作用。小鼠ip酚红后,酚红随呼吸道分泌液排出,而酚红排泌量的多少可间接反映出呼吸道分泌液量。
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多由外感或内伤所致,应根据肺脏受邪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祛邪利肺、宣肺止咳、健脾化痰[4]。本研究表明,单用桔梗对镇咳、祛痰效果较好。但究竟桔梗和哪些中药配伍使用能达到更好的消散风热、宣畅肺气、镇咳祛痰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7.
[2]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357.
[3]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2.
[4]姜良择.中医肺系病证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09,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