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魏,郑 曼
徐州医学院,徐州 221002
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PS)是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COX-2),具有高效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目前,有关帕瑞昔布钠用于门诊妇科手术的镇痛效果的报道尚不多见。
本实验拟术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观察其对门诊妇科宫颈锥切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异丙酚(意大利,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帕瑞昔布钠(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中国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微量注射泵 (中国浙江浙大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监护仪(中国深圳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麻醉机(中国无锡市中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年龄在20~55岁、体重45~65 kg的ASAⅠ或Ⅱ级女性患者,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相关疾病。
选取门诊宫颈椎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VAS评分使用方法。入室后,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心率(HR)、血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术前 30 min分别给予PS组帕瑞昔布钠40mg(溶于2mL 0.9%氯化钠注射液)和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静脉注射。术前4 min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1、异丙酚 2mg·kg-1(给药速度为 4 mg·s-1)以实施麻醉诱导,异丙酚4 m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用于术中维持。如出现呼吸暂停超过30 s或者脉氧饱和度低于90%则控制呼吸。术中如出现体动反应则记录体动一次同时单次追加异丙酚0.5 mg·kg-1,并观察体动是否停止;如未停止则继续上述剂量并再次记录体动一次,追加直至无体动反应。
记录诱导后5 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2)、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30 min Ramsay评分和术后30 min、1 h、8 h的VAS评分。
Ramsay评分标准: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睡眠状态,对较强的刺激才有反应,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VAS评分标准:患者用数字0~100代表感受到的疼痛。0为完全无痛,随数值逐渐增大所代表的疼痛逐渐加重;100为所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可忍受的剧痛。
两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各组患者术前心率、脉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的一般情况的比较(,n=20)
表1 两组的一般情况的比较(,n=20)
表2 两组手术前 HR、SpO2、MAP 的比较(,n=20)
表2 两组手术前 HR、SpO2、MAP 的比较(,n=20)
?
两组患者诱导5 min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比较亦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诱导后5min两组患者HR、SpO2、MAP 的比较(,n=20)
表3 诱导后5min两组患者HR、SpO2、MAP 的比较(,n=20)
PS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和呼吸抑制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PS组患者总异丙酚用量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异丙酚用量以及手术时间的比较(,Me[范围],n=20)
表4 两组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异丙酚用量以及手术时间的比较(,Me[范围],n=20)
与对照组相比 *P<0.05,**P<0.01
组别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次数总异丙酚用量(m g)手术时间(min)对照组2[0~7]0.5[0~5]233.35±63.4017.90±4.41 P S组0[0~2]**0[0~1]*193.32±39.77*17.22±4.45
两组患者术后30 min镇静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5。 PS 40 mg组患者术后 30 min、1 h、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有显著统计差异(P<0.01),见表 6。
表5 两组术后30 min镇静评分的比较(Me[范围],n=20)
表6 两组术后30min、1h、8h的VAS评分的比较(Me[范围],n=20)
本实验条件下,患者诱导前后的心率、脉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在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这说明帕瑞昔布钠在临床使用时对ASAⅠ~Ⅱ级的患者心率、脉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变化的影响较小。所以ASAⅠ~Ⅱ级的患者使用帕瑞昔布钠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限。
帕瑞昔布钠无明显的镇静作用[1]。因此,术中患者镇静水平主要由异丙酚的剂量决定。异丙酚并不能良好控制术中患者因疼痛导致的体动反应[2]。术中的体动反应主要由于患者的疼痛刺激导致。本实验中,患者在手术中加用40 mg帕瑞昔布钠实验组体动次数明显减少,总异丙酚使用量随之明显减少,即帕瑞昔布有明确的镇痛效果。鞘内注射特异性COX-2抑制剂和地塞米松能有效地减轻痛觉过敏[3,4]。在日间手术中,麻醉医师往往是单剂量补充患者异丙酚来抑制患者体动反应,同时也增加患者呼吸抑制的风险。联合使用COX-2拮抗剂帕瑞昔布钠作为辅助镇痛药,能够减少疼痛刺激引起的体动反应,从而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减少了术中呼吸抑制的次数,减少麻醉风险。
本实验条件下,两组患者术后30 min的镇静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40 mg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各个时点的镇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与文献报道一致。帕瑞昔布钠的清除半衰期为8 h,具有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大量骨科、普外科以及妇产科手术的临床研究也同时证实,外周注射帕瑞昔布钠对术后镇痛有明确的效果[5-7]。
门诊妇科宫颈锥切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手术,患者人数多,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但至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临床镇痛手段。在国内外,仍然是以阿片类药物为主要的镇痛药物。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时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明显减少术中体动次数,使手术过程更加平稳安全;同时减少了由于体动导致的异丙酚追加剂量,减少由此带来的呼吸抑制等麻醉风险。只要掌握好一定的适应症、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帕瑞昔布钠在临床日间手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帕瑞昔布钠在门诊妇科宫颈锥切手术中有良好的辅助镇痛作用,可使该手术更加平稳,并且可以减少术中异丙酚使用的总剂量,可减少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次数,而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的影响。
[1]Ibrahim A,Park S,Feldman J,et al.Effects of parecoxib,a parenteral COX-2-specific inhibitor,on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propofol[J].Anesthesiology,2002,96(1):88-95.
[2]Thompson S,Drummond GB.Loss of volition and pain response during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with propofol or sevoflurane[J].Br J Anaesth,2001,87(2):283-6.
[3]Hay C,de Belleroche J.Carrageenan-induced hyperalges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spinal cord[J].Neuroreport,1997,8(5):1249-51.
[4]Hay CH,de Belleroche JS.Dexamethasone prevents the induction of COX-2 mRNA and prostaglandins in the lumbar spinal cord following intraplantar FCA in parallel with inhibition of oedema[J].Neuropharmacology,1998,37(6):739-44.
[5]Jirarattanaphochai K,Thienthong S,Sriraj W,et al.Effect of parecoxib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lumbar spine surgery:a b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Spine,2008,33(2):132-9.
[6]Bajaj P,Ballary CC,Dongre NA,et al.Role of parecoxib in pre-emptive analgesia: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e-and postoperative parecoxib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surgery[J].J Indian Med Assoc,2004,102(5):276-8.
[7]Niruthisard S,Werawataganon T,Bunburaphong P,et al.Improving the analgesic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with parecoxib afte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J].Anesth Analg,2007,105(3):822-4.