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文 傅海东 刘爱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杭州 310003陈业欢 浙江医院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临床分为单纯型和肾炎型。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疗程较长,易复发,长期大剂量应用有较大的副作用。我们采用激素加黄芪颗粒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初次发病且入院前未经激素治疗的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94例,均符合200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学组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5.3岁。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13岁,平均5.2岁。同时检测20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T细胞亚群作为正常组,男11名,女9名,年龄1.5~13岁,平均5.4岁。
两组泼尼松片初始剂量均为1.5~2mg/(kg·d),均按激素中长程方案[1]减量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颗粒(4g/包),1 天 1~2 包,口服。其他补钙、抗凝、对症处理等治疗两组相同。出院后随访1年。
观察指标:观察尿蛋白转阴时间,分别记录两组治疗4周和4~8周尿蛋白转阴情况。有无复发及复发的次数,如果6个月内复发≥2次,1年内复发≥3次为频繁复发[1]。定期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浆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等。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8周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统计学方法:应用STATA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1 两组尿蛋白转阴情况 治疗组治疗4周尿蛋白转阴41例,4~8周转阴5例,未转阴3例,尿蛋白转阴共46例,转阴率93.9%。对照组4周转阴24例,4~8周转阴16例,未转阴5例,尿蛋白转阴共40例,转阴率88.9%。两组尿蛋白总转阴率相似(χ2=0.749,P>0.05),但治疗组4周转阴明显多于对照组(χ2=9.837,P<0.05)。治疗 8周对照组 5 例、治疗组 3例尿蛋白仍未转阴,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3.2 复发情况 对尿蛋白转阴的86例患儿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27例,其中频复发5例,复发率58.7%,对照组复发35例,其中频复发10例,复发率8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5)。
3.3 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对两组共63例患儿于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同时检测20名健康儿童的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s)
表1 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n/例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组 治疗前 33 50.55±4.08 27.23±3.73 29.05±4.84 0.94±0.41治疗 8 周 33 61.73±4.67△△* 33.49±5.07△* 24.47±5.33 1.42±0.32△*对照组 治疗前 30 52.64±5.41 28.97±6.32 28.92±4.66 1.07±0.44治疗 8 周 30 57.31±3.79* 30.45±5.12 26.87±4.73 1.22±0.37*正常组 20 63.24±5.91 35.36±4.77 23.86±3.89 1.41±0.44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研究清楚。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T细胞功能紊乱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进行治疗,以尿蛋白转阴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而尿蛋白4周内转阴和4~8周转阴有不同的含义[2]。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以黄芪最具代表性。黄芪味甘,性温,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生肌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多糖、黄酮等,有补气益血、升阳固表的作用。本组结果显示,黄芪颗粒对尿蛋白转阴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治疗前期,显示黄芪辅助治疗可以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
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缓解后极易复发,是治疗的难点之一。复发的因素包括肾病的病理类型、感染、血液高凝状态、激素减量方法等[3]。在我们研究中,经过1年的随访,对照组复发达87.5%,与国内报道的复发率相近[2]。而治疗组复发率为58.7%,明显减少(P<0.05)。康国贵[4]报道,黄芪在预防和降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继发感染、减少和预防复发、避免反复大量应用激素具有重要作用。韦先进等[5]观察了黄芪注射液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发现黄芪有明显的抗凝、促纤溶作用。提示黄芪可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其作用可能与黄芪免疫调节作用、减少感染、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
颜培宇等[6]研究显示,黄芪总黄酮能选择性提高机体的CD4+T细胞水平,纠正CD4+/CD8+比值失衡,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机体IFNγ水平,可促进静止的CD4+Th细胞(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通过抑制IL-4分泌抑制TH2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也显示黄芪对T淋巴细胞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黄芪对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杨霁云,陈述枚,姚勇,等.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746-748.
[2]刘爱民.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解读[J].浙江医学,2010,32(8):1139-1140.
[3]刘爱民,王亚萍,戴宇文,等.延长激素疗程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1):678-679.
[4]康国贵.黄芪颗粒对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预防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2):718-719.
[5]韦先进,朱辟疆.黄芪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凝血纤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12):709-710.
[6]颜培宇,于晓红,张德山,等.黄芪总黄酮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T细胞极化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